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献和教授(右一)在黄岩田间地头指导中草药种植(资料图)。拍友 任利军 摄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12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丁珊 陈久忍 区委报道组 黄微 通讯员 郑迪安)台州市黄岩区长潭水库,犹如一块璞玉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环库而行,迎面撞见的是一个个村庄蜕变事:今年10月底,高校教授在乌岩头村修复、复兴古村的能人带动模式,被列入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之一;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发布报告《净零碳乡村规划指南——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把沙滩村等作为分析案例;近两年,全国各地的考察团循声而来,学习黄岩乡村振兴的做法……
受水源保护区制约,地处长潭水库周边的10万多村民发展受限,村民外流、产业凋敝,村庄一度空心化。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黄岩产学研结合推动空心村突围,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教授深耕黄岩乡村,致力于乡村振兴。
引进高校教授,难就难在扎根。黄岩有什么独特的“土壤”吸引“大咖”教授?教授的到来又令当地起了哪些“化学反应”?近日,我们和教授一起下乡,探寻答案。
黄岩宁溪镇乌岩头村修复后的民居。 拍友 王敏智 摄
让教授走进村、留得住
11月,黄岩橘子渐次熟了。刚结束一周的课程,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田生科,匆匆赶往300公里外的黄岩深山。经过3年多辛苦劳作,他在宁溪镇岭根村的160亩橘树迎来丰收。
“田教授来啦,中饭去我家吃?”“我家萝卜青菜很新鲜,你回去时拔点!”田生科的车刚驶入岭根村,不停地有村民和他打招呼,他摇下车窗和村民聊天。
就在两年前,还不是这般熟络。从高校到农村,田生科差点“水土不服”。
岭根村群山环抱,位于黄岩宁溪镇西南部、长潭水库生态保护区内,大多数村民外出经商或务工,是个典型的空心村。2018年,田生科开始关注岭根村,他想尝试“通过智慧灌溉控制养分、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培育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从而在类似岭根村这样的生态敏感区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模式”。
田生科选择的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产品,是“红美人”等柑橘品种。为保障教授安心种橘,黄岩分管农业的区领导,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干部,宁溪镇党委书记、镇长以及村干部第一时间建立区、镇、村三级服务保障微信工作群。工作群24小时在线、效率很高,无论田生科遇到什么难题、多晚发在群里,事情都能马上落实。
田生科很快就遇到了难关。他正平整田地准备规模种植,分不清田地四至边界的岭根村农民不同意,到大棚堵他、用泥巴砸他。在工作群了解情况后,第二天镇党委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会后就将“合同到期,镇村负责恢复土地原状”的红头文件挂在岭根村办公楼,并派遣工作组专程解决问题。
在此之前,一直在高校的田生科对基层干部了解不多。他感叹:“如果不是当地干部给力,恐怕我本事再大,也没有用武之地。”
宁溪镇党委书记胡鸥常说:“发展遇到问题,要多听教授的。”“教授落地宁溪的工程或者项目,一定保障到位。”像这样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成为黄岩干部的共识。大家明白,空心村要突围,不仅要让专家走进来,更要让他们留得住。
当地谋求发展的魄力和决心,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谈献和处也得到印证。2018年,他受黄岩邀请来考察中药材产业,考察后第二个月,区里便成立了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时任区长是组长,分管农业和卫生健康的区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成员,并且当地还成立中药材产业办公室协调、推动全区中药材产业发展。
诚意还在细节中体现——指导当地古村落修复、建设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杨贵庆,几乎每两周来一次黄岩,每次都由当地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到火车站接送,并陪同在侧担任现场协调人,让项目顺利推进。
当地政府还用活美丽乡村、招才引智等政策。黄岩乌岩头村、半山村等6个村列入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省、市、区对每个重点村的建设资金补助至少1700万元,为空心村的发展注入活水之源。田生科建精品柑橘基地压力大,区政府出资建好柑橘连栋大棚,他以每年10万元的价格租用;相关部门还协助他申报台州市“500精英计划”,争取最大的政策支持。
牵着村民的手一起走
当田生科在橘园忙碌时,一辆和谐号动车从上海虹桥火车站缓缓驶出。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的目的地,也是浙江黄岩。“这次两天行程,去5个镇(街)、6个村。”他给当地干部发去信息。
