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起,中美双方均开始按照两国元首会晤的共识,为两国商务、旅游和留学人员签发10年期的长期多次签证。本次互惠安排适用以下符合申请条件的签证申请人:中国公民申请美国“B-1(商务)”、“B-2(旅游)”或“B-1/B-2(商务/旅游)”种类签证,美国公民申请中国旅游、商贸或探亲种类签证,可获发有效期最长为10年的多次入境签证。10年有效期是美国法律所允许的签证的最长期限。
中国公民申请美国“F(学术或语言学生)”、“M(职专学生)”或“J(交流学者)”种类签证,美国公民申请中国长期学习(6个月以上)种类签证,可获发有效期最长为5年的多次入境签证。
11月14日,外交部举行媒体吹风会,领事司司长黄屏详细通报了中美有关签证互惠安排具体内容。黄屏在介绍提高中国护照“含金量”的进展时指出,中美签证互惠模式给在短时间内无法为中国公民提供免签的国家提供范例。
中国高层多次在外交场合推动
黄屏介绍称,中美双方就互为对方商务、旅游和留学人员颁发长期多次签证达成共识,这是近日两国元首北京会晤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方领导人高度重视“提高中国护照含金量”,把这个作为是打造海外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进行推进。
总体来说,中国与有关国家人员交往的政策是两国领导人或外交、领事人员“坐下来”按照文本谈出来的。
首先,两国要有改善两国公民出行便利程度的意愿。黄屏表示,我们领导人经常就中外人员往来的问题直接做外国领导人的工作。在重大的外交场合,双边的会谈过程中,都直接地从政治层面推动中外人员交往签证便利化,黄屏认为,这对领事工作不断取得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有了意向之后,就需要双方按照文本进行商谈。商谈的方式包括,高层互访、战略对话、外交磋商、领事磋商、专题会谈等方方面面渠道。
如果关于免签或落地签能够谈判成功,那么就需要接下来签订免签协议。值得注意的是,互免协议并不意味着开始实施免签。以泰国为例,虽然已经签署了协议,但是后续手续还没有完成,毕竟,人员往来还涉及海关、边检等多个部门。各个方面准备好后,双方会选择合适的地点,签署协议并宣布生效。
如果谈不成怎么办?“对于具备免签协议的,我们会全力促成,”黄屏说,对尚不具备条件的,我们会努力争取为游客、学生、商务人员,这些迫切需要开展国际旅行的人群提供便利,包括缩短发签证的时间、减少申请材料、争取长期签证等等。
中美互惠安排意味着什么?
新政策所涉及的两国商务、旅游、探亲和留学人员是两国人员往来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其中,商务和旅游人士在两国人员往来中占比高达70%到80%,同时,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达到43万人(2013年底统计数字)。黄屏说,对于中美而言,平均每天都有1万多人穿梭在两国之间。
黄屏说,这一互惠安排就意味着,两国数百万公民在办妥一次签证后的5年或10年内,只要拿着护照、买张机票就可以顺畅、便捷地往来于太平洋两岸,无需再为签证费时费钱费力,实现想走就走的美国之旅、中国之旅。
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公民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就读美国的大学时,按照政策需要每年回国续签,才能在第二年再前往美国,非常麻烦。她因为实习需要没能在学生签到期的时候回国续签,因此在没有与工作单位签署正式合同前一直不敢回国,原因是怕再申请美国签证不予批准。五年的学生签,对于这一人群来说,提升了便利程度。
另外,此前在美国大使馆领取到十年期签证的中国云计算架构师杨博也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在过去十年里20次前往美国,每次都要申请签证十分麻烦。
黄屏表示,若干年后,这一措施的受益人群将达到上千万,甚至数千万。此举除了同样便利美国赴华公民外,据美方估计,还将给美国带来可观的就业岗位。预计到2021年,将有730万中国游客到美国去,对美国的经济贡献为850亿美元,支持解决44万个工作岗位。
中国公民离“说走就走”有多远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的中国公民走出国门,大家越来越关注中国护照含金量的问题,期待实现更多说走就走的旅行。
与有关发达国家在颁发长期多次签证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今年中外人员往来便利化工作中最大的亮点。黄屏指出,在构建中外人员交往新次序取得进展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现在与中国实行持普通人员护照互免签证的国家还偏少,一些国家对中国公民的签证的门槛比较高。中国公民国际旅行便利化程度与大家的期待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公民到底离梦想的“说走就走”有多远?对此,黄屏表示,目前,中方正加紧与这些国家就双边人员交往的制度化安排展开磋商和会谈。相信在中美签证互惠安排的带动下,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国家作出签证便利化的类似安排。
黄屏说,我们面临一些困难,比如,一些国家对非法移民问题存在顾虑,有的国家受制于国内法或者过去的制度性安排,还有的国家受制于它所签署的国际条约的限制,比如,申根国家当中,单独一个国家很难与中国作出互惠安排,需要20多个国家坐在一起商定统一的签证政策。
原标题: 中国护照“含金量”:中国公民可赴境外50地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