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再次强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黄岩西部风光秀美,自然资源禀赋优越,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直较为突出。自从几年前引进了同济大学的“强大智力”,这里的发展问题逐步得到改善。由破败到重生,宁溪镇乌岩头古村落花了4年多的时间,从籍籍无名到游人如织,屿头乡沙滩村如今已成为浙江省美丽乡村11个样板村之一。在“两山”理论的引领下,黄岩的美丽乡村从“盆景”到“风景”日臻提升,如椽画笔勾勒出全新的乡村图景。
站在新起点上,乡村振兴之路如何才能行稳致远?黄岩在探寻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径时,于全国率先高起点建设乡村振兴学院,为打造“两山”实践“黄岩样板”注入全新活力。
高规格的“牵手”
今年2月,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和台州市委常委、黄岩区委书记徐淼在古镇宁溪共同为“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揭牌,作为当地践行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黄岩乡村振兴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由方守恩和徐淼共同担任,在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生动实践和全新探索,共同致力于推动黄岩成为全国“两山”理论的实践样板,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同济智慧”“台州方案”“黄岩样本”。
探寻黄岩近些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处处可见同济的影子。2012年,黄岩与同济大学合作建立了“黄岩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专家智库”。此后,“同济大学美丽乡村规划教学实践基地”和“中德乡村规划联合研究中心”两大平台相继在黄岩建立运行。宁溪镇乌岩头古村落、屿头乡沙滩村、北洋镇潮济村等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工作吸引了全省的目光,沙滩村同时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浙江样本。此次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的成立是双方深化校地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旨在构建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教育平台。
春暖花开时节,西部游人如织,尤其是学院的南北校区,更是人气爆棚,吸引他们的不仅是原生态的美景,更有被重新激活的文化印记。北校区屿头乡沙滩村,以“英雄文化”和“耕读文化”为主旨,南校区乌岩头古村落的文化定位则是“民国印象”。无论南北,其本身就是鲜活的乡村振兴样本。
除此之外,学院还设16个村16个现场教学点。一条“演太线”金廊工程连接南北校区,北起台州地区最早的九所寺院之一的乌岩头“演教寺”,南至沙滩村“太尉殿”,目前金廊工程一期已全线贯通,沿线自然人文景观、乡村休闲基地和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实现有机串联,可以实现课堂内外资源的集聚共享。
高质量的振兴
“农村,让城市更向往。”3月9日,家住屿头乡的黄勇在朋友圈有感而发,在城区上班的他,每周回家总能遇上一拨拨去西部游玩的人流。
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远近闻名人潮涌”,平凡无奇的黄岩乡村,始终坚持高起点谋划,走出独具特色的建设之路。
近几年,屿头乡先后创建了全区第一个3A级景区——布袋山景区与全区第一个国家4A级景区——柔川景区,游客的到来,拉动了当地经济,村民们腰包也比以前鼓了许多。屿头乡联一村,曾经是集体经济薄弱村,几近“空心”。近些年,S325一级公路开通后,很多村民又争先恐后地赶了回来,村民们不但建起了“望湖楼”,羡煞了城里人,而且建起了漂亮的文化礼堂,曾经前门后院串门笑谈的热闹场面又回来了。
步入振兴学院开班仪式所在的宁溪镇影剧院,举目望去皆是乡土风情:非遗项目《作铜锣》里的铜锣要素融入大门的设计,复古的花格木窗,土黄色的斗笠做成的灯罩。这个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影剧院,2008年不幸在一场火灾中被焚毁。“看到现在修复后的面貌,我们很庆幸当初重建的方案被推翻。”宁溪镇党委书记胡鸥说,关于老影剧院如何处置,当地政府曾给出拆倒重建的方案,但几经探讨,最终为了保留历史痕迹和文化底蕴而选择了修复。“这里还配备了同声传译室,未来可以承接国际性的会议、培训等。”影剧院修复工作指导者、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杨贵庆教授介绍。
近些年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提倡的“新乡土主义”融入到了黄岩乡村建设的砖瓦片木之中,无论是沙滩古街,还是乌岩头,外观上都未做大规模改动,但在内部空间布局上,原有的居住、加工、养殖功能都因地制宜地转型为展厅、工作室、茶室、客栈等,古村落的文脉最大程度得以延续。
如果说,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魂,那么产业经济则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去年,该区通过精准施策,2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而振兴学院的创办,正以全新的校地合作模式探索指引着黄岩高质量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高层次的集聚
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35.5平方公里的湖面,有着一碧万顷的容颜,周边群山环绕,既是当地引以为豪的优质生态资源,也曾长期处于保护与发展的两难之中。去年,长潭水库边的宁溪镇白鹤岭下村入选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的定点基地之一,在短短半年内,迎来了26个高校32支队伍为其免费进行村庄规划设计,一个个特色鲜明、各有所长的乡村规划设计方案让村民们挑花了眼,乐开了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才。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爱国人士便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纷纷建立“社会实验室”。当年的乡村建设试验为现今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乡村振兴学院是黄岩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我们将通过常态化举办一些高质量的活动,集聚全国级的高手来为我们出谋划策。”正如市委常委、黄岩区委书记徐淼所说,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开办后,将作为黄岩区乡村振兴战略教育基地,立足黄岩,面向全省,辐射全国乃至国际,不断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和建设人才,同时,依托乡村振兴学院还将开展更多的全球学术交流,举办更高层面的“乡村振兴国际论坛”。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有脱氮除磷的复合式生物滴滤池、多相循环农村分散处理技术……”“通过规划的作为,把城乡‘二元对立’发展成为城乡‘二元融合’关系……”2月,首批300多名党员干部集中参加培训。学院结合黄岩“两山”理论试验区建设经验,同时依托同济大学分类开发乡村建设理论与实务课程,并开设择题施教特色班。授课团队既有同济大学教师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又有“乡土讲师”团队,已开发全域旅游发展等课程20余个,开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4大系列共16个特色培训班,基本覆盖省、市、乡村各级人员培训需求。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