2012年底,黄岩谋划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致力于寻求村庄发展路径。他们找到杨贵庆教授为乡村把脉。“杨教授的理念不是拆旧建新、推倒重来,而是修旧如故、有机更新”,经历观念的碰撞、融合,高校教授的理念、思路,渐渐在当地开花结果。
杨贵庆将工作室搬入村里现场办公,并认真倾听村民意见,将群众需求、建议融入设计中。他接地气,擅长运用“群众语言”。一次,在修复村庄广场时,村民认为要全部铺上水泥,这样高效便捷。杨贵庆从生态的角度考虑,希望用石板,他说:“雨水是‘财水’,铺了水泥路,雨水渗不下去,都流走了。”这让村民很认同。杨贵庆的设计图纸,也融入村民的建议。一次,在南城街道贡橘园,村民过来和他说,园内拱桥坡度太陡,电瓶车、三轮车没办法开,杨贵庆拿出纸笔一勾一画,图纸上的陡坡就舒缓了。
“乡村规划和修复时,多数时候要边建设边商量、边调整边完善。”杨贵庆说,经过这样渐进式、参与式、互动式的规划,村民们的观念、想法也和古村落一样日渐改变——原本村民看不上眼的老砖瓦,得到了妥善安置;大家修建房屋时不再光想着气派、漂亮,更注重周围环境的和谐。
这是杨贵庆更为自豪的,更能触及根本、关乎长远的改变。“对规划和审美的认识,大学教授可能走到第六步,村民走在第二步,我们回过头去牵着大家的手一起走,就可以一起走到第四步。慢慢地,村庄就发展起来了。”杨贵庆说。
在古村落焕发新生时,田生科像他的160亩柑橘一样,在岭根村慢慢扎根。岭根村村民习惯这样解读田生科的名字——田里生出来的科学家。因为这位科学家做起研究来专注、忘我,常常在大棚里一蹲就是三四天。对田生科的研究,村民们挺好奇。他大棚里部分“红美人”挂果后,村民吴玲香特意摘了个尝一尝:不但卖相好,口味更佳。
隔壁村的种植户陈华中闻讯而来:“浙大的土壤专家有技术优势,我想跟着他尝试土壤改良、有机肥发酵、菌肥培育等种植新技术。”如今,陈华中流转100多亩土地,黄澄澄的柑橘已挂满枝头。田生科还在和当地“红美人”种植大户一起筹划成立产业协会,统一打造品牌,携手开拓市场。
“引导农民提高柑橘品质、丰富品种,我们说上千遍万遍,不如田教授在岭根村的一场试验。”宁溪镇经济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周桂强感慨,在田生科的带动下,当地种植户的积极性提高不少。两年来,宁溪镇新增10多个柑橘种植基地,共计2300多亩,柑橘品种数量超过30种。
推动城乡资源
双向流动
笔记本上圈着重重的记号,手机里录了七八段谈话录音,脑子里的想法越来越清晰……每次杨贵庆来,屿头乡党委书记陈康、乡长陈会力总要见缝插针拉着他坐下来,刮几场“头脑风暴”,话题是关于下一步村庄的发展。
这些年来,沙滩村修缮老房屋,兽医站变成游客中心和文化礼堂,卫生站变成同济大学美丽乡村实践基地,乡公所和旧粮仓变成民宿。这种“旧瓶装新酒”的修复方法,既保留了古建筑的风貌,又贴近现代人居住习惯,受到游客的欢迎。
乡村有机更新后,产业振兴的路径怎么走?沙滩老街小小的馒头铺或许就藏着解题钥匙——屿头乡离市区较远,生态优势明显。用当地山泉水蒸出的馒头,平均每天能卖出3000多个,走俏黄岩、椒江、路桥等地。像这样的店不止一家,每天有七八万个馒头从屿头乡运出。
“在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资源要素源源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正推动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陈康说,当地干部越来越意识到,乡村要吸引城市要素流入,独特优势和最大魅力正是其生态环境,是蒸出一屉馒头的山水,也是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寄托乡愁的老屋。“我们要保护并提升乡村产品的竞争力,并以此吸引城市的人、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陈康说。
在规划打造连接沙滩村、乌岩头村等的“演太线金廊工程”徒步路线时,当地政府引导沿线村民树立观念:尽量不要大拆大建,让乡村保留原来的味道,为将政策宣传到位,让群众理解到位,还特意放慢沿线节点工程的建设节奏。
近年来,黄岩区统筹安排,将一些优质资源直接配置给乡村。2018年,黄岩联合同济大学开办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两个校区直接落户在沙滩村和乌岩头村,11名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21名“乡土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已吸引全国31个省份,近2万名考察、培训学员。
驱车继续往深山里去,在上郑乡美丰村,59岁农民王天友翘首期盼着每月谈献和教授来指导的日子。空心村产业突围的背后,同样也有高校教授的智慧,人才、技术、政策等要素的流入,已转化为村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海拔600米高的美丰村拥有种植中药材的良好气候,但农民种植中药材缺乏规划,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收入不稳定。两年前,谈献和受邀成为技术顾问,定期到黄岩技术指导。2019年,黄岩中药材产业产值近7000万元。今年,经过一番考量后,王天友扩大种植面积,开始种植新品种。“因为有高校教授在背后撑腰,中药材的行当肯定越做越有奔头。”
在宁溪镇白晏村,集科研、教育、体验为一体的黄岩药用植物园已于今年国庆期间开门迎客。在谈献和教授的指导推动下,黄岩中药材种植基地已遍布长潭水库周边9个乡镇26个村,药材品种数量超过30;高桥街道下浦郑村与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合作,开发彩色米面,建立“产业+旅游”的米面产业园、米面文化公园等,每年吸引上万游客……在黄岩,产学研结合的招牌越擦越亮,空心村突围之路越走越宽。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