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台州频道3月11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王璐怡 市委报道组吴敏力)“哐当哐当”这两天,温岭市大溪镇沈岙村东面空地上,打桩机不停挥舞巨臂,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村里总投资近800万元的村级妇女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工程正开工建设,按计划年底就要投入使用。
“建成后不仅村民们有更多活动设施了,村里还能靠出租场地每年增加100万元收入。”28岁的沈岙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森每天准时出现在现场,这位额头饱满、架着眼镜的年轻人从北大应用心理学硕士毕业后,便一头扎进农村,致力乡村振兴。
“村官干得好,引进一个项目可能就会给整个村好几百人的生活带来改变,多有成就感啊。”陈森想为家乡干大事,他觉得这“很酷”。2015年他通过考试,成为选调生村官走进了沈岙村。
北大高材生来当村官,村民们都觉得很新鲜,但看他一脸书生气,不少人嘀咕,“光会念书在村里可不顶用,能把事做好吗?”就连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潘明奎也有些没底,分配给他的都是文字、打印等工作,“但这孩子一开始连写材料都不会。”
因为内容不接地气、脱离村庄实际,材料都被潘明奎退了回来。想干点“大事”的陈森没料到会在写材料这件“小事”上碰了壁。
憋了口气,收集资料、分析原因、请教书记,他卯足了劲干。“找我改了好多次,一次比一次好。”潘明奎说。
去年年底,沈岙村荣获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台州独一份。这背后除了全村上下共同努力外,还少不了陈森精心准备的高达20cm厚的展示材料。
每天,写材料、解决村民纠纷……日常接触的农村工作很琐碎,这与陈森最初的想法有些落差。“村民的小事就是村里的大事。”潘明奎的一席话点醒了他,陈森意识到,要做好这些细碎小事也不简单。
“村民愿意说心里话才说明工作到位了。”陈森说,但一开始和村民们对话这件小事也让他犯了难,“不会搭话,聊得也不深。”
陈森观察发现潘明奎走村入户时并非带有一定目的性,有时甚至就在路边简单聊聊家常、说说见闻。耳濡目染,晚上,住在村里的陈森便趁着空闲到处串门,“先听听大家都在聊什么。”
半年不到,他把村里400多户村民家都走了遍,与村民们熟悉了,村里大情小事也都熟稔于心。
“陈森没事就来家里转转,还经常带东西给我们。”68岁潘保友的老伴患有胰腺癌,家庭比较困难。陈森得知后主动送去了血糖测试仪,还不定期送去试纸。
“做好小事实际就是为干大事铺路。”陈森渐入佳境。
2017年5月,“干大事”的考验真正来临。当时,104国道温岭塘岭至吕岙段进行改建,工程涉及到沈岙村近69亩约500万元征地款的土地。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加之村民都守着旧观念,怕没了“子孙田”影响后代生活,工作很难开展。
而此时村庄正进行产业改造,急需资金来发展村集体经济。陈森明白还得要让大家转变观念,他决定抓“关键主要”——先从党员户开始走村谈话。30多家党员户,都是他平时常串门的地儿,他与村两委班子一个个做工作、讲发展,渐渐有党员松了口。有党员带了头,征地工作顺利进行。
眼下,沈岙村的“大事”越来越多。“我们正准备创建A级景区村庄、AAA级旅游村。”陈森介绍,作为千年古村,沈岙村枕山面水、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浓厚,从2016年开始,他就不断引进新项目支援村里的新农村建设,共获项目补助89万元。村里修建了3000米长的环山健身路道,还新增了一个观光烽火台。
“到时再做一个一日游规划,把村里的古门台、古树等几个景点串起来,村里的农家乐就可以开张了。”陈森希望自己的奋斗能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