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前,他们揭竿而起,建立浙江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一九二八年五月,我党发动亭旁地区千余农民,据南溪,聚丹邱,组农军,攻任家,揭竿而起。二十六日,占亭旁,毁田契,斗豪绅,宣布土地革命政纲,武装夺取政权。大田洪畴振臂响应,桑洲珠岙举旗声援,史称亭旁起义。”
这是镌刻在亭旁起义纪念碑上的一段碑文,不足百字,却字字重千钧,句句含深意,看着就能让人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
亭旁起义纪念碑
亭旁起义纪念碑坐落在台州三门县亭旁鹤山,建于1988年,碑高5米,碑文由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整个造型就像一把昂首问天的利剑,仿佛能刺破苍穹。纪念碑四周,立有11座半身像,他们是:包定、陈祥、任畴、梅其彬、叶信庄、邵茂藩……
1928年,他们发动亭旁起义,建立起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也为此付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浙江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
重温历史悟初心
1902年,包定出生在台州三门县亭旁镇包家村(原属宁波宁海)。少年聪颖,7岁上私塾读书,后转入亭山高等小学。他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勤习武艺。1918年,他毕业于亭山高等小学,后因家庭放弃学医的打算,去赖岙教书。他擅长文学,工诗善词,被时人誉为“亭旁才子”,所著《鹅湖遗矩》,收集诗词213首。
“男儿贵有掀天气,浩瀚磅礴昆仑峰”“莫作无聊不平鸣,高擎双手支祖国”……包定的诗词,多托物言志,抒发了对家乡和祖国山河的热爱,心系中华振兴。这就是青年包定的抱负,是他日后投身于革命的思想基础。
包定故居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尤其是1923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各类进步刊物和书籍逐渐流入三门,包定从这些书刊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
1926年暑期,进步知识分子蒋如琮、章广田等回到宁海,组织消夏社,办起补习班,筹办宁海中学,同时在校内建立中共宁海中学支部。
1927年5月,包定、叶信庄受林迪生所邀到宁海中学任教。受身边进步知识分子的影响,不久后,两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秋,包定任亭旁桂林小学校长,以教书为掩护,积极进行建党和发动群众工作,召集亭山小学校长叶信庄和包炤光、邵茂藩等人,秘密组织“穷人会”、“壁虎社”,开办训练班,吸收党员,培养干部同当地反动势力展开斗争。10月,党领导的宁海县第一个农民协会一一包家村农民协会在亭旁包家祠堂成立。
1928年清明节前,在南溪发生了农会会员与地主武装直接冲突的“南溪事件”,双方对峙了两天三夜,矛盾异常激烈,起义不得不提前进行。
5月22日、23日晚,在任家支部及积极分子的要求下,包定率农民武装先后两次镇压地主豪绅任禹玉、任友端、任升初。从此,揭开了亭旁武装起义的序幕。24日上午,成立亭旁区革命委员会和红军指挥部,由包定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红军总指探。
5月25日晚,224名参加起义的农民武装,在亭旁丹邱寺集中,进行编队后,包定同志宣布革命委员会决议。
5月26日拂晓,起义部队在包定等同志率领下,从丹邱寺出发,高举义旗,占据了亭旁区。红军部队及追随而来的群众千余人涌向亭旁街,聚集城隍庙。在群情振奋的大会上,县委宣布解散当地所有反动机构,庄严宣告亭旁区苏维埃政府成立。这是浙江省第一个区苏维埃政权。第一面镰刀斧头大红旗在原国民党亭旁区分部前升起。
浙江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城隍庙
很快,起义遭到了国民党的“围剿”。在敌人大举进攻下,红军弹尽粮绝。为了保存力量,指挥部决定将红军化整为零,转入地下。
包定和县委其他同志撤到珠岙,开始组织天台地区的革命斗争。5月底,包定奉命调天台县委工作。他化名袁应吉,改称天台人,后接任天台县委书记。由于国民党当局到处张贴告示,以重金千银元悬赏缉捕包定。他只得夜间活动。
一日,他偶然看到房东在炒芝麻。热锅里滚烫的芝麻在“噼噼啪啪”爆响。他推开房东,将脸贴近热锅,紧闭双眼,任热爆的芝麻射在脸上,顷刻间他的脸上烫出一颗颗水泡,原本一张俊俏的脸孔,变成了大麻子。改变了容颜的包定,又可以在白天工作。
1929年3月,包定与陈祥一起到杭州向省委请示,两次发出密写信与省委机关联系,但省委机关已被破坏,两次信件均被国民党当局截获。二人在杭州武林路的住所被捕。
话剧《赤子》再现亭旁起义恢宏历史
被捕后的包定和陈祥被关押在陆军监狱。他们在狱中经受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在刑庭上,包定虽身陷囹圄,仍不忘泣血一鸣,痛斥反动派罪行,与主审法官展开针锋相对斗争。
他自知不免一死,但对后代寄望殷殷,在最后一封家书写道:“我在外面不易回家,照顾孩子们,这是你们所明白的。盼教孩子们踏着父亲的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他在和同志诀别时说,“我只恨工作做得不够,别无留恋。”
1930年6月22日,包定在杭州被国民党当局枪杀于松木场,时年29岁。就义前,他留下了最后一首诗:“碧血洒芳草,正气壮山河。笑看刀光闪,高唱国际歌!”
