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你知道不?天台华顶竟是王羲之的“第二墨池”
2017年05月06日 来源: 台州新闻客户端

  浙江有“四大墨池”

  王羲之作为“中华书圣”,凡出生及光临地,多留有书堂、墨池、鹅池“一堂二池”。在《四库全书》中就有“墨池”相关文献1248卷,1837个词频,王羲之影响可谓深远。

  就浙东而言,绍兴兰亭之墨池影响最早也最大;其次是天台华顶墨池;复次是剡中黄罕岭王羲之终隐地墨池;第四就是温州墨池。

  

  王羲之像

  台州追忆王羲之墨池的诗

  台州追忆王羲之墨池的诗,始见北宋台州诗人杨蟠的《墨池怀古》诗:“书画尝闻晋右军,当时深遁乐天真。空山寂寞人何在,一水泓澄墨尚新。灵运也思轻印绶,季鹰还解忆鲈莼。高风夐古应相照,共是知几此避身。”那华顶墨池究竟建于何时?《明一统志》卷十一载:“墨池在華頂峰,相传晋王羲之游四郡時,有墨池在此。”永和十一年(355)三月,王羲之辞会稽内史,游会稽、临海、永嘉、东阳四郡,作有《游四郡记》,惜其早佚,未得其详。其实,王羲之游天台学书,应是东晋咸康(335—342)年间,其时妻舅郗愔任临海郡太守。二人均信五斗米道,均为书法名流,入天台访道学书,当在此时。但见证华顶墨池的诗篇已是南宋之时。据《嘉定赤城志》卷二十一载:

  华顶峰在(天台)县东北六十里,盖天台第八重最高处……中有黄经洞,绝顶东望沧海,弥漫无际,俗号望海尖……有葛玄丹井、王羲之墨池。(唐)李绅题云:“欲向仙峰炼九丹,独瞻华顶礼真坛。石标琪木凌天碧,水挂银河映日寒。天外鹤声随绛节,洞中云气隐琅玕。浮生未有从师路,空诵仙经想羽翰。”

  南宋台州第一部诗歌总集《天台前集·天台续集别编》卷四载宋代台州宁海诗人胡融作有《墨池》、《书堂》、《黄经洞》等天台诸诗。其《墨池并序》对研究王羲之华顶遗迹具有很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世传王逸少尝读书华顶,又有白云先生者。今从招手沿石磴而下,岩岫杳霭处,有黄经洞,先生之隐也。闻逸少尝与先生裂素写《黄庭(经)》于此,故名黄经(洞)。先生羽化,遗书多藏石壁。好奇之士,往往穷搜于崖广藤萝之间,今磴栈蒙翳,洞穴冥絶闻。有二虎乳子其中,寻之者自崖而返。墨池在绝顶右军书堂之侧。书传不载,得之野老云尔。”

  宋代已有右军书堂右军墨池

  从记载看,至迟在宋代天台华顶已有右军书堂、右军墨池等人工建筑。《墨池》诗云:

  “吾闻逸少笔,入手銛如戈。結庐在华顶,凿池派天河。书将鬼汗写,墨遣神手磨。掞藻卧白云,秃兎堆成坡。临池日月远,素流变玄波。咨嗟抚遗迹,寒猿啼薜萝。抟壁寻瘗鹤,入洞求换鹅。长松落青荫,石巘空摩挲。”《赤城志》卷二十八亦载宋代诗人陳白《墨池》诗云:“八重峰顶望群山,百谷东流去不还。惟有右军遗迹在,月波时落墨池间。”

  胡融《书堂》诗云:“右军本清真,名题列仙籍。朝披赤城霞,凭崖望南极。不读人间书,诛茅近东壁。松窗拂清霭,石架横野色。草圣天仙求,竹扇山猿觅。不有铁石心,敢迩虎豹迹。高歌振林木,上与霄汉迫。时有太一星,拥杖照几席。”

  又《黄经洞》诗云:“平生山水癖,遐往心独喜。采秀凌丹丘,忽遇白云子。腰剑苍龙活,野袂青霞起。邀我石洞行,共坐啖石髓。架有《黄庭经》,犹是东晋纸。粲若锥画沙,其字大如指。口传却老术(按:即返还功),长跪与进履。吾心在魏阙,焉得给薪水?”

