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 jili casino Login register.GOGOJILI legit,Gogojili login APP

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社会
小康生活 | 乘风破浪,勇立“涛头”
2020年08月05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杨群 浙报融媒共享联盟三门站 李贝妮
三门县涛头村四面环海,风光秀丽,但发展却长期受交通等要素限制。穷则思变,20世纪末,涛头人开启“种改养”先河,成立全省第一个股田式公司,2012年实现“人均收入一万美元、集体收入一千万、产业规模一个亿”。如今,涛头人又开启二次创业,抢滩“一带一路”,启动了跨国养殖,端上“生态碗”,打造文旅融合新IP。 

  清晨,三门县涛头村4000亩海塘波光粼粼,一个个养殖户边撑着竹筏,边趁机拉网捕捞,经过一两个小时的作业,岸边摆满了一筐筐血蛤、蛏子、青蟹。

  看着又一年的丰收场景,涛头村党总支书记林后宜感慨,村里从一穷二白,到当地远近闻名的养殖村,再到小海鲜走出国门的“明星村”,20多年一路披荆斩棘,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涛头村 葛敏 摄

危机中育新机

  每个进村的人,率先都会见到一片整齐划一的养殖塘,那是村里的“聚宝盆”。“潮水把我的柑橘全部淹死了,那个时候我亏了有好多万了,98年我们搞养殖,就一次青蟹收入就达到10几万,一年就把我以前亏的账都还上了。”涛头村村民陈彩爽说。

  说起199711号超强台风,林后宜仍是心有余悸,民房倒塌,海水倒灌,几乎全县的农田、棉花地、橘子园等因盐碱度太高,三年内都没法耕种。

  涛头村绝地逢生,当时的村委会主任王书明极力主张“种”改“养”,发展海水养殖业。但是,养殖业风险大,大家也缺乏经验,村民意见不一。19983,每户村民收到了一张意见征询表,让他们自主选择。当时才30岁出头的林后宜,毫不犹豫地水产养殖一栏按上了鲜红的手指印,全村373户有325户同意种改养

  很快,该村成立了三门县涛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民以田入股,公司实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对养殖塘进行统一建设、包装和销售。

  说干就干,铁锹挖河道,扁担挑泥巴,简陋的生产工具并不能阻碍村民高涨的建设热情。“村里分了十个生产组,我是第五组组长,每天带着组员挖河道、下海塘。”林后宜回忆道,第一年,涛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产值达6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262元。

  养殖收益不断放大,现在的涛头村,90%以上的村民从事养殖业,养殖技术不断改良,建立销售网络,全村已形成了完整的养殖产业链,年产值超2亿,人均年收入6万余元。村里的塘租费也水涨船高,1998年,村里塘租费每亩250元,2019年每亩5000元以上,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蹭蹭上涨,去年超过1200万元。

 

  在马来西亚霹雳州曼绒县,林后宜向养殖人员分享涛头村养殖经验。(图片由林后宜提供)

小康路越来越宽

  在林后宜的手机里,储存着大量与外国友人的合照,这些照片正是涛头村养殖业走向世界的证明。记者一张张翻过去,发现每张照片中,都如眼前的他一样,胸前佩戴着党徽。

  2014年担任村支书后,林后宜发现村里“人多塘少”,4000多亩海塘供不应求,还有不少村民承担不起塘租费,顿感压力倍增。目光敏锐的他抢滩“一带一路”,决定带着村民走出国门,试水海外养殖。于是自掏腰包,组织养殖专家、养殖大户等先后10多次赴马来西亚、泰国、埃塞俄比亚等国尝试青蟹跨国养殖,为涛头村海水养殖业找到了“新大陆”。“耗费了一年多,西马东海岸都走遍了,终于和曼绒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那里气候、水质、土壤都适宜,还有充足的土地,塘租价格实惠。”皮肤晒得黝黑的林后宜,看上去与当地人无异,“当地希望通过发展养殖带动居民就业脱贫,我希望带领更多村民发家致富。”

