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 jili casino Login register.GOGOJILI legit,Gogojili login APP

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台州古人的“龙龘”执念
2024年02月07日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林大岳

  龙是中华民族最为崇拜的一种灵物,会腾云驾雾,又能呼风唤雨,并且充满灵性神异,在传统文化中一直以至高无上的形象存在,寄寓了人们对平安、吉祥、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台州滨海带山,自古被称为“鱼龙所腥,豺虎所穴”之地,作为瓯越故地、翼龙之乡、东南邹鲁,台州古人对龙文化的执念,充分流露出先民对龙的世界感知、哲理思索、社会应用和人类记忆。

  “龙行龘龘”的新一年,让我们一起体味一下台州古人的“龙龘”执念。

望子成龙赋美名

  “望子成龙”的天下父母心,古往今来如出一辙,台州古人也是“名字控”,他们以龙的传人为使命,在名号上彰显“龙族”身份。

  《广雅》说:“有翼曰应龙。”所以,翻开《台州府志》,当中最多的人物名要数“应龙”了,有吴应龙、蔡应龙、葛应龙、姜应龙等。因为古人认为梦见龙是一种吉兆,所以“梦龙”的名字也很普通。《易》书中说“云从龙”,故而以“云龙”为名的也多。其他还有子龙、士龙、仕龙、世龙、乘龙、震龙、元龙、廷龙、荀龙、起龙、人龙、鉴龙、观龙、守龙、季龙、万龙、跃龙、绍龙、化龙、龙泉、龙宾、龙恩、龙才等等。

  有些人名中没有龙字,但字号中也要拼命贴“龙标”,如字次龙、云龙,号龙符、龙冈、石龙、渴龙山人、龙渊先生、龙顾山人等等。

  “龙族”中真正实现“望子成龙”的要数“会龙”这个名字了。“会龙”,即与真龙相会之意,台州历史上有四人真的“美名成真”了。

  王会龙(1192~?),字君遇,临海人。宋宝庆元年(1225)参加“乙酉科”礼部省试夺得省元,后又在殿试的900多名举子中脱颖而出,夺得状元。

  张会龙,字季震,仙居人。宋咸淳元年(1265)武科第一,与兄震卿、弟震龙同榜,仙居县为其建“状元坊”。

  还有五岁便被皇帝召见的太平神童詹会龙。宋建炎年间与其弟桧龙一起被召见,当时恰逢外地进贡水果,皇帝便以此赏赐众人,并随口出一上联:“一盂果子,赐五岁神童。”詹会龙当即对曰:“三尺草茅,对万年天子。”皇帝大为惊奇,差点直接任命年幼的他为从事郎,但考虑年幼,难以胜任,只好遣返家乡。可惜不久后便去世了。詹桧龙长大后被授予通判一职,并钦敕建坊。人们称其乡里为“神童门”。

  由于龙具有器宇不凡、神通广大等卓异特征,常被用来隐喻德才兼备的俊才贤士和英雄豪杰,如美称“人中龙凤”等。明末天台有一对兄弟就得到过“赤城二龙”的雅称。据记载,逸士徐光业、徐光绶两兄弟,他们都博综经史,而且性格强毅,端正特立,傲世轻物。明亡后,他们痛哭绝食,避匿山中,以遗民自居,不任清朝官职,因而成为著名隐士。

  名儒大家也崇尚龙,并且注重其风水文化的社会应用。古代仙居县城东门有座文明楼,宋时所建,夯土而成。相传,大儒朱熹公干路过此地,见该处为一城地气所系,于是让人重新垒石改建,使城楼更高更大,他还亲自题写楼上的“登龙”二字门额,然后又立了两块彩色的龙头形大石在旁边,使风水更佳。自此以后,仙居的科第考试逐渐繁荣昌盛。

山灵水秀寓龙脉

  吴越文化素有“龙蛇”图腾崇拜,作为瓯越后裔的台州人一直将龙蛇视为己类,这种文化孑遗更多地以山水命名的方式镌刻在神秀的台州大地上。

  古书云:“地脉之行止起伏曰龙。”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所以,古人对地理的朴素认知,首先便是赋予家山梓水以风水龙脉的灵性,以“龙”为名的空间地名,将村落的“来龙”和“去脉”塑造成“庭有仪凤,郊有游龙”的佳构,让龙的血脉遍布大地山河,龙也因此成为“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见证者、同盟者、书写者”。

