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邮政储蓄邮政储蓄台州支行农业银行台州支行
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文化
近千族人聚居共灶
2017年11月25日 来源: 台州晚报

  

  黄岩上垟沈岙村流传合族和睦的历史故事——

  永乐皇帝旌表的“义民”

  蔡智榥,字元亓,黄岩上垟锦川(沈岙古名)人,布衣。唐代蔡均因黄巢之乱举家从福建长溪航海至台州黄岩之西乡,筑室而居,为锦川蔡氏始迁祖。蔡氏祖上名人有南宋理学家蔡梦说,南宋台州十大儒之一黄超然是其门生。蔡元亓为锦川蔡氏第十九代孙。据传他得了银坑流出的银冬瓜,一日一个,遂成黄岩西部首富。其实这只是传说,成为首富是蔡氏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成果。此时锦川蔡氏家大业大,已有良田千顷。

  布衣蔡元亓却有一个做大官的朋友,洪武三十年(1397)进士黄淮,他是明朝内阁初创期间的重臣,官至首辅。永乐皇帝朱棣召见黄淮,询以政事,黄淮据“靖难之役”后的形势和政局,阐述了自己的见解,颇合明成祖旨意。朱棣“靖难之役”打了三年多,军费开支巨大,迁都北京更是劳民伤财,弄得国库空虚,遭遇金融危机,官员薪俸往往以实物代银。

  永乐皇帝询问黄淮如何解决财政困境,黄淮向朱棣推荐好友蔡元亓入京面圣。据传蔡元亓当即捐了三十六稻桶银子。“稻桶”,过去水稻脱谷粒用的农具,高近一米,直径约一点五米。三十六稻桶银子,形容蔡元亓所捐银子之多。但他捐了银子又不愿做官,于是永乐皇帝下了两道圣旨,旌表他为“义民”。地方政府亦赐一牌坊表彰他。

  于是,锦川就有了两道半圣旨坊。后来,黄淮撰写的蔡元亓墓志铭幸存在黄岩县志,它详实地记载了这位为和合文化身体力行的历史名人平凡而难能可贵的功绩。

  合族近千人聚居共灶

  中华和合文化历史悠久,表现形式多样。比如浙江浦江郑氏,自南宋至明代,合食义居15世历三百多年,屡受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赐称“江南第一家”。

  黄岩上垟也有一个合族和睦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就是蔡元亓,锦川蔡氏有合家和睦的优良传统。七世祖蔡勉祖有两个儿子,大的叫蔡允钰,当了“学录”却被人陷害,弟弟蔡允卿时任杭州府教谕,把哥哥救了回来,当了天台教谕。兄弟俩在蔡氏家族中致力于团结友爱、和谐共处,开创了一族三百余人同居共灶的历史,使之成为蔡家的传统。后因兵荒马乱,族人四处逃散,合族同居共灶传统夭折。

  大明皇朝统一,局势安定,蔡元亓的祖父有志于重新聚族而居,不幸“壮志未酬身先死”。元亓父亲和叔叔合力谋划族人散而复合,终因百废待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蔡元亓天性孝友,有志继承先辈遗志合族和睦。他和弟弟蔡智诤重建锦川蔡氏祠堂,合祀祖宗神主,合近千族人同居共灶。这样,蔡氏一族又重新聚居在一起,走上共同致富、共创辉煌之路。

  兄弟俩还办起家塾,藏书万余卷,请来有名的先生,以训迪子弟,亲戚朋友,不是蔡姓的里人子弟愿意读书的也可入家塾读书。柔美的锦溪赋予蔡元亓宽厚仁慈、乐善好施的情怀。他不计较亲疏,即使素不相识的乡人找他救急,亦极力拯援,蔡元亓当了很多年的里长,做到不扰民把事情做好,得到里人的信任。

  雄伟的大山赐予蔡元亓明辨是非、刚正不阿的秉性。乡里有一少年顽劣不羁,却没有犯罪。县官不能容忍这样的“问题少年”,却又奈何不了他,县官就制造假案诬陷少年,希望给自己立威。蔡元亓认为对“问题少年”也要慢慢教化,不能用不法手段管教。“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他毅然为少年辩白,“由是憸人畏服无复异词。”乡邻有误解有纠纷都愿意找蔡元亓调解。蔡元亓为乡人树立了富而仁的榜样,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和合”的真谛。

  沿着黄岩长潭环湖公路,左边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右边是水光潋滟的长潭湖,极目远眺,蜈蚣山、寺山、牛山若隐若现。湖的南端,溯上垟溪而上,传说中的银坑、蔡元亓和两道半圣旨坊,把我带到了上垟乡沈岙。

  抬头望去,村口矗立着一块2米多高的大石头,上书“来远”二字,似曾相识,正疑惑间,一位70开外的长者,解说起沈岙的历史:古时,我们属来远乡。

  我从明万历《黄岩县志》上看到,沈岙古称锦川,因锦溪得名,明时属来远乡。深入锦川腹地,蔡元亓从明代走来,一个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合族和睦故事——

标签: 族人 聚居 和合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杨群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