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放着大学教师不当,却到三门当农村指导员?为什么派驻期满不“衣锦回校”,却一年接着一年干?为什么聘上学校行政岗,却还放不下镇里村里的那些事?
带着这些疑问,台州新闻客户端记者来到了三门县浦坝港镇。
为什么要到三门来?
对于这个疑问,龚丽贞的答案很直接:因为所学所教的专业。
水产养殖,是龚丽贞学了7年、教了7年的专业。
2002年,龚丽贞硕士毕业后,考入浙江海洋大学(原浙江海洋学院)做一名教师。对于这个就业渠道相对较窄的专业来讲,龚丽贞成为了同学们称羡的对象。
2009年,学校发出通知,将选派教师到三门全职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水产养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一直想走出实验室、走进养殖塘,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再从实践中得到提高,三门可以让我一展所长。”龚丽贞心动了,在同事、朋友不解的目光中,她提交了申请书。
2010年3月,作为第六批省派农村工作指导员,龚丽贞第一次踏上三门的土地,成了原小雄镇浦坝村的一道特殊风景。
为什么特殊?无论晴天雨天,龚丽贞骑着自行车在养殖塘穿梭,碰见养殖户就递上自己的名片,还主动推荐药物……养殖户们都在传:浦坝来了个“药托”。
这给龚丽贞的热情浇了一盆冷水。但养殖户们的质疑也及时点醒了她:“我得改变方式方法。”此后,龚丽贞在“跑塘”过程中,不直接建议养殖户去哪个药店买什么渔药,而是告诉他们该买含什么成分的渔药,这才慢慢打消了养殖户们的顾虑。
回忆起这段往事,龚丽贞笑着说:“咱们的老百姓都特别淳朴,有啥说啥,我也是这样的人,所以很快和大家熟络起来。”
于是,养殖塘边经常上演这样的场景:龚丽贞的自行车骑过,身后总传来一句句 “留下吃饭”“明天还来”……
为什么十年没回校?
“不忘初心,善始善终”,一直是龚丽贞为人处事的准则。
从主动申请来三门起,龚丽贞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先“跑塘”,收集最鲜活最真实的一手资料;再总结,形成一套适合当地的水产养殖管理方法;最后推广,以印发资料、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技术传播。
2010年底,龚丽贞通过几个月来的“跑塘”形成了一套对三门虾蟹贝混养更有效的养殖管理方法。工作刚有了眉目,指导期将满,龚丽贞不甘心回校,“再给我一年时间,我要推广我的养殖管理方法。”
2011年底,同样的问题,龚丽贞作出了同样的选择:“工作刚打开局面,我还想留下。”没想到次年省派农村工作指导员任期调整,龚丽贞这一留,便是两年。
2014年,大家猜想龚丽贞总该要回校了吧。没想到,龚丽贞又作出了让大家意外的决定:还是要留下。
这次为啥?龚丽贞说,这年5月,她开始挂职浦坝港镇党委副书记,接手建设运行便民服务中心的新任务。当时,浦坝港镇刚从沿赤、浬浦、泗淋、小雄4个乡镇调整合并而成,1个总部、3个片区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迫在眉睫。
不仅要完成设计、装修等硬件设施,还要梳理服务事项、流程、人员培训等,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学业务、建团队、明职责、抓落实、重统筹,迎难而上的龚丽贞用“套路”来办事,仅用了一个月时间,4个便民服务中心正式对外营业。
接下来几年,回校的日期一推再推,肩头的任务一多再多,凭着自己的热忱和责任心,龚丽贞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也收获了一项又一项荣誉——
她分管的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热线工作,连续3年考核位列三门县第一;个人获得省派优秀指导员等省市县多个荣誉称号……
浦坝港镇党委书记奚圣懂与龚丽贞共事七八年,他说,龚丽贞为人朴实,做事认真,心中有民,真正地做到了无私奉献、真情为民,都要向她学习。
为什么还是放不下?
9月23日,养殖户郑小红早早地来到自家养殖塘,翘首以盼。
前段时间,受高温影响,他家的青蟹出现大面积死亡。“今年大意,没有及时施药预防。”早些年,他在龚丽贞的提醒下及时施药、提前预防,今年抱着侥幸心理,结果就坏了事。现在,郑小红既盼着龚丽贞来帮着出主意,又怕她生气没有预防在前。
和往常一样,养殖塘出现问题,郑小红第一个找的便是龚丽贞。
“给龚书记打了电话,她耐心指导我用药,病情有效缓解。今天她回镇里,我赶早给她打了电话,请她到塘里看看。”郑小红说,只有见到龚丽贞,他才能安心。
当天上午,养殖户陈道区也来到郑小红的养殖塘边,因为龚丽贞要来。“我在2013年参加培训课后,按着龚书记的理念和方法来养殖,塘里没有发过浒苔,青蟹、血蛤、蛏子等养得一年比一年好,每口塘的收益从原先的十几万元提升到如今的近三十万元。”
“龚书记走了,是我们养殖户的损失!”陈道区、郑小红纷纷感慨。
龚丽贞要走?真的!今年7月,龚丽贞由专任教师转岗到行政管理岗,被聘为人事处人才科科长。但几个月下来,龚丽贞并没有丢下镇里的事务,而是学校镇里两头跑。
为什么还是放不下?郑小红抢着回答:“因为龚书记心里有我们。”
舍不得龚丽贞的,还有渔家岙村的村民们。2018年年底,浙江海洋大学结对浦坝港镇渔家岙村,龚丽贞是帮扶团的常驻成员。道路拓宽硬化、危旧房改造、违建拆除、新村规划……在龚丽贞的悉心指导和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渔家岙一跃成为县级党建示范点、垃圾分类示范村。
低保独居老人朱成宽得知龚丽贞来到村里,急着告诉她:“过段时间蜂蜜就可以收割了,一定要来尝尝!”在该村,有11户低保村民从事中蜂养殖,每年每户可增加收入8000元,而这是龚丽贞帮他们牵线搭桥寻来的增收“营生”。
“朱老伯的蜂蜜肯定很甜,我一定会来。” 看着渐行渐远的渔家岙村,龚丽贞笃定地说。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