  台州的灵山秀水有很多“龙族”之名,如临海的伏龙山、九龙山、龙华山,黄岩的白龙山、青龙山、白龙岙岭,天台的龙山、啸天龙、架龙岩岭、龙回山、瑞龙峰、盘龙山、卧龙峰,温岭的龙鸣山、五龙山、九龙山、龙王堂山、伏龙山、龙困山,仙居的九龙山、石龙山、石龙洞、龙王山、龙溪……

  还有以龙的部分形体命名的,如临海的龙口洞、龙角山、龙符山、龙珠岛、龙头村,天台的龙须洞、龙口洞,温岭的龙鼻岩、龙眼礁,仙居的龙爪井、龙须泉,等等。

  在这些龙形的比拟中,最为形象的应该是仙居珠头岩上正觉寺的石龙。据县志记载,此龙“鳞角崭然,称天下奇观”,是仙居老八景之一的“石龙霖雨”奇观,当地有古民谣:“石龙静,天下宁;石龙转,天下乱。”

  “嗟龙独何智,出入人鬼间。”韩愈的诗句代表了古人对龙的普遍认知。基于此,古人总期望居处是藏龙卧虎之地,以求平安吉祥、时和岁丰,于是潜在的“龙气”也成为家山命名的“时尚”,如临海的龙岙山、戏龙山、龙潭坑沟、龙潭山、龙潭冈、龙公屿、龙岭,黄岩的盘龙山、骑龙山、龙潭坑、白龙潭,天台的龙拖石(又名游龙枧)、九龙潭、龙鸣山,仙居的龙坑山、龙幻潭、戏龙潭,等等。

  随之而生的许多地名,也变得“龙腾云起”,极富神秘感,如临海的龙潭庄、龙泉村、龙头坝、龙垒塘、木龙渡、龙须巷,黄岩的龙缠岩、龙王洋、九龙桥、汇龙桥、蛟龙埭、双龙闸、回龙闸,温岭的华龙庄、九龙泾、进龙桥、华龙桥、攀龙坊,仙居的龙归堰、龙游堰,天台的龙王堂村,等等。

  寄托希望的寺庙也不例外,多以“龙”为名以企盼其灵应,如临海的龙兴寺、龙寓山寺、龙华寺、龙潭寺,黄岩的白龙庙、白龙岙庙,天台的龙山寺(又名龙山集云院)、戏龙院,温岭的龙光寺,仙居的龙王庙、龙母庙、合龙山庙……

  在众多隐鳞藏彩的龙山中,还有很多高道成仙的传说,如临海的龙顾山,就是著名道士茅盈驾鹤飞升处,葛溪山是高道葛仙翁的炼丹处,“雾雨昼暝,有龙宅焉”,十分神奇。台州大地更流传着众多高道乘龙的故事,如平仲节在括苍山得道,“乘云驾龙白日上升”;汉人王远得道飞升,“驾五色龙”到仙居蔡经家,带蔡全家飞仙。

  “龙族”地名的传承,体现了历史上的台州人褒龙扬龙、尚龙崇龙的醇郁文化理念。

  当然,也有恶龙漦龙、孽龙业龙为祸降祟、作恶人间。如巾山西麓有龙井,旧传有龙潜伏在里面,经常云气腾空,人们将其与古城的水灾联系起来,认定这是一条造孽的蛟龙,百姓对其深恶痛绝,于是在井上建塔来镇祟,才得以安宁。

  “昔是潜龙地,今为上理辰”,台州古人根据地形地貌或人文典故赋予地理以意义名称,并对地理进行认知化、指称化、符号化的表达,深刻隐喻着地与人、事及物的各种关系,体现了地域文化特征。

风调雨顺祈神龙

  台州是洞天福地的密集地,龙的文化贯穿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

  龙的传说中,最有名的是台州城隍“屈坦化龙”的故事。相传,屈坦与其母隐居在湫水山,后化为龙,其母去世后,所葬之处,被称为龙母山,又名屈母山。隋代开皇九年(589),天台宗的创始者智顗大师游方到台州,时值薄暮,见到一幢高楼,便上前叩门投宿。一老妇出门相迎,智顗发觉她是龙的化身,于是假装投宿。老妇人问:“大师远道而来,有何见教?”智顗郑重地说:“天下大旱,应该施点雨了!”老妇十分恭敬地应承。第二天,智顗离去,回顾住处,已经化成龙湫了。

