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台州频道9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徐子渊 罗亚妮 通讯员 郑登科 应芳露)“吴老师,明天我们就开学了,什么时候能再来学唱歌呀?”8月30日,仙居“东篱之家”埠头学苑暑期最后一节课才刚结束,志愿者吴玉燕就被现场的孩子围着询问下一次上课的时间。对于埠头镇的20名留守儿童来说,这个成立不久的“小学堂”给了他们一个暑期看书学习的好场所。而这样的志愿服务场景在仙居县里随处可见。
仙居是一个山城,地处偏僻,却拥有全国出名的应急救援队,从山地到水域、从应急救援到心理干预,已形成立体化、社会化、制度化的专业志愿服务体系。虽然只有50多万人口,仙居却拥有280多个志愿服务团队,注册志愿者20多万人,而经常性参加活动的超过3万人,“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蔚然成风。
近年来,仙居的志愿服务事业异军突起,成为我省志愿服务领域一支具有代表性的新锐力量。2018年2月,该县提出打造全国最温暖的“志愿之城”。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在仙居是如何书写的?记者近日前往一探究竟。
救援时刻
他们冲在一线
“真正的生死考验!”说起迎战超强台风“利奇马”的那几个日日夜夜,浙江省红十字(仙居)应急搜救队队长方浙,这个带队曾在今年上半年的全国首届社会救援力量华东赛区技能选拔赛上取得前三名好成绩的“主将”,也不由得感慨万千。
“利奇马”是近70年来登陆浙江的第三强台风,也是近70年来对仙居影响最大的一场台风。贯穿全境的“利奇马”给仙居造成严重损失。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以省红十字(仙居)应急搜救队为代表的仙居多支专业应急救援队,发挥了超强战斗力。
从仙居饭蒸岩绝壁救援,到括苍山冰天雪地中的搜救;从成功救援八角金盘的11名驴友,到梨冲岩51名宁波驴友顺利脱困;从丽水里东山体滑坡救援,到浦江县失踪儿童搜寻……“与这些救援行动相比,这次任务更重、时间更长、要求更高。”方浙告诉记者,早在8月9日,应急搜救队就启动防台预案,50名搜救队员24小时待命。
3条冲锋艇、3条无动力艇、1条摩托艇、1台无人机、6辆救援越野车……8月10日凌晨6时起,搜救队派出4个救援中队分赴仙居各地,为被洪水受困的群众带去生命的希望。连续18个小时的不间断救援中,省红十字(仙居)应急搜救队先后成功救出被困群众、转移人员112余人。
搜救队员向记者介绍了其中最惊险的一次救援。那是8月10日7时,两名村民被困在40省道永安溪大桥旁的一处村公房内,溪水即将漫到2楼。被困的是一对老夫妻,60多岁的丈夫项保和还身有残疾。队员们驾驶冲锋舟试图靠近,3次尝试都未成功。此时,溪水漫过2层楼面,房顶瓦片不停掉落。大家决定由水性最好的一名队员,用皮划艇从上游顺流而下靠近被困人员。然而,在将腿脚不便的项保和穿好救生衣,移到橡皮艇上,由其他救援队员牵引绳索逆流往回拉时,一个浪头打来,橡皮艇被打翻,两个人瞬间被洪水冲走。生死关头,所幸队员反应神速,顺势拉住房子的一个台阶,和老人一起回到房屋2楼。随着溪水不断上涨,房屋北边墙体出现了垮塌。搜救队员从下游驾驶冲锋舟强行冲过激流,终于将被困人员安全救出,“好几次都是生死一线,但为了受困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必须得上。”
驻地就在重灾区下各镇的仙居猎鹰搜救队,同样也经受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杨砩头大坝有危险!火速救援!”10日5时,仙居猎鹰搜救队夫妻队员陈太尧、陈革委收到求援信息,提着铁锹和麻袋就往外冲。“灌沙包,堵大坝!”队员们到达时,水位离坝顶仅有0.8米,一旦漫过大坝,村子就完了。灌沙、背沙包、堵坝,40多位搜救队员和村干部用了600多袋沙包,终于堵住了洪水。随后,队员迅速分成4个小组到各村救援。
当晚9时回家,陈太尧夫妇疲惫得连家门都迈不进,当看到年迈瘫痪的老父亲躺在被洪水淹没过半的床上,挨饿一天,床边只有一杯开水时,夫妻俩顿时痛哭道歉:“爸,对不起!”
