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师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督学。
庞丽娟,1962年出生于天台县,已出版著作14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1997年被国家教育部遴选为第一批“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和2008年分别当选为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和教育部等遴选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庞丽娟是恢复高考第一年进入大学校门的幸运儿,她选择的是北师大教育系实验幼儿园,一头扎进了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最基层。像饥渴的种子,她将根深深地植入幼儿园这块沃土中,生根发芽汲取营养。白天她与孩子们同玩同乐,仔细观察幼儿心理特点,琢磨教育规律;晚上孩子们离园后,她便伏案工作,写下观察日记,总结一天的思考,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日子久了,学者型的周南园长注意到了这位与众不同的年轻人。惜才爱才的老园长向系里极力推荐这棵好苗子。通过自身努力,1986年,24岁的庞丽娟前往伊利诺斯大学开始了她的留学。为了早日完成学业,她选修了比别人多一倍的课程,一年半修完了全部博士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导师与学校的赞誉。
1988年初,正当庞丽娟夜以继日地留学苦读之际,她接到北师大教育系的一封信,信中提到目前系里师资紧缺。尽管庞丽娟对导师的真诚挽留非常感激,也为没能完成博士学位而遗憾,但她还是毅然登上回国的飞机。
考虑到时代社会发展、儿童发展和教育实践的需要,庞丽娟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社会性人格发展与教育”和“教师与儿童发展”两方面课题上。她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类型、行为特征、成因及干预培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90年代后,庞丽娟进一步对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展开了全面而广泛的研究,包括社会性发展理论、结构、过程、影响因素、课程与培养方案等,对儿童研究和培养的内容涉及爱心、责任心、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自信心、自制力等方面。
经过几年的努力,她与她领导的课题组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原则、内容、方法上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发表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应邀在美国等地召开的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做专题报告,并应邀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介绍其科研成果。
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她一直关注教育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庞丽娟认为,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薄弱的环节,贫困地区困难儿童的学前教育应当成为精准扶贫的重点;她还关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师队伍问题,建议应该着力保障农村教师待遇,培养一支有一定数量并且具有较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育扶贫是消除贫困的长久之计。真的希望,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不会因为没受好的教育而变得贫困。”庞丽娟的梦想很大,她关心所有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她的梦想也很小,在每一条小小的建议里。
(综合新华网,原标题《庞丽娟代表:我是为教育服务的人》)
原标题: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