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推进医化行业“退转升”,推进火电、热电行业废气治理和工业有机废气治理,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扎实落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近年来,台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朋友圈里,我们把台州蔚蓝清新的美丽天空,叫做“台州蓝”。这几年,我们很高兴地发现,飞翔的鸟儿变多了,“台州蓝”出现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多。
数据
根据台州市环保局数据,2011年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51,较上年下降0.25,属良好水平,但市区化工恶臭污染仍时有发生。
2012年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39,较上年下降0.12,属良好水平。
2013年全年,市区空气质量(AQI)优72天,良195天,优良天数比例为73.2%。
2014年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AQI)通报中,台州在4、7、8、10、11等5个月中进入前十,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市区AQI指数优良率84.9%,其中优89天,良221天。
今年1-11月,市区AQI指数优良率88.7%,其中优87天,良209天,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位列全省第三。
案例
椒江医化园区转型升级,恶臭不再袭城
化工臭气袭城,曾是烙在无数椒江市民心中的深刻印记。
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逐渐壮大的医化产业,是椒江的支柱产业。
但是,医化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显。
2011年,椒江区正式启动医化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一场“以恶臭为敌,为生态而战”的环保大战拉开序幕,椒江区开始以严格的环境准入,倒逼园区企业转型升级。
4年过去了,恶臭逐渐淡出椒江人的记忆。据了解,椒江医化园区共有33家企业,至2013年,园区对26家工艺落后、产能低下、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医化企业实施协议关停,共退出高污染的合成、发酵中间体项目142个。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关停这么多的企业,需要做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回忆起与企业交涉的场景,台州市环保局椒江分局局长徐明初感触颇深。最终,还是政府与环保部门出面,一对一做工作,耐心分析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利害关系。
随着一大批落后产能企业退出,台州空气质量明显提升,据环保部门监测,2013年台州主城区恶臭发生率为4.9%,比2010年同期下降68.8%。到了2014年,主城区化工恶臭发生率为2.6%;2015年1月到10月,主城区化工恶臭发生率为1.9%,主城区恶臭发生频次和程度明显降低。
转型升级,不仅是环境保护的转折点,更是产业发展的新起点,椒江医化园区在经历转型的阵痛的同时,结合自身产业特点,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做大做强自身产业特点,让医化行业的产值有了新的突破,逐步焕发新的生机。曾经以“华东第一原料药基地”闻名的椒江医化园区,正逐步成为“绿色药都”。
据统计,2014年椒江医化产业产值达到93.4亿,而2010年,这个数字还停留在88亿左右。
“按照这样的形式发展下去,预计到2020年,椒江医化产业的产值能达到300亿元。”对于椒江医化产业的前景,徐明初信心满满。
点评
多措并举,“治出”台州好空气
近年来,我市空气治理工作的成效逐渐显现,空气质量正在逐步变好,在全国74个城市排名中,一直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空气质量变好,主要得益于我市积极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去年,我市发布并实施了《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2014-2017年)》,到2017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逐年提高,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18%以上。同时,还与各县(市、区)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在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继续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创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实施城区内大气重污染企业搬迁和关停工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开展工业污染治理,实施脱硫脱硝工程,开展工业烟粉尘治理,开展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全面淘汰黄标车,提升燃油品质;开展城市扬尘和烟尘整治;加强大气保护能力建设;开展农业大气污染整治。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