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坞根镇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二师的诞生地,被誉为中国东部的“延安”。拼搏于大山沧海,锻炼于烽烟战
温岭市坞根镇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二师的诞生地,被誉为中国东部的“延安”。拼搏于大山沧海,锻炼于烽烟战火,新中国成立70年来,坞根人勇于破难,不断寻求新发展,如今,这里的红色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红色故事”越讲越精彩。今天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我们一起来看坞根《东部“延安”红色浓》。
红色旅游方兴未艾
天气渐暖,坞根迎来了旅游旺季。这天,来自椒江、路桥的300多名师生走进坞根“红军谷”,穿上红军服,体验了穿越绳网、浮桩桥、单扶单索等拓展项目。别样的体验,让孩子们对红军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玩了这些游戏,挺刺激的,让我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勇敢的精神。”学生王博洋说。
作为坞根发展红色旅游的重点项目,“红军谷”素质拓展基地主要以红色精神为教育背景,开展党员干部培训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2千多人。
“红军谷”红色素质拓展基地负责人王绍宏介绍:“红色元素贯穿活动全程,我们希望通过红色教育,给游客一些深刻的启发。”
锤炼于战火硝烟
1930年,当时的温岭县委和台州中心县委在坞根镇成立坞根游击大队,同年扩编为红军第十三军二师。红二师前后经历了50多次战斗,为浙南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曾经的战火已经远去,但红色精神却留在坞根人心中从未褪去。坞根三面环山,一面濒海。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一穷二白的局面,坞根人民围垦造田,兴建水库,不断扩大耕地面积。1966年8月,坞根更是打响了规模最大的围海造田工程——“八一塘”围垦的战斗。当时仅有15岁的潘昌东也参与了这一场奋战。
潘昌东说:“做围塘的时候是看潮水,比如早上两点钟潮水退下去了,我们村里都有吹号的人,号吹起来‘两点钟起床’吃了饭马上去。真的很辛苦,起早贪黑,就是一种红色文化精神,鼓励我们把‘八一’围塘搞好。”
经过坞根人的艰苦奋斗,1974年9月,“八一塘”建成,全塘可耕面积3350亩,有效改善了当地人的温饱问题。80年代初,小坞根岭隧洞开通,彻底改变了坞根交通闭塞的状况。
2003年以来,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坞根镇村面貌得到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为传承红军精神,近年来,
坞根因地制宜发展红色产业,修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二师革命烈士陵园,修缮红军井、红军台门等革命遗址,推出了多条红军革命文化精品旅游路线。走进这条全长3.5公里的红色文化长廊,仿佛让人重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温岭市坞根镇宣统委员叶伟建:“前面一些内容都是我们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的历史节点,重大事件的展示,提醒着我们今后坞根人要沿着我们革命的道路继续前进。”
70年岁月如歌,70年赓续奋斗。昔日窘迫的坞根已改变了容颜。而今的坞根全力激活“红色基因”,用好用足“红色资源”,铆足劲儿打造红色旅游金名片。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红色资源的开发,激活了乡村游。坞根借势打造一村一品景区村庄,发展全域旅游。在被评为“浙江省休闲旅游示范村”的花溪村,村里通过村落景区建设,修复古民宅、古祠庙,引进时光邮局、手工陶瓷等文创产业,游客络绎不绝。
游客沈福林说:“朋友介绍过来的,朋友说这里玩的弄得挺好的,环境也弄得挺干净的,因为这里山好水好就过来看看。”
“现在变化挺大的,以前在别人印象中,坞根是一个小地方,就是小小的乡下,现在坞根发展全域旅游,村庄引来了很多外来游客。我最忙的时候一天能接四五个团,有两三百个游客。”花溪村村民、地接导游潘洁说。
目前,坞根镇已创建A级以上景区村庄6个,吸引社会资本3000多万元,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建成投用。2018年,坞根共吸引游客30万人次,比2017年翻两番。未来,围绕“湿地漫生活小镇”的发展目标,坞根将进一步整合红色资源,建设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基地,进一步让资源活起来、环境靓起来、村民富起来。
温岭市坞根镇党委副书记李义表示:“我们要把坞根红色文化继续发扬下去,我们现在提出一个口号‘一次坞根行,一生红军情’,结合坞根的红色文化,同时依托台州市党员教育基地这个平台,让群众到这之后既感受了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同时又感受到乡村振兴成果。”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