  后来有高僧名处谦的,住在白莲院,号冲悟大师。当时台州大旱,人们请他到龙潭祈雨,他对龙说:“之前智者大师教导你的,大旱要施雨,你如今突然忘记了吗?”话音刚落,便大雨如注。

  南宋金石学家洪适的《题中岩寺》诗中写道:“曾有金龙潜邃洞,却因赤蚁远崇岩。”当中的金龙、赤蚁是出自台州的典故,相传,唐代天宝年间,有人投金龙于赤城洞中,该洞岩下有赤蚁,僧人要是戒行不精的话,赤蚁就会咬他。这则典故体现了名山的生物灵性。

  《台州府志》的大事记中还堂而皇之地记载了一件奇事,说是嘉靖二十年(1541)七月,山中出现了一只豻(一种古书上说的猿一类的动物)。它遍身都是火,于是“诸山龙出与斗,水火相薄,赤气漫空”,导致临海、太平、天台三县很多民居田地被损坏,甚至死了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离奇的故事,竟然被当作史事来记载了。

  清人王晫的《龙经》曰:“龙,神兽,亦曰雨工,亦曰雨师,鳞虫之长也。”古时流行龙王施云布雨的旧俗,人们通过一定的仪式祈求龙王龙君现身显灵,施云布雨,济民解困。因此,“龙”作为神灵圣兽,是农耕社会民间传说的“顶流”。

  在古代,若逢大旱,官员都要亲自到“有龙则灵”的幽潭秘境去祈雨,尤其是有德有才有业绩的主政者,往往被赋予能够与神灵对话、实现天人感应的力量。如宋乾道年间的黄岩县尉杨王休祈雨的时候有“神龙示见”,明天启年间的天台知县胡接辉步行到龙潭祈雨时“雨大澍”,明崇祯年间临海知县周寿明“祷雨龙潭,潭在深山中,寿明披棘徒步,直造潭际,长跪水中,下山雨遂沛”,等等。他们之所以被称颂得如此神异,主要是他们为官清廉,为民着想,在教育、水利、司法等民生事业上颇有作为,泽被百姓。

  祈雨还要遵循严格的程序,相传黄岩遇到大旱,以往多迷信“迎龙”的仪式,知县要到石牛山的白龙潭去;城中百姓要是想“迎龙”的话,要以年老德高者担任祈雨重任。而且“迎龙”者,要从车口登山,山行约十里才能抵达龙潭。每次祈祷时,水潭旁的龙湫,都会发出“飘风骤雨之声”。

  有祈雨成功的知县,也有十分显灵的龙潭。相传仙居的蟹渚潭,“其中有龙,祷即响应”;巧尖潭,“其龙最灵,俗云巧尖,云起雨可立俟”;灵泽潭,“深广莹澈,其龙最灵,嘉泰元年祷雨现异蛇,县以灵异上闻,赐龙神,额曰灵泽”,后来又屡次显灵,灵泽潭因此被封为“孚济侯”。

  关于龙的传说,不只是为了附丽寓托,还带有朴素的生态观,比如文献曾有记载,灵江西边的戏龙山上有一泓清澈无比的水潭,旁边“巨木槎牙,拿云拥日”,环境十分优美。当地人见其水流如龙蜿蜒游戏一般,于是称其为“戏龙潭”。神奇的是,要是有人靠近水潭处伐木砍柴的话,溪流就会改道,十分灵异。而且龙潭对于百姓的祈雨之举有求必应,往往仪式还没结束,就有倾盆大雨。这则故事显然带有强烈的珍视水源、保护自然的教化意味,这类传说在民间比较普遍。

  除了地名,台州的民俗当中也处处有龙的影子,如舞龙、闹龙灯、赛龙舟等节俗活动,就带着百姓的美好期待,反映了人们对过去文化生活的重建,承载着台州先民的文化记忆、美好愿望,体现着台州人发愤图强、海纳百川、赓续祖志的优良传统及奋斗精神。

  总之,龙是人们认识自然、解释奥秘、寄寓情怀的通灵神兽、部落圣物乃至民族图腾,“一龙鳞,一寸心”,龙文化是台州先民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规约世界的重要明镜,也是管窥台州文明嬗变的重要文化现象。

临海伏龙大桥 王翔 摄  


标签: 台州;黄岩;温岭;古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