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乐清湾港区吹填和软基处理工程一部分。记者杨辉摄
站在乐清湾港区的制高点俯瞰,大片土地裹挟着海水向远方延伸。几年前,这片土地尚是一片无人问津的滩涂地,经过吹填和软基处理,这里已成为可以项目开发的平台。
乐清的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又是一个海洋大市,193.33公里长的海岸线,27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让乐清人将发展的目光投向海洋。几年来,乐清既开发又保护,一条“环境为先”的开发路子已经铺在脚下。
采用先进工艺实现污染零排放
2007年春,乐清湾一期南区围(海)涂工程开工。没有轰隆隆的山体爆破声,也没有工程运输车的来往声,跟许多大工程不一样,乐清湾围海工程进行得安安静静。人们能看到的,主要是频繁往来于海上的施工运输船舶。
“乐清湾的吹填,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工艺,体现的是污染零排放的设计思想。像‘竹网工艺在软基工程工作垫层中的应用’等成果都获得了国家级奖项。”乐清湾港区开发建设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胡宁统介绍说,工程采用真空预压联合堆载工艺,对新形成的陆域进行软基处理。简而言之,就是把已围起来的海涂填平夯实,形成具备让项目落地条件的陆地。
当时,在滩涂上进行作业并不容易。“滩涂上的淤泥含水量高达200%,飞鸟都难以立足,我们把这项工程称之为‘踩在豆腐上施工’。”胡宁统说。与此同时,乐清还面临着保护环境的“课题”。面对难题,乐清湾一期南区围(海)涂工程首次在超软基基础上采用土工织物充填袋装砂工艺,利用工程区附近砂源,就地取材。与传统的抛石施工相比,这项工艺可减少成本30%左右,工期缩短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所有填海施工都在海上进行,避免乐清湾周边山体开采,保护生态环境。
如今,相似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地,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东部新区区块吹填及软基处理工程即采用了真空预压技术。
巧用淤泥降低开发成本
乐清湾是一个深入内地的半封闭海湾,湾内水深港阔,岛屿错列,瓯江即在此出海。对港口而言,水深条件无疑是一个成为良港的必要条件。伴随着港区的建设,瓯江口的航道疏浚工程也在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乐清巧妙地将航道疏浚与吹填工程相结合,一举多得。
“瓯江口的航道疏浚整治,急需清淤取砂,这与围区吹填恰好可以互相利用,大大节约了工程的成本。”温州港乐清湾港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正剑说。
几年来,温州相关部门一直在为航道疏浚土与吹填工程相结合开展研究和帮扶工作,如瓯江口进港航道二期与半岛工程、鳌江航道整治与江南围垦、状元岙港区内航道与状元岙港区围垦等项目,不仅节省了几十亿元的工程资金,而且避免了疏浚土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像乐清湾进港航道一期竣前疏浚工程总疏浚量约130万方,其中乐清湾内就达到45万方,工程量巨大。”施正剑说。如果抛泥到外面抛泥区,则平均运距达25公里,工程造价大,而且不利于环保和航道回淤。如果将其运用于港区陆域的吹填,既解决了疏浚土的堆放,又解决了填充源。
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
去年年底,乐清湾港区开发又传来了好消息,继温州港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后,近日,乐清湾港区终于结束4年审批长跑,成功实现水陆域开放,取得了融入国际海运的一张“入场券”。乐清湾港区获批水陆域开放面积达54平方公里,开放范围之大在温州港口岸开放史上没有前例。
乐清湾本身天然拥有不少稀缺的海洋资源,有“地球的肾脏”之美誉的湿地。对乐清而言,开放的水陆域面积越大,保护海洋环境的压力也越大。
在乐清湾北部,有一座西门岛,通过科学考察和可行性研究,乐清市在此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保护区面积30.8平方公里。同时,西门岛的红树林区,是目前全国最北端的一片红树林,也是浙江省唯一的海岛红树林种植区。
围绕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提出的产业发展,乐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环境管理对策。从产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对进驻乐清港区的工业企业设置高门槛,以实现产业区生态化建设目标。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乐清通过规划和研究报告的编制、实施,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集约用海,以最小的海洋环境影响代价取得最大的海洋资源利用价值和海洋经济效益。
原标题: 乐清湾吹填工程:开发,环境为先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