亭旁起义失败后,其他参与的骨干王孝足、胡老邓、邵茂藩等人相继被捕、牺牲。他们中,年纪最小的仅19岁,最大的也不过32岁。
包定烈士陵园
亭旁起义是1927年秋到1929年底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创建红色政权而举行的约200次武装起义中较早的一次。亭旁起义动摇了反动统治的社会根基,震慑了地主豪绅,让广大群众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革命的火种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继续传承,为后来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使三门成为浙江省最早解放的一个县。1949年2月17日,三门解放。亲历三门解放战争的诸敏将军把三门称为“浙江红旗第一飘”的地方。
浙江红旗第一飘纪念广场
传承发扬再出发
红色,是亭旁发展的底色。让老区在传承中发展,是亭旁一贯到底的定位。
近年来,三门县委、县政府将亭旁起义党性(史)教育基地作为三门发展的三张“金名片”之一,在大力保护修缮红色起义遗址的基础上,结合红色旅游开发、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两方面工作,累计投资2.3亿元建设“十个一”工程,打造集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党性教育等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
目前,该教育基地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的精神家园,也让这片走过烽火岁月的红土地迎来了新发展。
集中修缮一批红色遗址群
亭旁起义所保留下来的遗址主要包括亭旁起义纪念馆、纪念碑、亭旁起义指挥部旧址、亭旁暴动誓师地旧址、亭旁起义遗址、千年重阳木、包定烈士及黄豹山包定塑像、亭旁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谷仓岭头会议旧址、虎陇头阻击战纪念地旧址和南溪历史传统博物馆。红色资源在历史的沉淀下愈发鲜红。
亭旁起义纪念馆
2018年,三门集中修缮浙江红旗第一飘主题广场、亭旁起义指挥部旧址、包定公园、亭旁起义纪念碑等一批红色遗址;为纪念1928年亭旁起义而命名的1928红色街区,成为三门一条以红色文化为主打的综合性街区,以红色主题活动带动街区客流的汇集;原来的杨家村农贸市场改建成为初心广场,成为举行党性教育、党员宣誓、开展党员活动的主阵地;包定故居从一所破落的四合院,改建成了精致的纪念馆……亭旁还建成亭旁红色精神宣讲所、乡贤馆、浙江省红色地名馆、岙楼红色主题村落等,外立面改造、市政工程及景观提升都同步完成。
“1928”红色街区
亭旁起义党性(史)教育基地先后被评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教学基地、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浙江省统战系统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浙江省直属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浙江省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基地、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
目前,亭旁起义党性(史)教育基地有专兼职讲解员38名,专职工作人员8人,兼职工作人员35人,志愿者253人。2018年以来累计参观、活动人次达百余万。
浙江卫视在三门录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五季《起来》第一集“站起来”
岙楼:“两色”辉映下的文化研学村
岙楼村,依两山、傍两水,毗邻三门县火车站,东距三门县城6公里,西距亭旁集镇2公里,红色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绝佳,既是亭旁的“红心”,也是一颗活跃的“绿心”。
岙楼村坑下片乘“亭旁红旗第一飘”红色旅游开发之势,破老拆旧,新建95幢徽式风格小康楼,开启红色农家乐村旅游开发之路。
2018年8月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原岙楼村、坑下村合并成立岙楼村。坑下片红色产业向岙楼整个新村延伸。红色主题餐厅、红色主题民宿、红色休闲绿道、红色打靶基地、红色户外扩展基地等休闲旅游设施,在传承发扬红色精神的同时,也带动了红色经济发展。
目前已有29家红色主题民宿投入了接待运营,可满足接待百人团的需求。红色主题餐厅内,青瓦白墙,灯笼透亮,蓑衣、斗笠等记忆中的老物件整齐地陈列在一旁,厚重的历史感萦绕周身。游客既能体验“忆苦”红色主题套餐,又能品尝鲜甜的三门特色小海鲜。
为红色旅游提供服务的红色驿站和开展红色研学、党性教育的红色精神宣讲所每日都有游客慕名前来。亭旁起义发生在中国共产党最艰难的时期,是浙江省第一次有影响的革命起义,尽管硝烟早已褪去,但后人亦可通过宣讲所重回那段豪情激荡的岁月。
一侧的文化长廊,从岙楼村的“前世今生”说起,到“亭旁精神”、“六大非遗”、“八方民俗”,把亭旁这片热土上的历史印记、感人时刻与游客细细道来。
打造精神地标
上世纪70年代,亭旁6个公社、47个生产大队、3000多位农民赶赴蛇蟠,开启了一部轰轰烈烈长达20余年的围垦奋斗史。围垦期间,各处闸、堤、塘多次受台风袭击,屡建屡毁,屡毁屡建。6个党支部,诞生在海岛边,成长在风浪中,先后有30多名先进分子、劳动骨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生命。
蛇蟠围垦精神初心教育基地
“一条扁担两头弯,畚箕挑出金银滩”。如今,20余里“海上长城”挡风拒浪,傲然如脊;1.58万亩肥田沃土,已然成为富民的蓝色产业、强村的绿色银行,每年可创产值近2亿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00多万元。
城西村九任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不忘强村富民初心
当前,三门以亭旁起义、城西精神、蛇蟠围垦等精神地标为核心,倾力打造红色教育联盟金名片,挖掘弘扬“赤胆忠诚、一心为民”“改革创新、接续奋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精神,系统梳理整合亭旁、海游、蛇蟠三地的红色资源,共同推出一批红色研学旅行和体验旅游精品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品牌共创,为广大党员干部构筑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家园。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