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死亡率比恶性肿瘤还高的人类第一健康杀手。
究竟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冠心病?得了冠心病后该如何规范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生活又会与常人有什么不同?
日前,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专家张邢炜教授,在做客本报第236期名医大讲堂时,一一作了解答。
跑步机上跑一跑
就能筛查出有没有冠心病
“心脏上有3根主要的血管,我们称之为冠状动脉。要是冠状动脉慢慢堵牢,发生粥样硬化,我们就会说,这个人得了冠心病。”讲座一开始,张教授就为大家形象地介绍了这种毛病。
接着,张教授还讲到了经过临床观察发现的问题。虽然,现在冠心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但大家对于该病的了解还不多,绝大部分人对其认识仅限于心绞痛。事实上,心绞痛只是冠心病的症状之一,还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都是冠心病的常见类型。
然而,张教授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部分冠心病是隐性的,这类人群占大多数。他们身上明明带了个定时炸弹,可自己却毫不知情,不知道哪天突然发作,就会危及生命,就是大家常听到的“猝死”。
那么,一般人该如何发现自己有没有得冠心病呢?
张教授总结了主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早10岁;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吸烟;遗传,尤其是父母在年轻时就得冠心病的;肥胖,尤其是腰围大于臀围的;缺乏运动的;精神紧张的。
“如果这些危险因素越多,就说明你得冠心病的风险越高,明智的做法是,找一位专科医生进行规范的检查。”张教授说。
对于冠心病,很多医生会让病人查心电图,做心脏B超,甚至更加高端的检查,但他特别推荐大家去做心电图运动试验,这是目前国际上运用最普遍的冠心病筛查手段。
病人只要在医院心电图室的跑步机上,按心电医师要求,进行一定量的运动,就可以对冠心病进行初步筛查。如果是阳性,则进一步检查治疗;如果是阴性,就当是做了一次运动。
得了冠心病后
一定要做手术放支架吗?
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位心绞痛的老人被送进医院急诊,一检查说是冠心病,得做手术,放支架。其实,这也是大众对冠心病的普遍认识,以为得了冠心病,就一定要放支架。
其实不然,张教授说,大多数冠心病患者都只要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就可以。冠心病治疗的原则是,首先控制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其次,要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
而根据患者症状、心肌缺血和心功能情况、危险分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管重建术。大家常听说的方法有心脏搭桥和放支架两种,但心脏搭桥因为创伤较大,绝大部分患者都会选择放支架。
然而,价格再昂贵的支架,放在身体里总是个异物,所以,不少病人手术后都表现出担忧和不安。
张教授说,去年,他去了一趟澳大利亚,学习了一种冠脉治疗新技术,即药物球囊扩张术。手术医生把预先经防止血管狭窄药物处理过的球囊放进冠状动脉,送到冠脉狭窄处,扩张1分钟左右时间,使药物均匀地涂在血管壁上,退出球囊即可。
“我从国外学好回来后,从去年8月开始在临床开展,目前已经做了51例。最早的5个病人,术后半年回来复查冠脉造影,都已经找不到原来狭窄的地方了。”张教授说。
对于符合新手术适应症的冠心病患者来说,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第一,不需要长期服用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降低病人出血风险;第二,如果术后病人需要拔牙或任何择期手术,在药物球囊术后半年都可以随时停用阿司匹林等;第三,不需要支架植入,体内无异物存留。
在医院治疗结束的病人
回家后饮食运动要注意哪些
从医几十年来,张教授接诊过的冠心病患者很多,部分病人对疾病的态度表现为两个极端:
一个是特别不注意,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吃药也是断断续续;
另一个就是特别注意,吃药严格定时,连相差10分钟都觉得不行,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就怕毛病会发作。
“这两种情况肯定是不可取的,对于在医院治疗结束的病人,我都会告诉他们回家以后饮食运动有哪些注意点,专业上叫作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张教授说。
比如在饮食方面:戒烟限酒是必须的,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鱼、虾等水里游的东西,少吃肉,尤其是鱼籽、蟹黄、蛋黄、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要注意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
还有在运动方面:不提倡竞技运动,慢悠悠的散步消耗的热量太少作用不大,还是推荐游泳、慢跑、快走这几项运动比较好,一般每天早晚各半小时,每次运动到微微出汗为宜。
张教授最后强调,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对于冠心病急性发作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原标题: 得了冠心病,非得做手术放支架吗?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