“山洪救援太危险了,但我们是专业力量,我们不上谁上!”队长张李飞介绍说,67名猎鹰队员先后支援9个村,超30小时无休息,全员带伤,但成功救援和转移群众517人。还有一支专业的仙居水域搜救队,也奔赴全县各地展开救援,成功救援和转移群众601人,多数救援队员超过30小时无休息。而搜救队的本部房屋倒塌,物资全部被冲走。
奉献爱心 雷锋就在身边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如今在仙居,这已成为难能可贵的事实。
共同的理想信念,纯朴的爱心善意,自觉的责任担当,让蓬勃发展的仙居志愿服务事业,形成了人人可学、处处可为,良性竞争、携手共进的良好氛围。
“这次防台抗洪就是最好的见证。不用号令,全县各支志愿服务队就根据自己的特长主动作为,从应急救援,到心理干预、灾后消毒、家园重建、农作物减损等,几乎没有一支闲着。”仙居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仙居的志愿服务团队不仅服务在特殊时期,也活跃在平时的每一个需要里。而这些志愿服务队,基本上都是发于草根、兴于民间,来自各行各业,用爱心不断温暖着这座城市。
仙居的盂溪畔,就有这样一群“河小二”志愿者。他们在抗洪时,曾冒着生命危险将被困群众从家中救出。而平时他们坚持7年如一日,采取“河长带班制”,每周坚持对盂溪开展全流域、全覆盖的巡查。
令记者颇感惊讶的是,这个名为城东企业群志愿服务队的队员,竟然大多来自企业,而发起人则是仙居县市场监管局的普通职工吴福明。“我们服务队成立7年,有成员500多位,其中热衷公益事业的企业家、个体业主占了多数。” 吴福明对记者说,企业往往是造成河水污染的主要源头,让企业家自己来体验巡河,不仅能保护环境,还能增强他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提升企业环保标准,从源头上消除对河道的破坏。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河小二”志愿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志愿队规定,每名“河小二”每年至少需参加两次巡河活动,并轮流当“巡河河长”,不然就会被踢出群。“如果因环境污染而被查处的,自然也会被踢出。那时面子就更挂不住了。”吴福明说,这种形式的倒逼效果非常好,盂溪上不文明的行为已经越来越少了。
已经连续3个炎夏,仙居城区的街头都会出现很多爱心冰柜,里面有充饥的蛋糕、冰镇的矿泉水,还有应急救援箱,主要免费服务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执勤交警等高温工作者。这一暖心活动的发起者,也是一个志愿服务团队——阳光义工协会。阳光义工是由一群网友于2006年2月发起,并在2013年正式成立的,现有个人会员900多人,单位会员20余家。多年来,阳光义工开展助学结对、公益宣传、消费维权、敬老服务、赛事礼仪等公益活动1100多次,受益人群6万多人次,累计服务时间超20万个小时,募集捐赠善款和物资340多万元。
还有专门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的县爱心助老协会,由各级劳动模范组成的县劳模义工服务队,免费辅导广场舞的虹虹舞蹈义工服务队,开展无偿献血的红心社服务队……
类似的队员上规模、服务常态化、品牌已打响的志愿服务团队,在仙居比比皆是。目前,仙居全县90%以上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都有志愿者提供长期结对帮扶服务,为他们在家庭网、亲情网的基础上编织了社会服务网,填补了亲人照顾不到的漏洞。
政策引导 百姓广泛参与
55岁的胡卫明,是仙居县官路镇萍溪村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民。但他却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组织开展的2018年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中,被评为最美志愿者。
别人说,这是胡卫明30多年坚持义务帮助邻里的结果,但他自己更愿意把功劳归于当地政府,“我一个人力量有限,如果不是政府关爱,帮忙成立村志愿服务队,吸引了70多名村子内外志愿者的加入,也就不可能有现在的作用和影响。”如今,胡卫明这个小小的村级服务队,就有1个队部、4个服务基地、8个服务小组,可免费为村民提供维权、科技、医疗等8大类、30多个项目的志愿服务。
