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 jili casino Login register.GOGOJILI legit,Gogojili login APP

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社会
浙报深读丨早稻种植面积连续九年增长 台州如何实现稳粮又增收?
2020年10月16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许雅文 陈久忍 通讯员 曹松涛

  温岭市中心粮库开仓收粮场景 共享联盟温岭站 刘振清 摄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10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许雅文 陈久忍 通讯员 曹松涛)任何时候,中国人的饭碗都要端在自己手上。关于粮食安全,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今年,浙江早稻继续丰收,面积和总产量创下5年来新高。

  但是,丰收之后,如何继续丰收?如何才能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不吃亏,心甘情愿留在土地上耕作,走出一条既确保粮食安全又保证农民增收的路子呢?

  今天是世界粮食日,本报记者日前走进台州。在这里,我们发现,作为浙江水稻主要产区,台州市早稻种植面积连续9年不断攀高:11.85万亩、19.86万亩、26.4万亩……划出一条上扬曲线。特别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9年来,台州新增早稻种植面积中7万亩来自于早稻-西兰花轮作。正是这样的种植模式,有效减少了种粮成本,为农民增加了一季甚至多季收入,让台州的粮食生产稳面积、稳产量底气十足。

同样一亩地

如何成本更低、产出更多

  一串阳光玫瑰葡萄卖到上百元,一个红美人橘子卖20元,一棵树上只留5个精品水蜜桃……效益农业的旋风刮过浙江土地,追求效益的理念早已深植浙江农民心中,他们有一本账:“土里只刨粮食,早已不赚钱。”

  惯于精耕细作、精打细算的农民,将每一寸土地利用起来。粮食生产潜力去哪里挖?既然没有更多的土地,那就多来点“花样”吧。

  台州地区是西兰花优势产地,同一块土地上,旱地变水田——种完菜再种植一季早稻,挤一挤时间,甚至种两季水稻。就这样,一亩地上产出更多,农民收入更加多元。

  在临海市杜桥镇塘下村,沃土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金敬昌的土地里,9月底移栽的西兰花苗,已经长到了成人巴掌大小。金敬昌承包了3200亩土地,每年4月初播种早稻,7月底收割早稻,8月中旬翻耕土地、西兰花育苗,9月底移栽,12月到次年3月西兰花迎来收获期。“时间上刚刚好,粮食、蔬菜的农时都误不了。”

  早稻谷经除杂、过磅后传输至运粮车 共享联盟温岭站 刘振清 摄

  温岭箬横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齐军更是“胆大”,早稻收割后,他马上种植连作晚稻,10月底晚稻收割后,种植春季西兰花。一年以内“没有空闲”的朱齐军还不满足,种植西兰花的田垄有15厘米至20厘米的空闲地,再套种蚕豆。在他的一亩地上,不仅粮食产量没减少,还为他增加了经济作物的收入。

  这么密集地利用土地,对农作物生长不会有影响吗?省技术推广部门曾组织专家开展田间调查。过去南瓜-西兰花旱作模式下,西兰花花球黑斑病发病率高达96%以上,基本绝收;而早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花球病害损失大幅降低。水稻-西兰花轮作,还能减肥减药。西兰花收获后,根叶翻入泥土,可以作为有机肥,节省下一季早稻的施肥量,每亩节省肥料成本就达100元左右,早稻的品质和产量提高。

  “作为我省传统早稻种植区域,台州承担了全省六分之一面积的早稻种植任务。”台州农艺大师、原台州市农业总站站长曾孝元介绍,早稻—西兰花种植模式成为扩大早稻面积的潜力所在,经过推广,早稻—西兰花轮作模式种植面积达到了7万多亩,占台州9年来新增早稻种植面积15万亩的一半。

同样是轮作 

为何台州做得风生水起

  早稻—西兰花轮作,其技术门槛并不高,为什么台州能做得风生水起呢?记者发现,这里面大有讲究。

  秘密在于日益精细的农业社会化大分工大服务体系。在台州,田间地头的事,正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服务密集型”。农业的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育秧、插秧、植保、收割、仓储,专业服务于农民的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有效破解了近年来困扰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劳动力短缺。否则,如果还是原来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模式,根本无法适应轮作制下密集的生产周期需要,再好的轮作模式也推行不下去。

  在温岭市竿北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一辆“大家伙”——东方红1404。这是一台四轮四驱的拖拉机,车轮就有一人多高。合作社负责人江新才跨步迈上拖拉机给记者介绍说:“你看这驾驶舱,全透明玻璃封闭式操作,驾驶这样的拖拉机入田,完全可以穿着皮鞋干农活。”

  9月29日,温岭市东浦新塘,箬横镇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在栽种西兰花 共享联盟温岭站 刘振清 摄

  在台州,为了让农民愿意种粮,轻简化种植方式得到普遍推广,化重为轻,化繁为简,用机械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今年4月,温岭箬横镇东浦、新塘的种粮大户们用上了水稻钵苗抛栽、钵苗机插、毯状机插等新型农业机械轻简化移栽技术。插秧时节,农民不再需要大量雇工,也不需脚踩泥水,弯腰劳作,只需驾驶插秧机入田。