  现在,涛头青蟹最远“爬”到了非洲的莫桑比克。三门养殖户在当地承包3万亩滩涂,村里提供3万尾蟹苗,横渡印度洋之后,存活率仍在80%以上。

  从技术输出,到产品出口,涛头小海鲜发展有了质的飞跃。近日,300斤土生土长的涛头青蟹“搭乘”国际航班,爬上了欧美人的餐桌,林后宜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自从去年与韩国客商签订血蛤出口后,涛头村成为台州唯一一家出口食用贝类注册登记养殖场所在地。本土养殖产品终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陆续在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餐桌端上了三门小海鲜。今年6月以来,涛头村的缢蛏、血蛤、青蟹共出口约两万公斤。随着运输模式逐渐成熟,下半年,三门小海鲜出口的海外版图将不断扩大。林后宜介绍:“接下来想开展生态养殖,并在95口海塘试行二维码,扫一扫,每口塘的检验检疫情况清清楚楚,提升小海鲜的出口质量。”

  今年受疫情影响,三门小海鲜一度滞销。涛头村养殖户纷纷找林后宜诉苦。随即,他就通过多方资源联系了淘宝、京东等平台,开始直播卖货,迅速打通了销售瓶颈,仅头两次线上直播就卖出小海鲜3万多斤。尝到线上销售的甜头后,他又发动养殖户、年轻村民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进一步拓宽线上带货渠道,短短几周内,涛头村小海鲜销售难题迎刃而解。“他们每次反映的问题,我都会记在心里。”林后宜说道。

 

  在马来西亚曼绒县,林后宜与当地合伙人手捧刚捕捞的青蟹,喜获丰收离不开涛头养殖技术的输出。(图片由林后宜提供)

后头还有好日子

  美丽乡村常见,但涛头绝对令人眼前一亮。村内岩壁、文化墙、引路牌等红蓝相间,一步一景皆是畲乡风情300年前,雷氏(畲族)族人,跋山涉水、泛舟浮海,在涛头落脚生根,开启了耕海牧渔的火热前程。涛头村有少数民族(畲族)52200余人,都以养殖小海鲜为生,是中国唯一的“海上畲乡”。

  去年,三门县提出打造“中国海上畲乡”文旅IP。涛头村抢抓机遇,陆续在村里建起了畲族文化和海洋文化互融的骑行驿站、畲乡迎客八礼展示墙、海上畲屋主题展馆、风情小广场、水上舞台等,每逢节假日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现在生活太幸福了!跟着林后宜在村里转悠,碰到50多岁的村民林泽总正在庭院里洗一箩筐个大肥嫩的蛏子,身后就是三层装修别致的“小康楼”,谈起现在的生活,他止不住地乐,“早上天不亮出门,在养殖塘忙2个多小时就够,剩下时间就是在家歇着,现在村里环境好了,大家都挺喜欢去游步道、观景台走一走。

  起初,村民腰包鼓了之后,生活品质没有同步跟上。2005年村民才摆脱渡船,出行有了通村公路;从2011年开始,涛头村先后进行了两次的集体建房,一幢幢“小康楼”面朝海塘错落有致;2016年,村里建起老年照料中心和文化礼堂;村里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年能够拿到300元补助;村里还拿出50万元设立了慈善基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涛头村好风景日益增多。

  “现在看到宽阔的道路、干净的房前屋后,以前都看不到,乱搭乱建、垃圾遍地。”林后宜说起以前的村容村貌直摇头。在经过环境整治、庭院革命之后,村里瞬间变为“村中有塘、塘中有村”的滨海花园,也为发展旅游业打下了基础。

  最近,村里计划投资1500万元建设畲族文化展览馆,为这事,林后宜没少折腾,早晚不着家。现在初步敲定了设计方案,展馆风格古朴,有绿树青山掩映,有荷塘月色点缀,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涛头村的文旅融合品质。“今后村里旅游火了后,还能开起民宿,小海鲜会卖得更好。”林后宜憧憬道。

标签: 海塘;养殖户;海鲜;三门县;养殖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