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星星便洁宝公司的全新泡沫盾28系列发布。
作为向公司成立20年的献礼,新产品延续了便洁宝的“泡沫盾”技术,并融入更多的智能化科技,在今年上海厨卫展上一经亮相,便吸引了无数人眼光。
作为台州最早的智能马桶企业之一,便洁宝专注智能马桶产品的生产研发已有20年,用创新技术和过硬质量,为业内同行树立了高质量的标杆。
可以说,便洁宝的历程,就是台州乃至国内智能马桶产业“进化”的一个缩影!
从最初的草创借鉴,到自主创新,再到如今的以自主品牌发展,不难发现,台州智能马桶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几乎每隔十年便会掀开一个新篇章。
如今,正值产业爆发前夜,这个行业又面临着哪些共性难题?台州智能马桶产业又该何去何从?
30年,“三步走”
历史似乎爱开玩笑。
一家生产唇膏的化妆品厂老板,竟然钻研起了马桶盖,几年后,国内第一台智能马桶盖,诞生在椒江斯丽奥化妆品公司——即维卫集团的前身。
这个老板名叫金建国,如今更多的人称他为“国内智能马桶第一人”。
7月24日,在台州智能马桶产业创新服务体,记者看到这款产自1995年的智能马桶盖,比起现在市面上的产品,它的右侧控制器下方多出一个储热水箱。虽然看上去有些笨重,但臀部清洗、女性清洗、烘干等基本功能,都已一应俱全。
“这是我们拆开日本智能马桶盖,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拍照、研究、组装出来的。内部的电子部件和线路是我的设计,但外观结构还是借鉴了日本产品。”陈忠民说,正是在这样粗糙的起步中,才有了这个产业的第一步:借鉴模仿期。
陈忠民是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教师,正是他和金建国一起,研发出了国内第一个智能马桶盖。
然而,产品虽好,却乏人问津。“四五年也才卖出一万台左右。”金建国儿子,如今已经是维卫集团总经理的金诚宇说,早些年别说智能马桶,就连马桶的普及率都很低,企业资金短缺,困难重重。
后来,星星集团董事长叶仙玉和金建国一拍即合,成立了星星便洁宝公司,金建国是便洁宝首任总经理,而陈忠民担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很快,他们的第一代产品便研发出来。
让陈忠民没想到的是,便洁宝的产品刚上市,就被日本松下告上法庭,“说我们抄他的阀门分配器。”
“我们当然不服气!”陈忠民说,虽然是第一次上法庭,但他还是据理力争。
“一个,当时这些专业资料都是能公开查到,另一个,我们在此基础上也做了改进,并且在国内申请了专利,比他们都要早。”凭对智能马桶的系统把握和深刻理解,陈忠民和日方针锋相对,最后对方只能不了了之。
“也正因为我们产品的上市,搅动了市场,没过多久,本来卖八九千元的日本产品降了三四千元。”回忆当年,陈忠民言语中依然难掩自豪。
受到巨大市场空间的驱动,从2005年起,本地不少公司纷纷入场。有白手起家的,也有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不少曾经和陈忠民、金建国同在一个战壕里的骨干们,也在那几年跳出来自立门户。
“当时,行业门槛并不算高。加上本地卫浴企业本来就多,模具、五金水件等配套齐全,看到前景可观,大家都觉得可以有一番作为。”金诚宇说。
竞争激烈,如果再照搬日本的产品肯定没市场。于是,大家纷纷上马自主研发。虽然各自来路不同,但都有意识向国际高水平对齐。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产业的蛰伏期。虽然看上去平静,却是暗流涌动,百家争鸣。大家你追我赶,各种新品迭出,并诞生了多个国内第一。
然而,由于概念超前,智能马桶始终未能像空调、冰箱那样大面积普及推广。行情惨淡之下,即便是便洁宝,从1998年到2014年,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15年,吴晓波的文章把潜伏十多年的国产智能马桶炸出了水面。蛰伏十多年的产业终于迎来破晓。
“从日本背回马桶盖事件,也激发出中国制造‘国货当自强’的志气!”现任星星便洁宝总经理黄朝阳说,也是那一年,他从日本企业离职。2004年,正是他将松下智能马桶盖项目引进到杭州下沙工业区,中国游客从日本购买的松下智能马桶盖,其实全部产于那里。
从那一年起,台州的智能马桶产业迎来快速增长。2014年时产值还只有8亿元,2015年便一跃超过20亿元。到了2018年,行业产值已达75亿元,较2015年增长275%。
无品牌的“代工之痛”
“要让智能马桶像电视机一样,成为每个家庭的标配”——2018年,董明珠考察台州智能马桶时的这番话,让这个产业的未来充满想象力,尤其是目前中国智能马桶的普及率还不到1%。
“许多企业纷纷布局建设新的工厂/产线,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正在显现。当前,这个产业总体上正处于突破扩张的前夜,既充满希望,又面临挑战。”浙大台州研究院科技处负责人郑军表示。
郑军关注台州智能马桶多年,如今,他又担任椒江智能马桶研究院负责人一职。
“从宏观面上看,国家和省里的高度关注,以及市里一系列的专项扶持政策,从资金补助、税收减免、土地要素配给、金融支持、品牌建设、科技奖励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形成了强大的政策动能,刺激企业千方百计扩大产能。目前,无论从产量、生产水平、技术等各方面,台州的智能马桶产业都走在全国前列。”郑军说。
然而,缺乏自己的品牌,这是摆在台州智能马桶产业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自主品牌的突围步履艰难!行业内影响力有了,但行业外的影响力依然有限,消费端没有打响,品牌实力也没能亮出来。”黄朝阳说。
在他看来,国内智能马桶大致可分为三大阵营,一类是整体卫浴品牌推出的,如九牧、箭牌等,这些品牌产品线虽长,但做家电类的智能马桶产品则属于跨界经营,技术实力不强,除了少数是自主生产外,多数还是由其他贴牌代工。
