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浙江省467名青年志愿者响应“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毅然登上满目疮痍的大陈岛,以满腔热情开展战天斗海的垦荒事业,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60多年来,大陈岛垦荒精神接力传承、历久弥新,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继承和弘扬垦荒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大陈岛帆船帆板基地供图 戴天骄制作
大陈岛位于浙江台州湾海面东南方向,距台州主城区椒江区52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帆船帆板项目成为大陈岛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始建于1981年6月的椒江区青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大陈岛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已有40年的发展历史。初创时期,缺资金、缺人才、缺经验等重重困难都压不倒建立帆船帆板训练基地的决心,垦荒精神在基地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得以体现和传承。
现在从椒江市区出发坐船两个半小时就能到达大陈岛,而过去则要花费5个半小时。当年没有标准化的设备器材,大家就自制帆船帆板。岛上的生活是单调和枯燥的,运动员的日常就是训练场、学校、宿舍“三点一线”。日复一日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给了孩子们黝黑的肤色。
2004年梅志浩从省队退役后来到基地担任教练员。“那时候我们都是依山而练,依山而跑。”他回忆说,“当时基地只有5名运动员,除了两栋楼别的什么都没有,训练场地都是煤渣地,没有现在这样的彩虹跑道。海上训练条件比较艰苦,只有5条艇,到了冬天天气冷,风也大,装备也不行,‘旱鸭子’队员都不敢下水。现在运动员们的训练安全和生活保障都要更好。”好在从2009年开始,有了社会赞助后,基地的队员们冬天能够到海南进行冬训,保障了冬训的训练质量。在海南冬训时,梅志浩就与另一位教练员朱敏一起搭档,既当教练员,又要扮演厨师等角色照顾运动员们的饮食起居。
“吃苦吃习惯了。”是朱敏的心声。朱敏说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年轻气盛,感觉不到苦,后来成家了,需要克服的困难变得更多。在家人的支持下,朱敏在基地扎了根。朱敏笑说:“基地就是我的家,现在差不多一个月回一次市区的家,回家倒更像是住宾馆。”14岁的女儿朱芊羽在小学5年级时被朱敏拉过来一起训练。朱敏说:“现在的我们也像当年垦荒一样,在努力发展壮大大陈岛的帆船帆板事业。我们这里的孩子更独立,自主性更好,意志力更强,能吃苦。”
大陈岛帆船帆板基地供图 戴天骄制作
“我想要进省队!”2008年出生的蔡畅是队里的“小机灵鬼”,也已经是省级比赛的冠军了。小姑娘之前练过体操,一年级时就跟着家里人找到大陈岛帆船帆板训练基地想要学帆船,结果因为年纪太小被拒收了,后来等到三年级才顺利进队。蔡畅腼腆地说:“我喜欢海,我很想学帆船,我以前害怕浪,但是现在不害怕了,训练再苦我也没哭过。”
让台州椒江区少体校校长郑晓懿骄傲的是,多年来大陈岛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培养出了许多国家级运动员和优秀的教练员,包括亚运会、全运会冠军张宏以及全国冠军魏梦喜、徐建勇等。郑晓懿介绍说:“目前大陈岛基地在训运动员有15名,教练员3名。椒江区在国家队、省队训练的帆船帆板运动员共有8名,其中魏梦喜、徐建勇将代表中国队出战东京奥运会,此外还有4名运动员将参加陕西全运会。”
如今,基地的条件越来越好。基地和大陈实验学校合作,保证了孩子们的文化课学习,同时想方设法给队员们创造参赛机会。2019年3月新基地破土动工,据台州市椒江区文广旅体局局长李先供介绍,新基地总投资超过30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为5100平方米。新基地建成后不仅可以为运动队提供更好的生活和训练保障,未来也能够组织夏令营等活动,进而带动大陈岛的旅游经济发展。
大陈岛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在一代代帆船帆板人的接力下,不断发展壮大,垦荒精神也被传承与弘扬。新一代的垦荒人从中汲取力量,鼓舞干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