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祖兴(右)与邻居站在“三层楼”门前。这幢楼见证了一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
在临海市河头镇,要问“三层楼”在哪里,当地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它指的是金鹤鸣的家。
在80后、90后看来,三层楼没有什么好稀奇的。即使在农村,现在农民盖房,一盖就是五层、六层的,三层楼都算矮的了。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农村里的三层楼很少,盖得豪华的更少。
金鹤鸣家的三层楼,是盖于上世纪30年代的豪宅。
前不久,我们慕名来到河头镇岭下村,在当地镇干部金烈孝的陪同下,寻访这幢“豪宅”。这幢老房子,在周边高楼的对比下,已没有当年挺拔的优势了。但是,单看它的轮廓,仍然可以看出房子主人的财力、匠心和品味的。这是一幢三四间连在一起的砖木结构的老宅,二楼之上,再叠一楼,三楼呈飞檐状,朝南一面不打墙,全装以窗户,以达到最佳的采光效果。
门口,一大丛粉红色的绣球花开得正旺。走进门里,一位白发老人坐在椅子上。
退休干部金庆法手绘的革命老区地图。
同行的金学尧先生是一位热爱家乡的退休干部,对这幢三层楼再熟悉不过了。他介绍说,面前这位老人叫金祖兴,今年86岁,是金鹤鸣的儿子。
在征得老人同意后,我们顺着咿咿呀呀的楼梯,走上二楼。二楼只有一间可住人,其他几间楼板发霉、松动,堆放着一些杂物,无法住人。三楼没有楼梯可上,许多楼板已空,看来已经荒废好久了。
回到楼下,金祖兴老人告诉我们,这幢房子建于1937年左右,当时他才三四岁。在这幢房子里,他陪父亲度过了人生的起起落落。
在他的回忆中,父亲金鹤鸣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
岩坑村一幢老宅,门楣上写着“樵庐”两个大字。
金鹤鸣出生于1910年,20多岁接受革命思想,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岭下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1940年6月担任中共临海北区区委书记。抗日战争期间,金家成为抗日地下交通联络站,同时负责接待台属地区过往干部,解决他们的膳宿等问题。他还团结进步青年,组建抗日自卫组织,进行武装斗争和减租抗租活动。
1941年,按照党组织的指示,金鹤鸣参加国民党岭下乡乡长选举,当选为乡长。从此,他以乡长的身份作掩护,与上级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参与保护党的骨干力量,营救、转移党员干部,发展党组织等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为有这段经历,当地老人都称颂他是“白皮红心”的大人物,至今仍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表面国民党,心里共产党;楼下国民党,楼上共产党;白天国民党,晚上共产党。”说的就是金鹤鸣在国民党统治区所进行的地下党工作。他的家里,表面上是国民党岭下乡乡长的住宅,实际上是共产党在当地最重要的秘密据点。
1947年7月,金鹤鸣身份被国民党识破,遭到悬赏通缉。他安排好乡里工作后,参加当地武装部队,在临海、三门、宁海、天台等地打游击,直到新中国成立。
因为当过国民党乡长,1957年“整风运动”中,金鹤鸣被开除党籍。1962年被下放回乡务农。1981年落实政策,恢复党籍、公职,办理离休手续。
离休后的金鹤鸣也没有闲着。他关心公益事业,与村里其他老人一起创办了浙江省第一个村级老人协会,新闻登上了《光明日报》。2000年,金鹤鸣在家中辞世。
“河头镇是革命老区,像这样的故事还不少。”金学尧说。
河头镇是个山区镇,山高路险,在当年是地下党活动相当频繁的地方。
位于姚宅村的中共台州中心县委机关旧址纪念馆。
退休干部金庆法曾任原大石区(现为河头镇)区委书记,后来虽然工作有调动,但一直对河头镇充满感情。他很重视革命老区史料收集和保护工作,河头镇地下党的革命故事,他如数家珍。为了便于年轻人了解历史,他还手绘地图,图解历史。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姚宅村,1927年9月,中共大石支部在此成立;岩坑村,临海县委机关曾设在此;梅家村和徐下坑村(均为自然村),1947年5月6日,台属临海党机关移此;徐下坑村,金德标、金德寿、金小猴、金烈元等4名地下党员在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现如今,姚宅村建立了中共台州中心县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岩坑村建立了抗日战争革命活动纪念室。
岩坑村在一个山坳里,村口路与小溪并行,狭长,两边青山对峙,约行一公里,到了村口,豁然开朗。村里房子沿溪而建,着意仿古,石板铺地,溪水泠泠。我们打听到,当地政府曾出资修复过该村,有意打造山村旅游经济。如今,旅游未火,村容村貌却变得古朴大方,古色古香。新旧楼房交错,倒很别致。
老区在蜕变,老区在变美。
老区的历史不应忘却,老区的发展更要加快。
虽然战火硝烟的年代已经远去,但是历史需要铭记,像金家“三层楼”这样充满历史记忆的建筑和景物,我们希望能够多留下一些,多保护一些,供后人缅怀。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