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西部,群山绵延,村居错落,长潭水库澄澈如镜。这里生态优良,风景秀美,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被称作台州主城区的“后花园”。
近年来,黄岩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三大目标,以3年3亿元的省财政专项资金为杠杆,撬动总投资139亿元的29个工程项目,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推动黄岩在高质量发展中跨入“永宁江时代”。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黄岩西部山区这块昔日发展“短板”,正加速转变为推动黄岩跨越式发展的“跳板”,成为黄岩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如今,随着黄岩新一轮绿色转化项目的上马,黄岩的精彩故事还在续写。
加强生态保护 环境绿起来
池塘清澈,荷叶田田,芦苇随风摇曳……8月底,走进位于江口街道的江心屿苗圃公园,抬眼所见,一片绿意葱翠。“公园计划在今年10月开园,将打造成为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康体运动为一体的生态特色公园。”黄岩城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亚晓说。
江心屿苗圃公园位于永宁江、灵江和椒江的三江交汇处,总用地面积400亩,是黄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基地项目。这里曾经集聚了21家电镀、塑料、医化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对永宁江流域生态造成了不小影响。
从“黑臭岛”到生态岛的转变,仅用了3年。2017年,江心屿区块企业进行搬迁,违建全部拆除。2018年以来,陆续投入8000多万元,开展污染地块土壤修复,植入“海绵型绿地”进行生态性改造,建设江心屿苗圃公园,让这片土地很快完成了蜕变。江心屿休闲苗圃工程获评省“优秀园林工程”。
黄岩山清水秀,拥有西部的广袤群山,以及长潭水库、永宁江、鉴洋湖湿地等丰富多样的水系脉络,是台州主城区的“绿肺”和“后花园”。
多年来黄岩一直致力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打好“污水零直排”、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业园区整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六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开展河道修复和生态景观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长潭水库入库河口湿地建设工程、铅锌矿生态修复等24项工程,推动全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目前,黄岩省级以上控制断面达到Ⅰ~Ⅲ类比例为83.33%,长潭水库坝口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空气质量达到Ⅰ类、Ⅱ类天数所占全年天数比例9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削减,超额完成四项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省定目标。
在长潭水库上垟溪入库口,溪水经过滚水坝流入湿地,经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等生态系统处理后,再汇入水库。如今,汇入长潭水库的7条溪流,全部建设了河口湿地和堰坝,以保护和改善长潭水库水质。
长潭水库是台州300万人以及数万家企业的水源地,被称作“台州大水缸”。黄岩十分重视长潭水库的水源地保护,早在2005年,便划定西部山区生态保护红线,明确长潭水库周边400平方公里不再允许大规模开发山林资源。
近年来,黄岩进一步加大对长潭水库的保护力度,5年来,共投入库区生态项目建设资金13亿元,累计投入生态补偿资金1.5亿元,用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物削减、水体氮磷污染控制、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洁水保水渔业养殖、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技术和示范工程的研究与推广。而今,长潭水库的保护和治理,又实现了一大跨越。今年10月1日,《长潭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将正式施行,以立法的形式更好地保护台州“大水缸”。
发展美丽经济 百姓富起来
进入8月,屿头乡的一只馒头,在媒体中密集亮相,成了“网红”。
沙滩老街的阿玲馒头店,每天卖出的馒头有五六千个,带来年收入五六十万元。而布袋山村“馒头大王”戴华彩家的馒头,顾客要提前半个月预订,才能抢购得到。如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只馒头走出大山,被台州市民抢购一空。
屿头乡“馒头经济”的勃兴,正是生态溢出效应的体现。布袋山村是“全省最美景区村”,沙滩村因地制宜保护性开发老街,荣登联合国人居大会发布案例。当地好山好水,孕育了品质优良的馒头,而优良的生态,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山里的馒头彻底火了。
近年来,黄岩立足生态优势,努力培育和增强生态产业竞争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定力转化成绿色生产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从而提高民生福祉,让百姓受益。在专项资金使用上,积极对接“大旅游”发展战略,将打造中华橘园观光区块、黄岩特色农业观光小镇、黄岩大瀑布景区整体提升等8个项目纳入绿色经济发展工程“一揽子”计划,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据统计,过去3年以来,黄岩累计实现旅游收入200多亿元;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万元,较3年前增长32.42%,增速居台州市首位。