曾获得全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爱助成长计划“十大杰出爱心人物”荣誉称号的王雪娟,也有与胡卫明类似的感触。她是下各镇路北村人,2004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她开始照料几位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从此便走上了爱心之路。2010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成立“东篱之家”。在那里,留守儿童不仅感受了家的温暖,还获得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机会。目前,“东篱之家”已成为当地关爱留守儿童的一块“金字招牌”,刚刚上个月,在县文明办和妇联的推动帮助下,“东篱之家”在埠头镇振兴村率先成立分苑,让王雪娟“王妈”的这份母爱在其他乡镇、村庄延续。下一步“东篱之家”还计划在其他乡镇开出更多的分苑,让关爱留守儿童的文明之花在全县开花结果。
“志愿服务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可以温暖他人、奉献社会。”仙居县委书记林虹表示,地方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有责任与义务参与志愿服务,引导和帮助一支支志愿队伍,树起一面面公益旗帜,擎起一个个道德标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为此,早在2014年,仙居就建设了志愿服务中心,向社会群体办理志愿者注册、登记等手续,并通过项目推介和组织培育,为处于初创期的青年和社会公益组织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设备、业务指导。仙居在各地各单位和基层党组织普遍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之外,还在各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发掘和培育乡土志愿服务队,做到村村都有志愿者、户户都见志愿服务;在企业组建志愿者队伍,使之成为新时代工人的代表;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发挥青少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生力军作用。
郑怡沁是仙居县国税局工作人员,2016年9月,她在微信上看到团县委在招“小仙绿”青年礼仪志愿者的消息,就报名成为了第一批“小仙绿”。“成为志愿者后,县里还专门为我们组织了严格的礼仪、解说培训,让我们在更好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素养,变得更加自信了。” 郑怡沁微笑着说。
不仅如此,为鼓励更多的人踊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仙居还专门设立了两个雷锋公园,并将每月5日、20日定为全县“雷锋日”。仙居县出资500万元,建立公益项目孵化基金,对公益项目、公益团队予以扶持;联合农村信用联社推出“慈孝贷”,为优秀志愿者个人创业提供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推荐志愿者代表成为各级道德典型等;建立和完善“志愿仙居”服务平台,实现志愿者实名制注册、队伍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将服务平台与市民卡相结合,即有市民卡就能成为注册志愿者,实现志愿服务生活化;探索积分制管理,依托服务平台,志愿者在参与服务中获得相应的积分,将积分、时长、质量作为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评优评先主要依据,进行表彰和奖励;推出志愿通讯网,志愿者可通过短号相互联系,享受每月1500分钟畅聊、一年不限流量等优惠。
去年,仙居又提出了打造全国最温暖“志愿之城”的目标,将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实现志愿服务供需的动态匹配、科学对接,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实现信息联通、资源对接、服务融合、发展共享,从而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范围,覆盖社会治理各领域、群众生活各方面,覆盖广大城乡镇街、村居。
“志”和“愿”两个字,都有一颗心,当心和心靠近,城市的脉搏更强劲。人与人加人人,变成了众人,汇聚众人的力量,“志愿之城”的温暖触手可及。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在仙居会越来越多。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