  宋代胡融、陈白的四首诗不仅见证了宋代的天台华顶王羲之书堂、墨池、黄经洞的存在,又为如今恢复华顶王羲之遗迹的历史面貌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为给恢复华顶王羲之遗迹的历史面貌提供历史依据,谨节引唐宋文献以佐证。

  唐元和二年(807)三月,检校礼部尚书裴通与友人相邀游览剡中金庭观及王羲之终隐地旧居,登书楼、临墨池,因见旧居“书楼阙坏,墨池荒毁”,遂告知剡县宰王公,王公告知王羲之后裔,要其“理荒补阙,使其不朽”!于是写下名篇《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其略云:“有晋代六龙失驭,五马渡江,中朝衣冠,尽寄南国。是以琅琊王羲之领右军将军,家于此山。书楼、墨池,旧制犹在。至南齐永元三年(501)道士褚伯玉,仍思幽绝,勤求上元。启高宗明皇帝于此山置金庭观,正当右军之家。书楼在观之西北维,一间而四徘徊,高可二丈。墨池在殿之东北维,方而斜,广轮可五十尺,池楼相去东西计之,才可五十余步。虽形状卑小,不足以壮其瞻玩,而泰俭有守,斯可以示于将来!”

  

  飞鸟帖

  对书楼墨池作“三维空间”详述

  唐代裴通的《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对王羲之书楼墨池的高度宽度广度三维空间都有详尽的描述,对天台华顶恢复王羲之遗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明初台州学者陶宗仪《说郛》卷六十四上引宋吕祖谦《入越录》记载了绍兴兰亭宋代的情景:“遂穿松径至(天章)寺,寺盖晋王羲之兰亭。山林秀润,气象开敞。寺右臂长冈达桥亭,植以松桧。法堂后砌筒引水,激高数尺。堂后登阶四五十级,有照堂,两旁修竹木樨盛开,轩槛明洁。又登二十余级,至方丈,眼界颇阔。寺右王右军书堂,庭下皆杉竹。观右军遗像,出书堂径,田间百余步,至曲水亭,凿小池,云是羲之鹅池、墨池。曲水乃污渠,蜿蜒若蚓,必非流觞之旧。斟酌当是寺前溪,但岁久失其处耳。由曲水亭,穿小径、涉溪复出官道数里,买舟泛鉴湖,湖多堙为田,所存仅如溪港然。”

  吕祖谦《入越录》中的宋代兰亭虽比剡中王羲之旧居境况稍好,有书堂、更有王羲之遗像。但曲水流觞已是一条污渠。闻名遐迩的鉴湖,已经淤积“多堙为田”。

  宋代天台华顶王羲之书堂、墨池,至明万历(1573—1620)年间,在中国人文地理学家台州王士性《入天台山志》中只存王羲之墨池,已无王羲之书堂。取而代之的是李太白读书堂:“度莲花峰下,为华顶禅林。出其左三里,逾岭有王右军墨池焉。上为太白堂,堂废池存。余为建三楹,貌二公于中,颜以‘万八千丈峰头’。余挂二竹筒酒,蛤蛎百枚,持钲夜火冲虎迹而至。顾池中有巨石,呵冻蘸墨池水,为书‘昆仑’二字。昔王右军之来以许元度,李谪仙之来以司马子微,余何敢望二子,且使后人识‘昆仑’二字生于石上耳?”王士性《入天台山志》说华顶寺上左三里,有太白堂、王右军墨池,时已“堂废池存”。王士性为建太白堂三楹,画王羲之、李白像挂于其中。并于墨池中巨石书“昆仑”二字。突显了人文地理学家关爱故乡的人文情结。

  王羲之天台华顶开悟王子晋白云先生书诀后,通达“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形成了“把笔抵锋,肇乎本性”自具特色的书道哲学。王羲之书论深入至“道”、“气”、“阴阳”等中国哲学范畴,运用“润涩”、“劲峻”、“盈虚”、“起伏”、“近远”、“逸静”等系列范畴建构了“望之惟逸,发之惟静。敬兹法也,书妙尽矣”的书道哲学,既体现了魏晋玄学的思辨特征,又达到了“道与心通,心与道一”天台山和合文化的至臻完美的化境!其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即是天台山和合文化“天人和合”的完美体现!唐太宗李世民在《指意》中指出:“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方能“思与神会,同乎自然”。此亦是对《天台白云先生书诀》的最好诠释!

原标题:你知道不?天台华顶竟是王羲之的“第二墨池”

标签: 天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罗亚妮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