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台州频道10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璐怡 赵静 何双伶)“每到10月就特别忙,今年活动更加丰富了。”10月21日晚,润色完第二天到温岭启智小学、给孩子们讲解习总书记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贺信精神的讲稿,88岁高龄的温岭市少先队终身总辅导员俞明德终于有时间和记者聊一聊。
10月初去北京拍摄少先队主题节目,返浙后参加全省少先队建队70周年庆祝活动,再马不停蹄回到温岭校园赶赴与孩子们的一场场“约会”……金秋十月,俞明德忙得歇不下脚。
今年10月13日是中国少先队70岁生日。70年前,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8月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诞生;70年来,无数人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队歌中成长。
纪念日虽然过去,少先队事业却永远朝气蓬勃。建队70年之际,我们寻访了浙江三代少先队辅导员,听他们讲述“红领巾”的成长故事。
启蒙者俞明德
“为祖国培养好下一代”
“共青团要履行好全团带队职责,团结带领少先队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让红领巾更加鲜艳!”反复研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中的这句话,俞明德激动而振奋,64年前的一幕又重涌心头。
那年,24岁的俞明德成为我省唯一的少先队辅导员代表,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之后,周恩来总理对他说,“你是少先队辅导员代表,回去后要好好工作,培养好下一代。”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少先队辅导员中的一员,俞明德是温岭市第一个少年儿童队的缔造者,也是少先队70年发展的见证者。
1949年,温岭解放,18岁的俞明德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的好消息也随之而来。百废待兴,俞明德第一时间申请成立了温岭首个少年儿童队组织——紫皋乡少年儿童队大队部,他也成为大队部的辅导员。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薪火相传。”但辅导员要怎么干?没有先例,俞明德就自己摸索。他白天给孩子们上文化课,晚上就组织站岗放哨、唱革命歌曲、讲烈士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国家、了解党。在他的带领下,儿童队员很快从20余人发展到了160余人。
“小五年计划”让俞明德对党的少儿事业有了更多信心。“那时国家刚开始‘一五计划’建设,中国少年儿童队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俞明德回忆说,尽管物资匮乏,少先队员们想建设国家的热情却很足。听闻各地小学生做好事不断,他也带着孩子们开荒种番薯、养羊养蚕,还创新性地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做测电笔、电灯罩……不仅培养出了一批爱祖国、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少先队员,还在全国有了名气。
个人命运从来都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工作的俞明德第一时间重新戴上了红领巾。妻子起初不理解,但俞明德拿出了参加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时佩戴的红领巾和当时周总理邀请他参加国庆宴会的一张署名请柬,“我跟她说,这是党交给我的任务。”俞明德告诉记者,正是这两件珍藏的物品说服了妻子,也再次坚定了他要教育好、培养好少先队员的决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的学校换了又换,但辅导员这个岗位,俞明德坚守了一辈子。到退休年龄了,他又主动申请担任志愿辅导员,一干又是10年。如今,作为温岭市少先队终身总辅导员,俞明德依旧健步穿梭在温岭近百个小学校间。温岭市少先队员人数已达3万余名,无人不识俞明德。
“俞老师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少先队员。” 温岭市师范附属小学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林欣说,自己之所以投身少先队事业就是受到俞明德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耄耋之年的俞明德又学起了上网、打字、聊微信、浏览App……他说,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落伍。“前两天互联网大会召开,我就在学校跟孩子们讲互联网、讲中国的‘黑科技’。他们爱听,沟通才没距离。”
俞明德的微信头像是自己敬队礼的照片,在满头白发的映衬下,他身后的国旗和胸前的红领巾显得格外鲜艳。
领路人姚爱英
“不追歌星追科星”
10月22日中午,嘉兴平湖市百花小学多功能报告厅内人头攒动。12时,68岁的姚爱英系着红领巾准时登台。
这是一场为少先队员们准备的讲座,主讲内容是中国航天历程及其背后23位“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从1994年至今,类似的讲座,这位黄姑中学少先队总辅导员已讲了190余场次。
“最先是给黄姑中学的孩子们讲,后来扩大到平湖、嘉兴甚至全省各个学校。”姚爱英1972年与少先队结缘,担任平湖黄姑中心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如今她还是嘉兴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航天知识科普员。她说,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少先队员们了解祖国航天事业发展,悉知背后的英雄功勋,对培养爱国精神,树立远大理想,有着重要意义。
这不是一时兴起。27年前,已担任黄姑中学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姚爱英敏锐地发现,孩子们中出现了许多“疯狂追星族”。
“个别学生常常一下课就跑去唱卡拉OK,有的甚至宁愿请假也要去。”姚爱英回忆。时代变化,少先队工作也出现了“成长的烦恼”。如何正确引导好少年儿童,成为当时不少辅导员面临的共同困惑。
1992年8月14日,我国“澳星”发射成功,这给姚爱英带来了灵感。“多激励人心啊!”她说,在经历第一次发射失败后,科学家们没有气馁,通过近150天的持续努力,最终实现了我国航天事业新的跨越。她想,如果孩子们爱追星,这样的“星”不是更有价值吗?借助这一契机,她在全国率先喊出“不追歌星追科星”口号,并开始了“学科星、学英雄”系列活动。
