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智 摄
从“东南小邹鲁”,到台州老工业基地,再到“中国模具之乡”……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上,黄岩也努力走在前列:与同济大学合作,成立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助推乡村振兴;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合作,成立台州研发中心,实现“上海孵化,台州转化”;引进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数字化平台,推动政府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今年,黄岩又在台州率先出台《黄岩区全面接轨大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实施方案》,聚焦产业项目、人才科技、城市功能、公共服务、国内外市场等五大重点领域,主动接轨、精准接轨、有效接轨,推动黄岩与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的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交流,以奔跑者姿态高质量跨入“永宁江时代”。
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
补链强链,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位于黄岩智能模具小镇的上工缝制机械(浙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两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该项目于去年落地黄岩,致力于打造先进3D缝纫技术研发和缝纫机、智能缝纫机器人生产基地,重点应用于飞机碳素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9万台机电一体化智能缝制设备的能力。
目前,模具小镇正在大力推进占地240亩的智能工厂区块建设,除了上工缝制机械,安徽振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年产268万套底盘系统部件厂房建设项目等一批先进制造项目都已进入厂房装修、验收阶段,有望实现今年投产。
黄岩模具小镇
去年6月,位于黄岩的浙爆集团与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了上海电机厂的浙江制造基地。
上海电气集团是世界上著名的电站设备的总承包商,特长是大型发电机组,而浙爆集团的强项在于低压电机与防爆电机。“搭上上海电气的大船,我们的产品将源源不断地进入伊拉克、阿联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浙爆集团总裁助理邱志广说。
黄岩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重点围绕黄岩模塑、医化等七大支柱产业,主动寻求在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行业及产业链配套延伸企业的合作协作机遇,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争创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此,黄岩加大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整合发展用地,提出到2025年全区要腾出工业用地4000亩,以承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溢出所需用地。
走进位于黄岩科创园的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台州研发中心,实验室和小试基地已经完成装修和设备调试,正式投入运行。
该中心引进了以马大为院士领衔的一批国家级领军人才,以及优秀硕博士等一批创新人才。依托该研发中心,黄岩准备在未来两到三年,孵化高端生物医药项目10个以上、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5人以上,助推台州医药产业向千亿级迈进。
黄岩科创园。
作为全球科创中心,上海科创力量强大,黄岩主动对接以上海为重点的长三角地区科创中心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加强与科创孵化器、高等院校等的合作,加强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招引,推动高新技术在“上海孵化、黄岩转化”,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科创力量提振产业能级。
去年,中意国际模具协同创新中心、德国穆勒研究院、武汉理工高性能复合材料研究院等一批科创平台,以及新型OLED光电材料、智能纳米调光薄膜及调光玻璃等一批高精尖科创项目相继落地。
与此同时,黄岩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去年,黄岩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数字化平台。智能模具小镇入选省数字化示范园区,模塑工业设计基地入选省数字化试点园区,成为台州全市唯一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理念更新,城区蝶变发展
日前,黄岩区王西外东浦“未来社区”项目工作组的工作人员正走家入户,开展未登记权属房屋的初步调查工作,逐步完善“一户一档”的资料收集,为下阶段快速推进未登记权属房屋的认定工作奠定基础。截至5月15日,该区块改建意愿征询同意率已达到95.12%。
王西外东浦“未来社区”项目总用地面积200多公顷,与上海国企中环集团合作开发,是黄岩区破难攻坚“1号工程”,也是黄岩接轨大上海的重点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按未来社区建设要求对王西、外东浦区块内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更新,打造黄岩“新地标”,围绕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以及九大场景,打造新型城市功能单元,探索形成可持续未来社区建设模式,打造台州乃至全省未来社区建设样板。
王西外东浦“未来社区”项目
城市的更新,首先是理念的更新。黄岩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锐意自我革新,主动吸纳先进理念,深化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合作对接,提升黄岩城区魅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黄岩提出以“千年永宁”为文化坐标,在“拆改留”并举中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打造大美宜居新城区。在城市建设发展中,不仅要展示“千年永宁”的现代气派,又要延续“千年永宁”的历史文脉,更要提供“千年永宁”的安定感、幸福感、获得感。
