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台州频道7月2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蒋鑫富)初夏时节。从杭州坐上去“中国蜜橘之乡”台州黄岩的高铁,约莫两个半钟头的行程。只见车窗外的山水、田野、村庄、城镇……如天然合一的长卷,书写着谷雨过后的浙东风光。我任凭镜头一一退去,唯独 “黄岩石”背上的“那一抹血红色”总是若隐若现——定格在我眼前浮现的那条叫永宁江源头的水面上。
一
上郑是个村,也是个乡。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上郑乡是个地道的山区乡。
也奇怪,每次去黄岩,这黄岩中一个“岩”字,总会让我想起许多人和事。这上下结构的一个汉字,缘何如此让我“忘不了,又放不下”?先说说“山字头”:现在的黄岩区,多山,有黄岩山。常说的“台州三区”是指“椒黄路三区”(椒江、黄岩、路桥在区划调整前均属黄岩县),现西部山区都在黄岩区域内。再说说“石字底”:黄岩区多石,有黄岩石。又因山高谷深,自然多水,有黄岩桥、黄岩溪和黄岩潭。桥下、溪里、潭中又有大面积的饼石奇观……与我如数家珍一一细说这些的当属——文友喻鸿彪了。
“有一块石头,就在上郑,这石头是上了史书的——黄岩石也叫‘黄岩枕流’,是古宁溪八景之一……”在这个把小时的车程里,鸿彪再次由浅入深地给我当起向导。我伫立溪边,面对着溪流上眼见为实的黄岩石:这是一块呈水牛背脊状且裸露在水面的石头,它的颜色贴切地说,恰如残阳涂出的一抹正在洇开来又尚在干去的血斑。为探个究竟,我作了考证才知:黄岩石长约6米,是一块龟裂风化且石质坚硬的桂黄色巨石。由于其含有较多的铁离子和硫离子,略呈微红色。
察其色,观其形,能猜想或断定其是从并不遥远的硝烟战火中走来。那血色,便是正义之师以精神之躯留下的见证。此刻,我分明闻到了从密林和壕沟飘来的火药味。料想,这应该是个转战温台甬的“红十三军将士”的故事。而若隐若现地印在层层涟漪里的血丝血色,正是故事里的一个个细节。
末了,鸿彪他当真地说:“石头上面还有象形图案,据考证是‘黄岩’两个字。” 相传东汉王方平真人在此修道时刻石记事,现在依稀能拼出“黄岩县”这两个半字(繁体“县”字的左半部分)……我惊叹。我默然。但我相信,我的内心是写在“黄岩石”上那一抹血红色的信仰。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二
母亲河“永宁江”,是黄岩人生命的脐带。
溯永宁江而上,从黄岩城区一路向西,我是为了找寻与仙居接壤的地处上郑乡的永宁江源头。
圣堂,是上郑乡所辖的一个村。陪在我身边的是一名上了年纪的党员志愿者。
他着一身灰色军服,尽管行动不再如年轻人那样利索,但精神饱满。他说自己叫郑英俊,已年过花甲,是乡里区里的宣讲师,也是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岩白搭”的传承人。“圣堂会师马啾啾,还我山河四十秋。欲访陶朱勤作渡,五湖炯水洗穷愁。”高亢浑厚的唱腔在绿水青山间久久回荡,这是原浙江省军区顾问(当年浙南括苍支队支队长)周丕振在纪念馆深情写下的诗句。我用心细读浓缩在纪念馆里的英雄故事,真诚接受这片血色土地的精神洗礼。
在硝烟弥漫中,在围追堵截中,在白色恐怖中……我仿佛听到了,仿佛看到了冲上前,杀出去的一个个上郑人,还有那支转战在括苍山脉会师的浙东浙南部队。
郑九院——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隐蔽在上郑抱料村山上的工农红军十三军战士,为秘密组织武装反击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清剿,及时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实施突围。
林继法——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上郑农民,因受中共括(苍)雁(荡)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王槐秋的革命影响,成了一名为着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怕牺牲的共产党员。
馆内的图文见证着一段烽火岁月。浙南括苍支队与中共台属特委领导人率领的浙东“铁流”部队在圣堂殿会师,两军并肩作战两个月,与敌军在黄坦、山根两次激战。两军行军路线、会师纪略、“铁流”部队和敌军作战史实,通过珍贵的照片史料与上郑现在的地形地物考证对应,成为一部鲜活的革命史诗。
