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打磨、雕琢……朱仁斋熟练地转换手中的电磨、电钻等工具,准备将一块杉木树根雕成一个花盆架。看似简单的步骤,实际上藏着不少繁琐工序。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有的树根浑然天成,有的则需要后期加工塑形。”自从25岁时爱上根雕后,今年69岁的临海市白水洋镇前塘村村民朱仁斋,已经与各类树根打了40多年的交道。
七分立意
44年前,迫于生计的朱仁斋成了一名油漆工。此后,他的人生开始与木头结缘。
沉醉于自然的雕琢能力,有一定绘画基础的朱仁斋对根雕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逐渐痴迷。“那时没有师傅带,只能自己慢慢琢磨。掌握一定技术后,就开始免费替人雕。”
一开始,朱仁斋要到处转转,捡些树根回来创作。渐渐地,知晓他有这个爱好的村民,会把自己捡的木料送给他。
“制作的第一步,是要用高压水泵将树根冲洗干净。”然后,朱仁斋就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观察树根的形状,思忖着它到底像什么。
“有时候来来回回看了好几天,甚至十几天也不见得有收获。”在朱仁斋看来,构思立意很关键,这个环节基本决定了作品的整体形态。而根雕工艺讲究“七分天成”,也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立意应基于根材的天然形态。
两颗松树屹立,两只雄狮盘踞翘首,这块“高山之巅”是朱仁斋最得意的一件作品。刚捡到这块木料时,朱仁斋兴奋得不得了,“它那么大,长相那么好,并不多见。”
朱仁斋介绍,根雕“书圣王羲之”则是完完全全的天然之作,拂袖背手、仰面望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三分雕琢
七分立意之下,还要靠三分雕工。
朱仁斋的工作室内,摆满了根雕作品和半成品,一张方形的木桌上,电刨、电钻、电磨、磨光机等各类雕刻工具排列有序,屋外还堆放着未加工的木料。
“成品主要以花盆架为主。”树根清洗之后,朱仁斋就在这里雕琢他的根雕。一般尽量保持原状,刨、磨、挖去多余部分,脉络细节一步步清晰。最后,再刷上油漆提色,“完成一件作品少则十几天,多则个把月。”
白鹤笔挂、茶几底座,朱仁斋的家里随处可见根雕艺术品。从开始接触根雕到现在,他的作品加起来已经有上万件,最后只留了几十件精品,其余的或送或卖。
其中卖得最贵的要数“飞天”,价格标到了5000多元。“那本是一块连烧火都没人要的树根,我捡来后发现有几根类似于飘带的枝桠,就联想到了飞天。”经过朱仁斋的雕琢,这块树根由腐朽变为神奇,成就了它的价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会请朱仁斋为他们雕东西,创作之余,朱仁斋都会一一答应。
“艺术没有止境,自己会一直雕下去。”对于满意的根雕之作,朱仁斋会反复欣赏,“这也是一种享受。”
原标题: 朱仁斋:潜心根雕艺术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