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台州频道10月17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徐慧兴 曹琼蕾)提起浙江台州大陈岛,很多人都会想到“东海明珠”的美称。然而,六十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满目疮痍、一片废墟的孤岛,夜里不见光明。
从无电到有电,从炭气发电到风力发电,从孤立小电网到陆岛联网……数十年如一日,一代代电力垦荒人栉风沐雨,守护海岛光明的“生命线”,用热血和汗水织就大陈新图景,续写了垦荒新篇章。
如今,新一代电力垦荒人接过老一辈手中的“画笔”,用心绘制着美丽大陈的新蓝图。王海强,就是其中一员。作为“垦荒二代”,他30年坚守电力生产一线、20年扎根海岛,传承着父辈们的垦荒精神。
王海强是土生土长的大陈人,目前是国网浙江电力大陈供电所所长兼支部书记。他从19岁投身电力后,便竭尽全力推动大陈电网建设,同时也见证了这几十年间大陈岛的发展变化。
“夜电”里的儿时光影
1956年1月第一批垦荒队员来到大陈岛,此时椒江大陆上的海门发电厂已经实现全日供电,而大陈岛上最先进的照明工具还只是煤油灯。为了实现夜间照明,垦荒队员们向上级打报告争取补助,终于在1958年批来了一台德国产的18千瓦炭气发电机组。同年5月1日,大陈岛上亮起了第一盏电灯。
垦荒队员,书写了大陈岛电力史的扉页。但电是直接从发电机上拉出来的,电压才110伏,所以供电范围只在中心村周边,电灯只能在晚上亮3个小时。
王海强:
那会儿用电时间从傍晚5点延长到晚上10点,不过电灯忽明忽暗是常有的事。
王海强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几乎都在大陈岛上度过。
大陈岛上的“夜电”时代,是一个漫长的“时代”。即便在70年代,上、下大陈两座岛上都有了各自的柴油机发电厂,但电仍只在晚上供5个小时。直到1984年3月,下大陈的发电厂有了充足的柴油供应和发电机储备,才开始全天候发电。而上大陈则是到80年代末才结束“夜电”时代。从无电到全天供电,大陈岛用了26年时间。
关于电,王海强有着更多的期盼。他19岁进入电力部门,开始了每天与供电线路为伴的生活。晒着太阳立杆子,吹着海风爬线杆,一身的本领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在他印象中,1984年动工的元宝山风力发电站和1987年开建的上、下大陈海底电缆在1990年接通,使得大陈岛从此告别了自主发电和限时供电的日子。
2001年,因工作调动,王海强暂别海岛。2009年,总投资1.1亿元的35千伏大陈陆岛联网工程投运,岛上住户们终于用上了大网电,大陈发电厂成为了备用电源。大陈岛还开建了风电场,装有34台风机,清洁风电源源不断输送到大陆。
从无电到陆岛联网,大陈电力实现了“三级进阶”。这个曾经黑漆漆一片的海岛,现在如同海上夜明珠一样绚丽。
海岛小电工的“光明梦”
2011年,王海强主动申请调回大陈岛。
凭着多年的基层实践经验,王海强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海岛的电网建设方案。把岛上所有电杆都做了防风拉线,成功抵御近年来台风的侵袭;把绝缘子由10千伏等级换成20千伏等级,消除海雾侵袭导致的杆塔放电现象;采用龙门杆架线实现跨越150米档距的线路架设,解决山路崎岖立杆难的问题;利用岛上丰富的风力资源,设计了“风趋式防缠绕装置”,有效防止藤蔓缠绕造成线路跳闸……更加稳定可靠的大陈电网成了海岛旅游发展的坚强后盾。
为了更好地服务海岛用户,王海强重新组建共产党员服务队,编排了一套“24节气服务表”:旅游季为民宿、渔家乐检修线路,捕渔期做好渔民的船上安全用电宣传,台风季做好防汛抗台工作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共产党员服务队持续推进海岛电网建设,用心守护海岛光明,成为了岛民口中的“自家人”。
2016年“六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大陈岛垦荒队员后代回信,希望垦荒后代传承垦荒精神。
这样的牵挂和深情,感召着王海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作为电力服务者,我们必须紧跟海岛经济发展脚步。”2016年,大陈所完成全岛所有高压线路、农网线路和13个配电房的改造工程,在提升供电可靠性的同时达到美观的效果。2016年11月20日,总投入1100万元的10千伏上大陈至下大陈海底电缆改造工程也顺利竣工。
有了充足电能作为后盾,大陈岛又多了“国家一级渔港、全国能源开发基地、全国海洋经济开发建设示范岛、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烫金名片。
这叫“人民电业为人民”
这两年,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大陈、更现代化的大陈,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它留住了越来越多海岛游子的脚步,也吸引来更多外来的投资者。2017年大陈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2亿万元,渔业总产值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402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31元……自信、憧憬写在每一个大陈人的脸上。
为了满足当地用电需求,2017年,大陈供电所在原来25台专变总装机容量2000千伏安的基础上,重点对15台专变进行增容,将总装机容量提升了1500千伏安,既满足景区用电也为民宿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电能。
王海强:
说起来可能让人惊奇,1990年前后,上、下大陈的变压器数量加在一起才5台,加上岛上的专变也才不到10台。而2018年上半年至今,新增的变压器就超过10台了。每年在海岛电力设施方面的投入都超过1000万元,这些新的投入,没有一处不在说明海岛经济的崛起。
他算了一笔账,以往柴油发电的时候,投入发电的成本实际上远远超过了电费的盈利,现在大网通电,岛上每年的成本回收是200万到300万之间,而每年投入则是超过1000万。“如果仅仅按照电力部门的投入产出来算这个帐显然是亏本经营,但当我们考虑到诸多社会效益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的‘亏’给社会带来的‘盈’是巨大的。”这就是“人民电业为人民”的道理所在。
开启海岛“全电”时代
由于海岛位置特殊、通讯信号弱等问题,制约了“互联网+”的服务在岛上的全面展开。对此,大陈供电所积极打造“海上移动营业厅”,为岛上1500名用户建立“一户一档”。推出电力自助营业厅,设置自助缴费、自助业务受理设备,让客户体验线上服务渠道的便捷,并创新服务方式,简化服务流程,实现海岛居民办电“一次都不跑”。
为了守护大陈岛的碧海蓝天,国网浙江电力响应国家发展绿色能源的号召,全力推进电气化改造,推广电能替代,将传统景区中的农家柴灶、燃煤锅炉、燃油公交等改造为电炊具、电加热、电动汽车,实现电能在景区终端能源深度覆盖。目前,共享单车、电瓶车、电动汽车、新能源观光巴士等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已在大陈岛普遍运用,景区餐饮、住宿的电能替代也正逐步推进。
同时,国网浙江电力还积极推进综合能源服务落地,计划在大陈岛开展新一代电力系统示范工程建设,采用氢储能和电池储能配合建设储能电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风、光、电、储能多能源互补的微电网系统,设置港口岸电和电动汽车充电桩,实现岛上100%清洁供电综合能源服务、全电景区的目标。后期将开展远海风能低频输电技术研究,降低海缆充电功率,提高远海风电并网能力。计划在2020年前作为国家首批新一代电力系统特征试点示范工程完成落地应用。届时,大陈岛不仅是“全电景区”,更是100%绿色能源海岛,将在方方面面享受到清洁能源带来的绿色福利。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