上郑是浙南括苍支队、浙东“铁流”部队的根据地。在这块铸就英雄的土地上,有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队政委胡显、括苍支队长周丕振、中共台属工委书记邵明等顽强战斗的身影;有在战斗中牺牲的林继法等烈士洒下的鲜血;有上郑一户又一户老百姓掩护部队指战员、冒死支援革命的事迹。
如果说不是在现场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敢相信站在自己眼前的这位对抱料村民增产增收意志坚定的村支书,竟然有着大山一样的胸怀。他说自己是喊着“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的誓言长大的,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要有自我牺牲精神。他的名字叫郑苍林。
郑苍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新近拼村前的抱料村原有长开路、自家田、抱料三个自然村,共有134户480多人。村委一幢低矮的办公楼坐落在村口的溪沟边,楼里常年驻守着他一个人。而他,本来是个可天天在路桥城里,与妻儿孙辈一大家子共享天伦之乐的人。
这又何苦呢?他说,一是为了从干坑到抱料一条7.2公里的路早日通车;二是为了种好400亩的杨梅山。
在长开路1号的村民王天万、郑小钉老两口心里,从当选村委主任再到担任村支书的郑苍林,说出的话就如眼前生在山上的岩石一样。驱车颠簸在山路上时,我内心却在默默细数他苦行僧般的创业史——抱料公路投入380万元、杨梅基地盘山公路投入200万元、杨梅基地30年经营权分三期支付共118万元已承包出去,一期55万元已经到账……
三
上郑乡有个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基地就像‘食堂’,通过设置3个不同套餐课程,为党员量身定制组织生活‘菜单’,党员‘按需补钙’,还可随时对组织生活内容提出改进意见,更重要的是要有公仆情怀,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年前,穿着统一灰色军服的上郑乡政府机关60多名党员干部,站在“浙东浙南部队会师纪念馆”门口,感慨良多。
那是农历八月十六号凌晨三点多钟,全省上下抗台抢险告一段落的一个深夜。“不得了,坑口出事了,在庙下那里!”乡主要领导接到住夜干部的值班电话,急急追问的同时,火速赶到了现场。只见60多岁的村民黄士泽和廖雪花两口子,木木地站在那里,脸色煞白吓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幸而一切有惊无险。
围观的村民都是在睡梦里,被轰隆隆一阵山崩地裂的巨响震醒。在人眼里是千万年不变的两个小山头滚落下来,就这样一瞬间没了。山脚下有一条窄而弯的康庄公路,路边住着几户人家。一块巨石落到靠山边的路左边停下不动了,还有一块穿过公路直冲到了黄士泽家门口,巨石落地时,刮擦下了屋檐那块预制板檐口的一角。
“事后,经测算这两块都足有十五六吨重的巨石,让村里老老少少感到了神奇!消息越传越广,有专门赶来了解经过留影的,有拍照后想出高价买走的,有踏看周边山水风光后想在村里投资搞乡村旅游的……”听着曾国军小两口指指点点有板有眼的讲述,我对黄岩地方的石头肃然起敬了。
上郑,自然资源丰富,只是过去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旅游发展没有迈开步子……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在头脑风暴后,形成了全域旅游一盘棋的决策思路。结合圣堂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东浙南两军会师纪念馆”红色主题,乡里把黄岩石、垟头庄村、下庙石板溪、红色军事拓展基地与坑口村“两山资金”仙石山景区建设连点成线。欣喜的是春暖花开时节,我在上郑走走看看,发现乡里引进了一个个旅游项目——有华东首个“星光公园”、水浒108将雕塑、红色军事拓展基地、下庙石板溪项目开发。乡里还提前一个半月超额完成1个省级森林村庄、7个市级森林村庄创建……如今,党员干部“精气神”已成为上郑发展的最大动力,上郑正在孕育大突破。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