这段时间,富山乡李家山村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每天一大早,村民们便来到自家地里,采摘茄子、黄瓜、尖椒等新鲜蔬菜,再运回家分拣、包装、出售。“现在高山蔬菜陆续上市,一车菜运出去能卖1万多元。”种植大户李仁富喜滋滋地说,靠在村里种蔬菜,他的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
李家山村位于黄岩西部,平均海拔600多米,山高路远。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村里决定“靠山吃山”,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业。目前,全村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近700亩,年均总产量达到1200多吨,全村仅靠种菜就可实现年收入500多万元。
除了种蔬菜,村里还建起了十几家民宿,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荡荡岩”景区修建了游步道,发展乡村休闲游。这几年,因为生态致富的李家山村,建起生态公园,完善村庄道路硬化和绿化,推进生态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保护生态、反哺生态。
如今,黄岩正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创建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为契机,深入推行“减量化投入、资源化循环、高效化利用”的绿色综合发展模式。近年来,黄岩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先后被列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中国气候生态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试点县。
位于北洋镇的蓝美田园,致力于打造集四季采摘、四季赏花、亲子娱乐、农业体验、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农业休闲综合体,成为当地一道美丽风景线。开业以来,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每年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近450万元,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近26万元。
“消薄”精准施策 生活好起来
8月中旬的一天,站在平田乡黄毛山生态茶场观景平台上远眺,整个长潭水库尽收眼底,青山绿水白云交相辉映,美不胜收。茶园里,几十顶露营帐篷点缀其中,游人不时进出。从一片无人问津的高山茶场,到当地网红露营基地“天空之城”,社会资本的引入,彻底激发了这里的发展潜力。
“这个项目的引进,惠及周边3个行政村7个自然村。附近村民每天少则二三十人,多则四五十人在此帮忙,其中20%以上是低收入农户。地租也从每年5万元上涨至35万元。”平田乡党委书记郭韬韬说,项目还带动了周边农产品销售,周边村民的笋干、枇杷等农副产品经常销售一空。
黄岩把深化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基地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现西部发展的重点来突破,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激发薄弱村内生动力,高标准高质量打赢“消薄”增收攻坚战。在专项资金使用上,重点向薄弱村倾斜,引进和发展产业项目,增强集体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
黄岩区财政局副局长韩华介绍,2017年以来,黄岩利用专项资金和区级配套资金,实施了16个“消薄”项目,金额7200多万元。黄毛山茶园生态开发、仙石山旅游开发、环半山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圈、牌门樱桃园等一批“消薄”项目的实施,对村民和村庄增收致富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
近日,在上郑乡美丰村海拔600米的一处林地,村民王天德正在察看中药材野生菜头肾的长势。这个沿着地面匍匐生长、其貌不扬的绿色植物,却是村民眼里的“绿宝贝”。
处在长潭水库一级饮用水源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美丰村,没有工业,没有养殖业,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挣钱。2011年回村担任村长的王天德,开始苦苦思索村庄出路。
2015年,尝试引种野生菜头肾获得成功后,王天德免费将苗根送给村民,带领他们开创新事业。在黄岩农林部门和上郑乡政府的帮助扶持下,短短5年间,美丰村的菜头肾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就扩大到了近千亩,每年为村庄带来收益五六百万元。美丰村低收入农户林文森也种植了10多亩菜头肾,今年将迎来采收,预计将给他带来收益数万元。
富起来的,不仅是美丰村。目前,依托黄岩西部的优良生态,黄岩正大力推进环长潭湖中药材产业带建设,种植品种30多个,面积近9000亩,2019年产值近7000万元,规模化基地遍及长潭库区周边9个乡镇、26个村,吸收山区8成村民参与,为带动山区村民增收闯出了一条好路子。
黄岩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7年底,黄岩2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就已全部消除,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完成”。接下来,黄岩将继续坚持“一村一策”精准施策,进一步巩固“消薄”成果,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真正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间的转化通道,实现村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