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至28日,在后岸村举办的首届天台山乡村年货节将鸣锣开场。届时,游客可
现场观看杀年猪,亲手捣麻糍、磨豆浆,充分体验后岸寒山文化、农耕文化的魅力
陈素娥蒸的大馒头刚刚出锅。
1月初,“天台山乡村年货节”的宣传横幅,就出现在从天台县城往后岸去的必经之路上,很是醒目。
这是后岸举办的首届乡村年货节,几乎倾全村之力。在村支书陈文云看来,目的很简单,“一方面满足游客住后岸农家乐、购买农副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添把火,把一二月份的旅游淡季烧成旺季。”
乡土烟火
这阵子,村民陈素娥一直在为年货节做准备。
这个买卖到底做了多少年,她记不清了。反正出自她手的长方形手工馒头,在后岸早就小有名气,“我每天就做500个,大部分馒头都被客人提前一天预定完了。”没有预定的客人只能碰运气,不管两个三个,但凡有剩下的,都会被打包买走。
陈素娥家的蒸笼能叠十一屉,每屉16个馒头。蒸屉打开,白色雾气飘逸而出,一种久违的粮食甜香,让人瞬间回到童年。她的哥哥陈逢山说,年轻时,这样的馒头他一口气能吃十几个。
陈素娥也吃自己做的馒头,和哥哥不同,每出一笼馒头,她习惯随手挑起一个尝尝。
刚出笼的馒头最好吃,松软程度堪比面包,却比面包更筋道。“现在外面做馒头,都是机器做的,发酵一下直接进蒸笼,口感却没这么好。”陈素娥延续的是代代相传的土法子。
而来到后岸的游客,更忘不了这家时时升腾起炊烟、蒸汽环绕的木结构老房子。这一切,发生在古村落里,显得如此搭调。
“如果没有预订,她家的馒头未必买得到。”后岸村干部陈红军说,他也是村里农家乐寒山居的经营者。
让人惦记的,不止是陈素娥的馒头铺,后岸村古法炮制的糯米酒、彩色年糕、青麻糍也是游客们津津乐道的。村里还有豆腐、手磨豆浆作坊,老作坊里升腾而起的炊烟,让山间的古村多了种自古延续的烟火气息。后岸,带着乡土味道从沉寂中苏醒。
点燃寒冬
后岸村领头羊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文云,细腻地察觉到这个曾经深藏寒山的古村落,在经过4年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后,终于蓬勃兴起。
据了解,最开始时,后岸的旅游旺季一年只有9月至12月的短短4个月;一年之后,后岸开发了漂流项目,整个夏季的市场继而被点燃;再一年,后岸探索开办桃花节,开始打造后岸“春景”。
“去年的市场变化,尤为明显。”——2015年,后岸的旅游旺季已经达到横跨3月至12月。旺季里,后岸每天能迎来上万名游客。去年十一长假更是火爆,人口只有千余的后岸,一天就接待了五六万名游客。
“农家乐有一个弊端,冬天的时候气温降到零度,生意就下降。”陈文云一直在琢磨解决剩下的唯一问题——如何把1月、2月也烧成旺季。
陈文云打算靠举办乡村特色主题节庆活动,带动农家乐发展。
2015年12月12日,在旅游淡季,后岸举办的第四届“开羊节”正式开启——这场结合乡村传统的旅游节庆,为后岸吸引了数千名游客和一个周末两天的住宿爆满。这两天住宿爆满的背后是,后岸村的1600张床位和每人80元的基础餐饮消费——这为村民带来20多万元经济效益。
“1月16日至28日,后岸将举办首届天台山年货节”——后岸再次发出了邀请函。陈文云介绍,这次后岸将聚集天台各地年货、特产,包括街头年糕、泳溪香米、南平生姜、龙溪香鱼、石梁小狗牛等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届时,游客将品尝到美味的猪肉宴,购买到最地道的土猪肉,选购天台品种最齐全的特色年货,现场体验后岸寒山文化、农耕文化,感受农家过大节的快乐。
“那个时候正赶上腊八,我们还准备了免费的腊八粥和手磨豆浆,请游客们品尝。”陈文云说。
谁说寒冬没有风景?在这样的热潮里,陈文云和他的后岸村民似乎已经闻到了丰收的味道。
原标题: 年货节,乡土情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