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台州频道2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许峰)“我心态炸了!”
“差点哭了!”
“还好没哭!”
2月7日晚11时30分许,何曼琪接连给记者发来三条信息。
那天,是她驰援武汉的第11天。
那时的她,刚从武汉肺科医院返回驻地。
当天,何曼琪所在的重症监护室收治了一个新病人。
病人,是个同行。
收治当晚,情况就不乐观,插管上了ECMO。
疫情当前,医护人员首当其冲。
看着前线的战友倒下,同在抗疫一线的小姑娘有些“绷”不住了。
出生于1994年的何曼琪,是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护士。
1月27日,年仅26岁的她加入了浙江省首批急危重症组驰援武汉,成为这一组里的老幺。
对于武汉,何曼琪并不陌生。
毗邻的城市里,有着她的大学时光;而武大的樱花、武汉的热干面也是她憧憬的美景和美食。
加之身上这身白色战袍所带来的使命感,让她在得知武汉急需医护人员驰援时,没有丝毫的犹豫。
率先应征!她要和湖北的同学一道,参加最前沿的战役。
不过这个先斩后奏的决定,却低估了父母的担心。
正月初三,出发前的一刻,父亲的眼神让何曼琪印象深刻。
随着疫情防控的升级,他知道女儿此行的风险,想开车送行,却被告知集中出发;想跟车目送,又被女儿所拒。
临行前,他注视着女儿,欲言又止。
当时的武汉,并不是何曼琪印象中的武汉。
“为了更好的穿防护服,今天我们全体人员都剪了短发。出征前长发飘飘的我,在一剪之间,寸发落地。瞬间没有了女孩子的柔情,有的只有干练。这么多年,没有一次这么坚定地剪去过长发。”
1月29日,何曼琪写下了第一篇《援汉日记》。
剪去的是长发,迎来的是挑战。
驻地酒店练习穿戴防护装备
1月31日,首批急危重症组正式接岗。
迎接他们的,是穿着防护服、戴两层口罩、护目镜等等层层包裹中的6小时持续作业。
不能喝水、不能进食、不能上厕所,而更为难熬的是保护状态下的缺氧。
“特别是前几天,缺氧更厉害,交班的时候,嘴唇都黑紫了,浑身上下跟蒸了桑拿一样。”何曼琪说,在武汉的苦,比他们想象中更甚。
不过,这些“吐槽”,何曼琪不敢跟家人说。家人的微信群里,除了日常的平安报备外,她分享的都后勤保障部门和爱心人士给与的物资和援助。
穿上这身白衣,就是战士。
病房里的重症患者满满当当,特殊时期的医护工作,也比往常多了些内容。
2月2日凌晨1点,上岗的第三天。
6床的病人喊住了疲惫的何曼琪。“能不能帮我擦下身体。”长久的卧床让60多岁的阿公感觉不适。
阿公的氧合一直很差,状态也不好。
“好的,你等我下,我去打热水。”何曼琪顺从地点了点头,穿过长长的走廊,取来热水,为病人擦拭身体。
“以前在ICU的时候,像患者清洁这一类的工作,还有护工或者家属探视时来进行。”何曼琪说,但看到阿公一直双手作揖称谢,身上的倦意顿时少了许多。
口罩的背后,藏着一张多愁善感的脸。
病人的病情,成了心情的晴雨表。
“4床的病人,被下了病危通知。”说这话时,何曼琪沉默了许久。而听到这个消息时,她也不争气地流了泪。
而后,默默地抓紧每一刻,为患者多做点事。
“我毕竟年轻,身体素质也好,能扛。”这是何曼琪给自己的定义。
而这个理由,也让她抢到不少“好处”。
2月13日,何曼琪协助医生给病人做支气管镜,与病人做更“亲密”的接触。而就在抽血气分析时,病人的血点溅到了何曼琪的口罩上。
“那时候,心里很忐忑。”何曼琪想过立即更换口罩、清洗,但病人的现状又容不得她脱身。直到病人处置完毕,交接班后,她才用酒精狠狠地洗了把脸。
“第二天测了体温正常,才安心一些。”何曼琪说,也许这就就是给自己的情人特殊礼物了。
褪下战袍的何曼琪,恢复了邻家女孩的俏皮和朝气。
旅游、自拍、画画、跳舞……她有着数不尽的爱好,而这个春节,她和闺蜜原本也有着不少的约定。
“有没有后悔来这里?”记者问。
“不!”说这话时何曼琪,异常坚定。
“报名的时候工作强度、风险都考虑过。”何曼琪说,那时她就告诉自己,不管如何至少家里还有妹妹。
话音刚落,何曼琪又恢复了原本的乐观、开朗。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病房里的病人都赶紧治愈出院你,而我们都看遍美景、尝遍美食平安回家,一个都不能少!”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