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送大暑船,郑姐打算把上海的孩子们都叫回来,让他们也加入,好好感受一下。
葭沚,在台州市还是“台州地区”时,只是海门镇上的一条老街。后来海门镇从黄岩分立出来,成了椒江市,随着台州撤地建市、椒江撤市设区,葭沚又变成一个街道。无论行政区域怎么变,这里的居民还是喜欢说自己是葭沚街人,大海、码头、渔船……构建了他们的世界。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每到中伏天,葭沚一带便瘟疫流行,百姓苦不堪言,人们认为是五个瘟神所致。后来一个叫黄楚卿的富商就在江边建了座庙宇,把“五圣”供了起来,当地的百姓有病有灾都来五圣庙祈求许愿,希望能祛病消灾,事后以猪羊等供品来祭祀还愿。之后,渔民为了出海捕鱼能平安归来,在大暑日,将载有供品的专用船送至椒江口外,供“五圣”享用,以表虔诚之心。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已不再把“五圣”看作凶神,民间反倒流传起“五圣”在海上为渔民们除险解困的故事。“五圣”传说的变迁,折射出人的变化。从畏惧转化为包容、自信、坚韧。现在送大暑船,是要把人们美好的祈愿和期盼带向大海。
每年,葭沚的渔民们都会早早打好大暑船。大暑船约3米宽、15米长,船内设有神龛、香案,以供奉之用。人们早早把鸡、鸭、鱼、肉等各种食用品送到五圣庙,等到大暑那一天,把所有供品装到船上,然后算计好当天潮退的时间,把大暑船拖至江口,送向大海。
送大暑船,是葭沚街人最隆重的节日,沿街的居民清理门前杂物,备好茶水点心,等候送大暑船的队伍。青壮年纷纷争着抬船,轮不上的便一路跟着,等着接班。敲锣打鼓开道,八个壮汉手执钢叉两旁护持,再是四人抬的香亭和台阁方阵,儿童们扮成八仙等各种各样的人物坐在上面,舞龙舞狮、腰鼓、管弦乐一队紧跟着一队。走在后头的便是香客,他们奉着香火,虔诚地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
随着时代的发展,送大暑船活动融入了现代的文化元素,木兰扇、旗袍秀也加入了队伍。如果你身在其中,可别想逆行,只能顺着人流一直涌向码头。
阿伍娘已九十高寿,住在葭沚一间老房子里。耳不背、眼不花,讲起话来中气十足。她从12岁开始每年参加送大暑船,已经70多年了,见证了送大暑船的历史,只要还有力气,还能做点事,就不会停下来。对阿伍娘来说,送大暑船是非常神圣的,她要尽平生余力来做这件事。
郑姐是我的朋友,举家迁往上海创业已30多年,但故土难离,葭沚街还留有房子。她说,她隔三岔五都想回老家小住,每年送大暑船必定回来。现在周边的房子都已经拆迁,这幢老房子也快消失了,这里承载了她很多回忆。今年送大暑船,郑姐打算把上海的孩子们都叫回来,让他们也加入,好好感受一下。
都说葭沚人是码头文化的缩影:面朝大海,开阔、开放的讨海人胸怀。正是这种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台州人。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