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涯成为咫尺,当用脚丈量成为抬脚上车,海不再遥不可及,山不再不可跨越,路通百业兴,民富客运忙。
上世纪80年代初,椒江境内主要有路海线(今75省道大路线)、黄海线(今82省道椒黄路)、洪三线(今上椒线)、杜前线(今75省道大路线)、临前线(今83省道临前线)。其中,82省道真实地反映了40年来椒江道路建设的发展。
1986年黄海公路
1980年,82省道刚刚建成通车,也是蒋志尧刚踏上交通工作岗位的年头。他亲眼见证了椒江道路的变化,亲身投入在椒江道路建设的发展中。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就是当年82省道的写照。
它是由一条弯曲的机耕路修建成的9米宽的砂石路面,起点为黄岩外东浦至椒江中山西路口,全长17.4公里,其中椒江段为7.8公里。当时乘客乘运班车从椒江到黄岩需要颠簸50分钟,行车条件只能用一个“差”字形容。
1989年后的82省道
1987年,砂石路面浇筑成水泥混凝土路面。这一演变,使得公路沿线群众彻底告别“沙尘暴”的生活,昔日乘车跳已成为历史。路上大大小小的客运、货运汽车也越来越多,不仅是经济开始活泛,老百姓乘车更快更方便了。
1998年,台州公路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采用 “自行贷款、自行建设,自行收费,自行还贷”的“四自”方式,82省道有了历史性的改观。
从9米宽的水泥路演变成50米宽、双向六车道的一级公路,路灯亮了,路面宽了,车道多了,行车时间缩短了,公路设施更全了,公路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82省道“白改黑”正在加紧进行中,有轨电车未来将加入82省道大家庭,真是"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现在更不同了,不仅双向六车道路宽好开,更有绿化带增添景致。”82省道的变迁,凝聚的正式像蒋志尧一样几代交通人的希冀和努力。
农村道路同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椒江区“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基本已达“村村通油路、户户硬化路”的标准。
由2003年的107公里发展至如今的537.517公里,连跨了“三大步”。 通过“乡村康庄工程”解决了“通”;通过通村联网公路建设解决了“联”;通过农村公路等级改造提升工程,着重解决了“优”。
公路运输道路的不断增加和扩大,也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坐车日行上千里,早已不是梦。给人民变出了一条幸福跑道,变成一条促使经济腾飞的主跑道。老百姓因此享受到了更加舒适、更加安全、更加便捷的道路运输服务。
大桥跨两岸
天堑变通途
椒江,滚滚江水,阻隔了南北两岸老百姓的正常交流,造成两岸习俗、语言、性格上的明显差别,以及两岸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1995年海门至前所还只靠客渡。在2002年之前,在没有大桥的椒江上,其轮渡客流量一直为全省最大。
当时,联通椒江两岸的唯一公共交通工具就是轮渡,大雾、大风天气和夜间停航。正常班次半小时,为了赶轮渡,有些乘客不顾危险抢上渡轮。这一现象直到2001年10月18日椒江大桥通车才告结束。
1998年8月19日,椒江大桥,椒江主城区沟通椒江南北两岸的第一座桥,动工建设,2001年10月18日建成通车。也就在那天,椒江两岸百姓敲锣打鼓,争相上桥一睹雄姿。
椒江大桥如今雄伟地横跨在椒江之上,进一步拉近了南北两岸的距离,为椒北经济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在这么方便,以前不能比啊!”70多岁的叶用桂是章安街道山横溪头村人,交通变化带给她家的便利让她感慨良多。
叶用桂家里种了不少杨梅树,最早的时候,都是自给自足为主,杨梅大年的时候货郎担周边村镇售卖,或者去集市上卖,一番折腾下来,挣的钱少费的力多。
后来有了轮渡,她乘坐轮渡去南岸卖,价格能比在北岸贵一倍多。现在椒江大桥开通了,她家条件也好了,有了小货车,销路也大大增加了!现在一年光卖杨梅就有一两万的收入了!
2014年8月8日, 随着椒江二桥的开通,更加完善了台州路网结构,方便了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缓解了过江交通压力,对加快椒江南北融合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沿海产业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8年5月,台州湾大桥主桥正式实现合龙。全长4.038公里的台州湾大桥,是跨越椒江的第三座大桥,却又远远不至于连通两岸。它是台州沿海高速公路重要的组成部分,犹如巨龙的一段脊梁,连接台州湾南、北两岸,北接临海,下承椒江。
它的建成将有效弥补台州交通基础设施的短板,助力椒江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加快接轨沪杭甬、全面融入长三角,打造内畅外联、便捷高效的大交通体系。
海陆客运忙
岛上旅游旺
从解决陆岛交通到变成旅游热线,椒江大陈客运踏着改革开放的风潮,不断快速前行。
上世纪90年代,椒江至大陈航线由浙江海运公司“浙江404”轮经营,由于该轮船船体较大,需候潮航行,且航行时间长,每周只安排2到3个航班,每个航次3到4个小时不等,岛上居民的出行依然不方便。
2003年台州荣远客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后,庆达系列的高速客运开始步入陆岛交通舞台。
2003年10月,该公司建造的195客位的“庆达”号船舶投入使用,航时约2小时,定时不候潮航行,大大方便了陆岛之间的往来。
随后几年,台州市荣远客运有限公司对该航线又作了几次调整。2006年建造99客位的“庆达2”号客轮,单程航行约1.5小时;2009年建造46客位的“庆达12”号客船,作为上下大陈岛之间的交通船;2012年底投入营运的80客位“庆达10”号客货两用船,更是满足岛上居民货物运输的需求。
随着大陈岛旅游知名度增加,游客数不断提升。
为了满足客运需求,2016年,客载253人的高速客轮“庆达9号”投用,2017年,高速客轮“海矩号”投用,航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70分钟。目前共有6艘海上客运船只往返该航线,总运力为862客位。
今年,豪华客轮“东镇山”号的运航不仅直接将总运力提升至1340客位,而且对促进大陈岛全域旅游开发,加快落实习总书记“两个大陈”建设的重要指示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仅海陆交通在变化,岛上交通同样越来越便利。
上世纪90年代,环岛公路开始建设,去年,“四好农村路”建设触角伸向大陈镇,我区投入1500 万元,重点打造景美路畅的环岛公路。
大陈镇凤尾村书记管君武看着沿海而行的公路感慨良多:“环岛公路,尤其是水土路这段的建成,让分散的凤尾村都紧紧联系起来了。”水土路由水咀至鸡笼头至土地堂,主线全长约3.3 公里,2013 年开工,2015 年通车。
大陈环岛公路是椒江“四好农村路”提能升级工程之一,绕岛布线,全程16 公里,是岛上的主要交通干道,它还串起了大陈的风景与故事。
去年9月至今年3月,区交通运输局又对环岛公路进行了改造提升。沿线增设了11个观景驿站,在站台远眺,碧波荡漾的海湾,海上往来的船只、帆影尽收眼底。道路两侧也进行了绿化改造,播撒了格桑花等景观花卉种子,种植了红叶石楠等适宜海岛生存的植物。
如今,大陈岛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陆岛交通、岛际交通越发便捷,带旺了岛上的旅游业及周边经济,也增加了岛上居民的幸福感。
改革开放40年,椒江的交通可谓日新月异,市民出行便捷多样。只要你愿意,就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未来的椒江交通,还有无限的可能性。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