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台州频道1月3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栋 通讯员 金琪)十年前的一次献血,让台州临海姑娘赵敏芬把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即骨髓)资料留在了中华骨髓库,十年后,一个求助电话打来,原来赵敏芬的造血干细胞和河北的一名白血病男孩匹配。赵敏芬当即表示愿意帮助素不相识的男孩。
经过几天的筹备,昨天(1月30日)赵敏芬躺在浙江省中医院的病床上5个多小时,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当天傍晚,这些宝贵的造血干细胞被送往河北。
连打5天动员剂,她选择默默坚持
在经过长达半年的配型及检查后,赵敏芬最终与白血病男孩配型成功。尽管家人劝说和担心,赵敏芬还是坚持要帮不幸男孩完成生命的延续。
1月26日,按照之前的安排,赵敏芬在临海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从台州临海奔赴浙江省中医院,进行采集前的准备。医院血液科干细胞采集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宇介绍,采集造血干细胞前,捐献者需要打五天的动员剂,直到第五天才能进行采集。
据了解,以前老方法采集造血干细胞,是将采集的针管直接插入捐献者的脊椎,痛苦程度和危险程度都很高。如今采用从血液中分离造血干细胞进行采集,但由于平日里我们血液里的造血干细胞含量非常低,所以必须通过注射动员剂来增加血液中这一成分的含量,方便仪器提取。
赵敏芬一天要接受2次动员剂注射,早晚各一次。尽管相关资料显示,动员剂的副作用发生几率很低,但作为一种药剂注入人体,有些人还是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反应。
“第一天打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有点头晕。后来的几天,我的腰有点发酸,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多走动,这种不适感才慢慢淡下去。”尽管这样,赵敏芬还是按时到医院注射动员剂,“相比一条宝贵的生命,这点不适感微不足道。”
平躺310分钟不能动弹,她成功完成干细胞混悬液提取
1月30日早晨7时45分,赵敏芬接受了最后一次动员剂的注射,8时20分,她在病床上平卧,医生将一支采血针管从赵敏芬的左臂接入,另外一支针管则插在右臂:血液从左臂流出,经过一台仪器将造血干细胞滤出,然后将剩余的血液和成分通过右臂输回赵敏芬体内。
相比以前的老方法,现在的血液中提取造血干细胞的方式,让捐献者少受很多痛苦,但因为要从体内慢慢提取到上百克的“有用物质”,整个提取过程会很漫长,捐献者全身的血液要在仪器上反复过滤无数次。
“躺好后,我就被告知不能动了,连挪一下都不可以,更不要说转身了。”昨天晚上,钱江晚报记者与赵敏芬对话,回忆起采集时候的辛苦,赵敏芬对自己能坚持到底显得有些自豪。“刚开始躺着还好,就跟睡觉休息一样,但是一直保持这种姿势不能动,过了一个小时就有些吃不消了,感觉腰背都僵硬了,但是我反复告诫自己,不能动,千万不能动啊。”到后来,赵敏芬全身都是发麻的状态,完全感觉不到自己哪个部位是哪个部位,“后来征求了医生的意见,我只有手指可以稍微动一下。期间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在轮番帮我做些局部按摩,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最终坚持了下来。”
一直到下午13时30分,赵敏芬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工作才顺利结束。此次捐献共耗时310分钟,也就是5个小时10分钟,比赵敏芬自己预计的时间要长一些。总共采集了132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病孩母亲给她写了感谢信,她希望早点返回单位工作
在采集开始的头一天,白血病男孩所在医院的医生从河北赶到杭州等候,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毕后,河北医院的医生就带着“希望”登上返航的飞机。
就在河北医生们过来那天,白血病男孩的妈妈委托医生带了一份亲笔书信给赵敏芬。
“在千千万万人群中有位有缘人能给孩子第二次生命,带给了孩子活下去的希望!虽然大千世界我们各居一方,但是您那无私的爱还是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您的无私奉献让我们孩子的生命得到延续……”在赵敏芬的病床前,志愿者为她念了这封感谢信,信中内容字字含情,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1月31日上午,赵敏芬将和陪同她的临海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一起回台州临海。经过半天的休息,赵敏芬显得精神了很多。
“我现在没啥事了,除了偶尔还会有点腰酸外,其他都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我身体好着呢,恢复得很快。”赵敏芬笑起来阳光可爱。
为了这次捐献,相关部门帮赵敏芬向其所在的台州医院争取到了15天的假期,除去准备工作和捐献的几天,赵敏芬还有10天左右的时间可以安心休假。问及她接下来的假期打算,这位姑娘的回答让人跌破眼镜。
“我想回家再休养一两天观察下,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早点回单位工作了。毕竟年底了,工作很多很忙,要我一个人在家闲着,我也不会安心。”
赵敏芬是浙江省第39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达241万人份,累计捐献7002例。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