这一点,黄岩在上海杨浦滨江找到了深深共鸣。位于黄浦江岸线东端的杨浦滨江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发展历程。这里保留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留下的诸多工业遗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
“城市是有生命的,老建筑是城市的记忆,有历史传承的城市,才是有灵魂的。”今年5月初,率队考察杨浦滨江时,黄岩区委主要负责人感慨,杨浦滨江的更新,无论是宏观设计还是微观细节,都体现了高水准,尤其是百年工业遗存保留得非常好,体现了新与旧、景与境的有机融合,这对黄岩“官河古道”的建设极具启发借鉴意义。
“官河古道”工程是黄岩城市建设的1号工程,是黄岩打造“千年永宁”文化坐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黄岩城区蝶变发展意义非凡。
黄岩护城河由永宁江、西江、南官河和东官河四条河道组成,总长5.6公里,是黄岩历史上的官河,最早可追溯至宋朝。护城河道周边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孔庙、五洞桥、36街72巷等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沿河分布。
官河古道工程,即以老黄岩护城河为脉络进行改造,按照“水清可观、岸绿可游、街繁可贸”的标准,建设环城绿廊,将老城区历史文化节点“连点成片”,塑造出一条贯通全城的“新动脉”。
“官河古道工程是黄岩城市建设的灵魂所在。”台州市黄岩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杨文广说,“官河古道”工程将黄岩延续千年的城区格局进行重新开发利用,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同时,还能重新唤起黄岩人心底“千年永宁”的乡愁。
官河古道老水厂文创园
目前,黄岩区重点推进孔庙、桥上街、司厅巷三大历史文化区块改造。随着“官河古道”工程的推进,以五洞桥为核心打造的黄岩都市休闲“新天地”、定位黄岩民俗文化“新地标”的孔庙、36街72巷及其他文脉保护改造工程都将被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以“官河古道”工程为核心,黄岩正在打造“一心两轴三片区”城市空间布局,即护城河内老城区,永宁江新兴活力发展轴和黄岩传统历史文化轴,以及江口、院桥2个市区融合片区和西部城乡融合片区,拉大城区框架,建设大美城区,推动黄岩蝶变发展。
校地合作,乡村全面振兴
5月的周末,在黄岩西部“演太线”,前来徒步的驴友,络绎不绝。
“演太线”是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参与指导建设的一条风景线。这条线路长7公里,南起宁溪镇乌岩头村的“演教寺”,北至屿头乡沙滩村的南宋古刹“太尉殿”,串联沙滩、引坑、前山头、乌岩头、蒋家岸等5个村,将推动黄岩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及线到面”联动发展。
2018年,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正式揭牌,成为国内首家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学院北校区和南校区分别设在沙滩村和乌岩头村。自成立以来,共承接培训班和考察团477批次,接待人员12784人。
沙滩村将老建筑修旧如旧,让老街重获新生,成为美丽乡村样板村;乌岩头村修复了100多栋民国时期的老旧民居,让荒废的村落恢复了人气,成为全国示范;北洋镇潮济村,立足“活态传承”,遵循古村落总体建筑风格,修复总体格局,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从古村落的修复,到乡村振兴学院,再到黄岩未来的建设规划,自2012年开展合作起来,黄岩的乡村振兴工作,深深烙刻下了同济大学的印迹。接下来,同济大学还将参与黄岩整体规划的制定和布局,深化与黄岩各领域的融合发展。
校地合作,是黄岩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黄岩重点加强和长三角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引进一批顶尖“智囊”,为乡村振兴助力。
2015年,浙江工业大学小城镇城市化协同创新中心与黄岩区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在富山乡半山村建立产学研基地,将一个破落的古村落,打造成为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成为台州当地旅游休闲热门地;2019年,高桥街道与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党委签订协议,双方采取校地合作、党建联动的方式,通过加强人才培育、技术交流、品牌文化等合作形式,推动高桥米面产业振兴。
在深入开展校地合作过程中,一批顶尖人才开始在黄岩扎根:以“布袋教授”闻名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系主任杨贵庆教授,连续八年扎根黄岩西部,为黄岩守护乡土乡愁,打造出了沙滩村、乌岩头村、潮济村、直街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为高标准建成黄岩贡橘园进行规划指导,获评黄岩荣誉市民;黄岩中药材产业的技术顾问、南京中医药大学谈献和教授,重点研发推广中药材繁育、良种扩繁、效益提升等难点技术,推动黄岩中药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种植面积增至8208亩;浙江大学田生科教授携带研究项目落户宁溪镇岭根村,通过研究养分吸收对柑橘品质的影响,生态敏感地带如何控制面源污染等问题,建立可推广的柑橘种植标准化技术体系,为当地村集体和农民探索一条致富之路。
通过校地合作借智引才,黄岩努力擦亮“中华橘源”金名片,以橘为媒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城乡融合新标杆。去年,黄岩规模化发展柑橘良种3000多亩,黄岩蜜橘获“世界蜜橘之源”称号,蜜橘筑墩栽培系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蜜橘振兴”取得新突破。
如今,随着上海越亚黄岩柑橘基地、台州鉴洋湖湿地公园、黄岩云尚小镇、黄岩安然文旅小镇等一批长三角一体化农旅合作开发项目的加快推进,黄岩正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进一步擦亮“中华橘源”金名片,努力当好全市、全省乡村振兴排头兵和模范生。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