第二类是老牌家电厂商的,如松下、海尔、美的,他们在传统家电连锁和电商卖场上,拥有较强的品牌实力和渠道优势,技术有沉淀,转化较容易。“但在智能马桶上还是新进生,对产品理解还不深,也需要其他企业进行代工生产。”
第三类就是专业的智能马桶盖生产企业,他们入行比较早,除了销售自主品牌产品外,给其他品牌代工是一项重要的业务,这类企业主要集中在台州。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台州,代工生产仍为各智能马桶企业的主要营收来源,少的占比三四成,多的甚至超八成。
“本地一家智能马桶生产企业曾为大型卫浴企业代工,然而有一年对方突然中止合作,使企业受损严重。”陈忠民说,“即便是和小米等互联品牌合作,对方一是要求严格,二来压价很低,代工企业获利微薄。”
“不得不承认,通过代工,也让企业在创业初期积累了一定大公司技术和管理上的经验。”金诚宇说。
他表示,十几年前,给大型企业做代工的还不多,他们一年能接到很多家的单子,还有过几年的“蜜月期”。
“对方订单给得快,钱结得也快,但后来,慢慢地从月结变为季结,从季结到拖账,一度让公司的现金流有点吃不消。”金诚宇说,后来发现,原来是他们同时找了好几家代工一起做。
这才有了2011年后维卫的“壮士断腕”,坚决要走自主品牌研发道路,“尽管这条路会很辛苦。”
“我们做成了隐形冠军,但也沦为了代工工厂,这是整个台州智能马桶产业的危机。”黄朝阳不无痛心疾首地说。
产业链的底气不足
自主品牌缺失,最终还是源于产业链的不健全。关键零部件在外,台州企业想打品牌始终缺少底气。
“就国内智能马桶产地来看,目前台州和潮州、厦门三地并列,但潮州有卫浴陶瓷体的生产优势,厦门在水件配套上比较成熟,而台州没有这两方面优势,但好在起步早,产业集群度较高,产业体量是当前全国最大的。”黄朝阳说。
然而,大而不强,却是台州这个产业的痛处。“台州智能马桶企业仍是以整机装配为主,总体上还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郑军表示,他们走访过十多家企业,没有发现一家在生产部件,产线都是装配线。
“从陶瓷底座到几大关键零部件,或是由上游供应商直接供货、或是从日韩等国进口,情况稍好一点的,是和布局在外地的外协单位合作。”郑军说。
“电子制造技术不是说一蹴而就,要真正消化并掌握电子制造技术,需要时间的沉淀,没有几年是做不到的。”陈忠民说。
那么,既然做代工,台州是否可以培育出智能马桶界的“富士康”?
对此,黄朝阳表示并不现实,“白色家电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富士康’的代工巨头。”
“手机等数码快消品集成化、标准化以及零部件通用化的程度都比较高,加上更新换代快,一年几亿部的体量摆在那里,只有赶不完的单子,相对来说,智能马桶零部件通用程度不高,企业和家庭的更新换代都不快,也不是生活必需品,光是体量上就做不起来。”黄朝阳说。
“更何况,一些大型的卫浴企业也不希望让我们成为富士康,如果代工有利可图,他们有产业基础的和生产线,早就自己做了。”金诚宇说。
“就产业经济上说,无法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就客观上受制于人,这对我市智能马桶产业的培育壮大是非常不利的。”郑军说。
多味药方去除沉疴
显然,如何对症下药,补齐短板,是产业爆发前夜台州智能马桶企业迫在眉睫的大事。
可喜的是,前期的技术积累,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
在维卫集团,他们生产的智能马桶核心电子元器件的电脑编程均为自行设计,对提升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司20余人的研发团队以及一个省级企业研发检测中心也在日夜兼程,保持着几个月出一个新款的速度。
在怡和卫浴,公司使用的每一代主控板卡、加热器等核心部件虽然外观不尽相同,但“体形”都是越来越小,功能却越来越丰富。这些很多都是由怡和设在母公司麦格米特的研发中心研制的。
“你看,我们的主控板面积缩小了40%,但优化了EMC功能;还有智能马桶盖,厚度从3年前的15厘米,变成了现在的9厘米,是目前国内最薄的,这靠的正是核心零部件集成度的提高。”怡和卫浴研发副总监林锋说,部分在国内销售的日本品牌智能马桶,都用上了他们产的核心部件。
在便洁宝,由其和智能马桶研究院联合开发的新一代即热式加热器,可以确保在不同水质环境下,出水水温控制在±1℃内,比传统加热器的水温控制精度提高了100%,经耐久性测试,使用次数高达10万次以上,可无故障使用15年,使用寿命提高了50%。
“我们主攻5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部分已经投入应用。”郑军表示,智能马桶研究院的成立,就是承担解决位居产业价值链高端的核心共性技术问题,比如专用控制芯片的研发,新一代即时加热器的研制、高精度稳压电磁阀的开发等。
记者从台州市经信局了解到,目前台州市正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创新研发,全面攻克四大关键零部件难题,同时瞄准产业链关键节点,招引一批优势零部件企业和关联装备企业落地台州,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可以考虑和国内的一线品牌,特别是智能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或通过被其兼并收购的方式,优化企业流程。”郑军表示。
怡和被国内先进的电子技术上市公司麦格米特收购后,从人员架构、管理机制、研发体系等方面都移植了麦格米特体系,重塑了内部竞争力,但同时又保留了自主品牌优势。
“我觉得这种方式,对于中小型企业,特别是要创建自主品牌的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借鉴。”郑军认为。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