人物名片
吕义聪,1983年出生,安徽滁州人。
2004年进入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总装厂,现任技术质量科技术员兼返修组、质检组组长。
曾获全国装调工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浙江省十大能工巧匠”、“浙江省职工技能状元金锤奖”等。
入行12年,他自学技能,从一线装配工到“技能大师”,并拥有了5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
6月的午后热气腾腾,走进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总装厂的车间,伴着“轰轰”的机器声,吕义聪和几个同事正忙着给生产线上的汽车做调试。
几天前,他刚刚参加完“最美浙江人·时代的先锋”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党课,急匆匆地从杭州赶回来工作。
入行以来,凭着一手绝活,吕义聪被获得了无数称号:“全国劳动模范”、“技能大师”、“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最美浙江人”……能获得行业和社会的认可,自然是一件开心的事,但在他心中,自己的身份始终是一个普通的汽车技术质量员。
“如果你真的热爱一份工作,就会心甘情愿去为此付出,专注、耐心地去做好每个细节,这既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无论是初入行时作为一名一线装配工人,还是如今被赞誉为汽车总装制造领域专业型技术人才,十二年间,吕义聪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从零开始,一步一脚印
眼前的吕义聪被人称为“技能大师”,调试起汽车来轻车熟路,可在入行之前,他对汽车制造几乎是“一窍不通”。
“18岁那年,我来到台州,在路桥客运南站附近学修车。在那里,每天都有无数客车来修,作为新手,我的修理速度总不够快,常常受到客人的指责和抱怨,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刺激。”吕义聪说,那时的自己生怕被解雇,为了站稳脚跟,他便苦练技术,一边观察其他修车师傅处理故障的手法,一边修炼自己的手艺。
随着技艺的进步,一个小小的梦想开始在他心中孕育——学会造汽车。2004年,吕义聪参加了金刚公司的招聘考试,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凭借着在汽车维修厂学到的手艺入选,被安排到生产线上做装配工作。
在流水线上,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和汽车修理经验使吕义聪很快脱颖而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他了解到调试工段是一个接触面广又能学到技术的地方,便心生向往。
“在车间工作时,一辆辆空的车壳从我左手边进入流水线,再从右手边下线出来时,已经是一辆完整的汽车了,这让我感到很神奇,希望和车离得更近一些。”吕义聪说,进入调试组成为他新的目标。
2004年9月,得知调试工段缺人,吕义聪便跑到厂长办公室自荐,申请调往调试组。经过一番软磨硬泡,厂长被这个小伙子的真诚打动,答应让他试一试。
自学技能,逐渐崭露头角
进了调试后,吕义聪却发现自己曾经在修车厂掌握的修理技术都不足为谈。“毕竟轿车的系统、结构、配置和客车、货车都不同,我当时的知识和技能储备都不够用。”因为学历低,吕义聪本身就有些自卑。发现不足之后,他便下决心,一定要掌握整车调试和排除故障的本领。
为了弥补没有上过大学的缺憾,自那时起,吕义聪便开始了如饥似渴的自学:办公室、宿舍里,堆满了各类汽车书籍,床头也贴满了各式各样的线路图纸和整车电气原理图,只要一有空,他就一个人安安静静地钻研各道工序。在车间,一碰上难处理或者查起来比较棘手的故障车子,他都主动要求接手,并当作是难得锻炼的机会。
在吕义聪的办公室,《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电气》等几本基础理论书籍已陪伴他多年,被翻得很旧。“记得那时为了多学技术,一个人钻进成品车里好几个小时研究汽车故障都是常有的事。因为没有上过专业课程,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遇到难题,自己看书研究解决不了,再一遍遍地向老技师请教,并把处置方法详细记录下来。”对吕义聪来说,实践就是最好的老师,自学技术也能够得到积累和成长,慢慢地,他对各种车型的结构、性能和工艺都了如指掌。
2005年10月,吕义聪作为金刚公司的唯一一名装调工代表,到北京参加了全国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在这场云集全国各个汽车公司的装调高手的比赛中,吕义聪凭借出色的技能,获得二等奖,并取得高级工的任职资格。
这场比赛给了吕义聪很大的信心,2007年10月,他再次代表公司参加全国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凭借娴熟的技术,顺利地在规定时间内排除了所有故障,一举夺得冠军,并获得了“全国汽车装调工操作技术能手”的称号。
成功转型,拥有5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
自此以后,吕义聪的心中有了一个信念:天道酬勤,即使没有读过书,只要肯吃苦、肯花时间努力,也能够有所作为。带着这样的决心,吕义聪卯足了劲儿,不断突破自己,征服了无数技术难点。如今的他,凭着一双耳朵就能听出40至50种汽车故障,排除2000多种故障。
2010年年底,金刚公司在对ce-1车型汽车进行调试时,发现其中一批车在行驶中出现噪声异响。查找问题点本应是研究院的工作,但责任心驱使着吕义聪去探索问题所在。那个周末,他一个人在车间里将一辆整车的车椅拆了又装,寻找与外界相连的漏洞,通过一一识别,找出12个问题点。通过他的反馈建议,厂里对这批车子的工艺设计进行了调整改进,为公司挽回了损失。
2011年6月,吕义聪转岗进入公司技术质量科,负责产品质量管理和技术改进。从“技术工人”向“工程技术人员”转型,他因此也迎来人生新的征程,将目光放在了改善创新上。
目前,吕义聪已拥有5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变速器油封装配工具》、《空调制冷系统效果提升装置》获得国家专利。他还将这些年在整车调试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整理成册,编写了《金刚电器排故手册》,成为吉利公司新员工培训的教科书。
2012年9月,台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吕义聪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命名挂牌,2013年7月,工作室被评为“浙江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对话
1.有人称工匠精神“笨”、“轴”、“苦”,你怎么看?
吕义聪:坦白地说,工匠精神就是需要“笨”、“轴”、“苦”的劲儿,“笨”是敢于寻找和探索问题,“轴”是专注和坚持,“苦”即肯吃苦。要想成为真正的工匠,这三个品质缺一不可。比如在日本丰田公司,有很多头发花白了仍坚持在研究工艺的老技工,一辈子只专注于这一件事情,我觉得他们非常伟大,值得所有人去学习。
2.效率优先和“工匠精神”是否冲突?
吕义聪:只要找到平衡,效率优先和“工匠精神”并不冲突。
一方面,工匠精神强调专注和用心打造一项工艺,你对一件工艺花费了时间和心思,它的品质自然会提高。现在的社会相对有些浮躁,我们更需要一种“慢”一些的环境,帮助提升工艺设计的品质,节省成本和损耗,这也是效率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工匠精神”应该是科学的,并非极端地追求完美,倘若你所花的时间过度超出了一项工艺的生命周期,反倒会影响市场和口碑了。
3.工匠精神如何传帮带,你是怎么做的?
吕义聪:我认为“工匠”应该有吃苦精神、上进心和专注力,这对于新人来说,尤为重要。
从2007年至今,我陆续带过20多个徒弟,我常常告诉他们要静下心来学习技能。遇到不懂的地方,首先要自己去研究探索,找到出问题点,再想办法解决。所以有时候他们碰到问题来问我的时候,我不会直接告诉他们原因,而是让他们多研究几遍,这样才能加深印象,真正掌握和提升技能。
很庆幸这些徒弟大都勤奋上进,也有不少调试高手,有的更凭借技术优势转入了集团的其他系统。此外,我还制定专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汽车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课程,为公司培养内生型实用性人才。
原标题: 修车不用手这小伙真牛,凭耳朵就能诊断40多种故障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