姚爱英陆续在校园组织学生开展“科星与歌星哪个更靓”辩论会、“科星报告会”等活动,还鼓励孩子们给航天科学家写信。这些与众不同的主题活动很快受到了少先队员的热捧,同时也引起了国家航天领域相关人士的关注。让姚爱英没想到的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发出邀约,请她带着学生赴京参观。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航天火箭,很震撼。”冯勤是第一个被姚爱英带去北京的少先队员,如今已成为一名人民警察。20多年过去了,那份感受依旧强烈。当年,冯勤不仅亲身感受祖国火箭、导弹、卫星的辉煌成就,更亲眼目睹科学家、航天英雄的风采,聆听了他们的教诲。“回来后同学们很羡慕也很好奇,都暗自比拼,争取下次有机会去。”冯勤回忆说。看到学生们的热情,姚爱英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当年12月,当数位航天领域院士出现在黄姑中学为孩子们作报告时,这个江南小镇沸腾了。
在航天梦想和孩子成长之间,姚爱英成功搭起了一座桥。那时候,少先队提倡开展活动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许多辅导员纷纷来向她“取经”,很快,“学科星、学英雄”成了少先队的新潮流,这一主题活动也从平湖走向全省、全国。
4年前,在嘉兴团市委、嘉兴市教育局助推下,“姚爱英星星火炬工作室”成立了。在工作室,姚爱英毫无保留地向来自嘉兴、杭州、金华等地的10名优秀教师传授经验。
退休后的姚爱英仍然带着孩子在“追科星”的道路上前行。今年夏天,姚爱英又一次带着嘉兴50余名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前往有着“中国航天摇篮”之称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员训练中心等地学习参观。这也是她带孩子到北京近距离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25个年头。
“20多年前,航天也许离我们很远,但现在,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少先队员心中已经种下了航天梦想。”站在少先队建队70周年的新起点,姚爱英坚信,有远大理想的新时代少先队员,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革新者余力
“让孩子们喜欢少先队活动”
2019秋季学期开始,余力又回归到“奔跑”的状态。
结束了在杭州市少工委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重返校园的余力按照学校轮岗安排,从杭州学军小学紫金港校区转调至位于转塘的之江校区,继续活跃在少先队工作中。
从开学迎新、军训、国庆庆祝活动再到刚刚过去的建队节,“忙”字可以概括他这两个月生活。但这位85后年轻人似乎已习惯并享受这样的状态,他说,在担任辅导员的第八个年头遇上少先队建队70周年,这番忙碌别有味道。
2011年,入职4年、26岁的余力接到了创立紫金港校区少先队大队部并担任大队辅导员的任务。彼时,紫金港校区才刚办学,但余力很快建立鼓乐队、少先队活动阵地,并成功召开了首次少代会,让少先队逐渐走上正轨。
不过,余力不满于此。不久,紫金港校区少先队员校园养羊的故事在杭城“火”了。“我们专门在校园开辟了一块红领巾实践基地,建立了种植园和养殖园。除了绵绵和子规两只羊,还有一群鸡和鸭。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在照料动物的过程中感知生命的意义,教会他们责任和担当。”如今,绵绵和子规的子孙还在,少先队员当养殖员的传统也继承了下来。
少先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余力觉得,要有效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关键要发挥少先队员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喜欢自己的活动。”
10月22日上午10时05分,之江校区食堂斜对侧的垃圾分类回收站准时开张了,不一会儿,各班值日生兴冲冲地将午间餐垃圾运到了这里。十月的杭州,天气渐凉,孩子们进行垃圾分类的热情却日渐高涨。这源于今年9月余力指导发起的“小雏燕大战垃圾怪兽”少先队主题活动。
“‘小雏燕’们每正确投放一次,各班就能获得分类垃圾能量星,积攒后可兑换红色分类能量宝石,当宝石达到一定量就可以用‘冲击波’赶跑垃圾怪兽了。”指着一旁墙上张贴的“星星榜”,余力告诉记者,新学期伊始,全校暑期实践汇报节目上,由四年级少先队员自编自演的《分类垃圾战士》情景剧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眼下杭州正全面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少先队工作也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如何吸引孩子们积极参与、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主题活动就此诞生了。
“别小瞧这些少先队员!”余力说,故事改编、活动策划、后期实施等都是队里骨干们商讨完成的,他只担任了启发和协助的角色。孩子们的能力让余力惊喜,更觉得振奋。“在互联网陪伴下长大的少先队员更能快速学习新鲜事物,更乐于表达自我、展现自我。他们只需一个舞台。”
实际上,这样的“舞台”从7年前就已经开始搭建了。2012年,余力在紫金港校区创立“小燕子电视台”,以多媒体方式全方位展现少先队员的精神面貌。打开电脑,余力给记者播放了几期节目,画面完全不输专业少儿电视节目。“主持、配音、摄像、剪辑、后期……都是孩子们自己搞定的。”余力自豪地介绍。虽然一开始也有人怀疑,学校没有懂技术的专业人才,电视台能顺利运行吗?但从零到一,余力一点点摸索,还带出了不少“徒弟”,今年,余力的学生徐实就成为高校导演系新生。
余力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2017年团省委牵头成立了省红领巾学院,对全省少先队工作者和少先队骨干加强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提升少先队工作专业化水平。“我有幸成为首期辅导员培训班的学员,专家送来的前沿理论、各地辅导员分享的优秀经验让我获益良多。”余力说,如今全省396个红领巾学院将各地少先队连成一张网,为深一度的少先队工作交流借鉴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示以美好,授以希望。”在担任少先队辅导员的第8年,余力热忱依旧,“今后,我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把中国少先队朝气蓬勃的风采展现在世界面前。”
【浙江新闻+】
队宝的故事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