  精耕细作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也推高了地租成本,让种粮农民倍感压力。在温岭、临海等地,种植水稻的地租成本已经高达每亩1300元至1700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台州的破解办法就是土地流转后的二次流转,比如早稻-西兰花轮作,种粮农民和种菜农民各取所需,共同分担成本。

  每年元旦后,江新才就开始忙着签土地流转合同。他承包的1500亩土地,合同期限不同、价格不同,要分别与村集体、农户签订合同。早稻收割后,江新才在9月种下350亩雪菜。剩余的1000多亩土地,以每亩800元至900元转租给种西兰花的农户。这样一来,就省下了90万元的租地成本。

  要发展高效种植方式,就必须为农民提供更多便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近年来,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在台州,过去农民不愿种的“难缠”土地也变成了“抢手货”,“望天田”变成了丰收田,稻田更加“吃香”了。

  水旱轮作对土地的平整度要求很高。金敬昌承包的土地原来是一片老橘园,田块高低不一,现代化机械设备遇到这样的田,只能是“中看不中用”。为此,临海市拿出1100万元用于平整土地。同样,在温岭市滨海镇复宁村,种粮大户王忠茂最近又新增了承包地。“以前,这里有的田块高低不一、面积大小不等,机械难进,旱涝靠天,种植费时费工。前几年,政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巴掌田变成大方田,农田修渠铺路,解决了过去路难走、水难灌、涝难排的难题。”

同样是丰收 

如何收得起、卖得好

  “有得赚的前提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粮食,要收得起来,还要卖出好价钱。”曾孝元说。

  谙熟农业底细的曾孝元,指出了一个现实问题:过去,一个镇、一个村、一个生产队,都有粮食晒场和仓库,但是现在,农民去哪里晒谷却成了一个“卡脖子”问题。

  在台州,稻谷烘干机是助力早稻规模化种植的神器。台州地处浙东沿海,早稻收割时,常会遭遇台风季,风大雨大,这让原本就没有晒谷场的农民更加手忙脚乱。“有烘干机之前,一般大户种植面积300亩已经到顶。再扩大种植,种得出来但收不上来。”温岭市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宏辉说,2011年起,借国家水稻产业提升项目的东风,省里组织实施建设烘干中心,温岭陆续建设35个中心,添置了270多台烘干机,为农民解决了实实在在的收谷难题。

  温岭市东浦农场,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获早稻 共享联盟温岭站 刘振清 摄

  江新才在松门镇建设了一个烘干中心,22台烘干机一字排开,很是壮观。松门镇共2万多亩早稻,江新才的烘干中心为自己和周边近一万亩早稻田服务。但是,最近江新才也有一点小烦恼,他想要再扩大烘干中心,再多购置几台烘干机,甚至建设稻米加工中心,却遇到设施农用地紧张的难题。“设施农用地要控制在合理规模内,只要不碰红线,可以鼓励各地给农民更多方便。”省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岳钧建议说,在土地资源稀缺紧张的情况下,烘干中心要提高利用效率。比如,台州早稻-西兰花轮作模式下,早稻的烘干中心可以辟出一块建设冷库,既可以储存粮食,也可以储存收获的西兰花。

  收得起,还要卖得好。习惯了跟风种植的农民,常常遭遇农产品价格涨跌周期,如何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呢?“有形之手”的作为至关重要。

  今年,我省首次实行早稻订单全覆盖。这意味着,农民种多少收多少。台州一些地方的力度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在温岭,对规模早稻种植每亩补贴200元,比上一年提高了20%。温岭市夏冬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夏冬告诉记者,今年700多亩早稻,平均亩产350公斤,已经全部由政府收购。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针对往年出现的早稻订单不足、农户种植意愿不强等问题,浙江为种粮农户送上了政策大礼包:对规模种粮户直接补贴由每亩100元提高到120元,创历史新高;早籼稻谷最低收购价每百斤124元,比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高3元;全面落实早稻谷每百斤30元订单奖励政策。

【链接】“浙江稻”浑身黑科技

  浙江水稻科研实力非同小可。“海水稻”“高铁稻”“黄酒稻”……“浙江稻”不断解锁全新“打开方式”,除了米饭,还能酿酒、做年糕、制衣,甚至能专为缺锌、高血糖等人群“量身定制”新品种!

  海水稻:盐碱地里的“稻坚强”

  浙江平湖市有着27公里长的海岸线,沿线滩涂、湿地众多。经过半年育种,近日,平湖市海洋生态修复繁育基地首批3个品种的“海水稻”迎来了收获,最高亩产超过400公斤。海水稻抗病性较强,没有普通水稻的病虫害,堪称“稻坚强”。

  高铁稻:卖到256元一公斤

  这种“金子”般珍贵的大米生长在永嘉海拔1211米的大柏山上,这里过去因盛产铁矿石而成为炼钢基地,土壤含铁量非常高。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检验报告显示,大岙乡的水稻含铁量每公斤5.8毫克,紫米为每公斤14.4毫克,而普通水稻仅为每公斤2.0至2.2毫克。“高铁稻”,名副其实。

  黄酒稻:用来酿造黄酒的“当家米”

  由绍兴农科院研发的绍糯9714是用于黄酒生产的当家品种,该品种属粳型常规糯性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7.7天,熟期适中,产量一般,但稻米加工品质和糯性好。

  (记者 任征斌 整理)

标签: 早稻;温岭;农民;种植;丰收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