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台州的一块风水宝地,碧山环抱,溪谷深广,峰峦叠翠,即使数九和寒冬,也是云雾缭绕,难掩层层绿意。
李白的一句“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道出了天台山独特的地理优势。
自古高山云雾出好茶。一杯清香四溢的茶水,在台州人的生活中,早已不是手中一杯绿色饮料,而是一种浸润到骨子里的悠长文化。在天台人的生活中,更是演化为可以创造财富的“植物黄金”。
近年来,天台县相继被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天台山云雾茶”获得“中华文化名茶”称号,并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为推进该县茶产业新一轮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台茶叶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有着优越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初有成效的品牌建设。县委、县政府有信心有决心做大做强天台山云雾茶,将之作为全县第一大农业产业来发展,作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的重要抓手,来推进和实现天台山云雾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此前一次天台山云雾茶品牌建设研讨会上,天台县委书记李志坚如是说。
推进政策扶持
打造一张天台茶叶崭新名片
历史悠久的天台山茶叶,始于秦、闻于汉、盛于唐、扬于宋,古老的产茶区在这里绵延了1800多年。但在随后的一段历史时期,它经历了茶园被毁、茶叶滞销的萧条期。
2005年,天台县“千吨万亩有机茶”工程启动,这为天台山投下了第一抹金色。
为加快推动有机茶工程建设,天台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老茶园改造、茶厂优化改造以及对通过有机认证和QS认证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与奖励。
2006年,天台全县共有7家企业通过QS认证,现代茶园面积也在此后以每年平均一万亩的速度在全县各乡镇扩大。至2007年,全县已形成了以有机茶生产为主,绿色、无公害茶叶为辅的产业新格局,打造安全、卫生、环保的天台山云雾茶和天台山云雾茶品牌,使天台县成为全国有机茶之乡。
2012年,天台出台《天台县推进茶叶产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其目标是充分发挥茶产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养生功能,挖掘天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把天台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生态高效茶叶生产基地。
“《若干意见》的出台,为加强天台山云雾茶品牌建设和生产技术装备建设,实现茶产业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天台县副县长戴世勇说。
《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科教兴茶战略,提高茶叶品质,全方位提升品牌核心价值,使茶叶成为首选的的养生饮品、商务礼品、旅游商品;实施资源整合,至十二五期末培育2家产值上亿元茶叶龙头企业,深入挖掘天台山茶文化内涵,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东亚地区有影响力的茶文化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建立由政府部门监管、茶业协会统管、茶叶企业自管的三级品牌建设管理体系,加大品牌推广与宣传力度。
通过5年努力,至2017年,实现天台高山生态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产值5亿元,产业延伸值达到1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全县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超过8000元;茶品牌建设更加响亮,把天台山云雾茶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实现品牌价值超过10亿元,使天台山云雾茶成为消费者真正放心和更具竞争力的区域公共品牌。
目前,茶叶产业已位居天台农业经济产业之首,成为天台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最重要来源。
实施产业优化
打造一张天台茶叶品质名片
正是一年茶香时。
沿着盘山公路直上华顶,迎面而来的就是郁郁葱葱的高山生态茶叶产业带。茶在林中,林饶茶,雾笼茶园,繁华点缀,景致独特,犹如仙境。
其实,像华顶这样的高山生态茶叶产业带,天台山共有5个,它们分别是三州5000亩高效生态栽培示范区、雷峰5000亩立体栽培示范区、泳溪3000亩有机茶生产示范区、白鹤万年山3000亩茶叶观光园区以及以街头镇为中心的万亩“天台黄茶”生产基地。这些产业带的平均海拔均在500米以上,各自开展绿、黄、红、白等多种茶叶的培植开发。
为了让茶产业健康发展,天台茶叶产业协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2012年天台县茶文化研究会成立,茶叶行业组织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县目前已拥有个人会员150多人,单位会员47家,专家顾问6名。
此外,以县特产站、协会、乡镇林业站为载体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将全县12个茶叶主产乡镇近6万茶农紧密联结在一起。
有了产业带,完善的市场体系才能令茶产业进一步优化壮大。近年,天台先后在雷峰、三州、泳溪、白鹤、万年山等重点茶叶产区建成5个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茶叶产区集散市场,在城区建成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的“天台山茶叶市场”。
除了本地市场,天台县也在不断拓展县外销售渠道。以甬台温为发展重点,开设县外天台山云雾茶专卖店43家,并积极向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发展,其中上海6万平方米的“上海蒂芙特国际茶文化广场”,就有着1100个商铺以及茶文化体验、交流和研究中心。
电子商务是天台探索茶叶市场营销的另一新兴途径。在淘宝、网上农博会、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天台分市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城、天台山云雾茶门户等网站上,都能找到产自天台的各类茶品。
现在,天台山茶产品已行销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广东、北京及韩国、日本等地,产销网络正逐年稳定。
加大科技投入
打造一张天台茶叶绿色名片
喝过天台山茶叶的人应该都有一个感觉,茶水入口清冽,论口感、论品相、论香气不输给西湖龙井。话说回来,天台茶叶之所以这么好喝,并受到东南亚各国消费者的欢迎,最终靠的还是茶叶本身的品质。
那么究竟要什么样的制作工艺,要沉淀了多少精华,才能孕育出这杯绿色、好喝的“佛天甘露”?
2009年,天台启动科技富民强县茶叶转向行动,先后在茶叶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茶叶机械化采制技术、茶树良种化工程等方面开展研究。
2012年,作为浙江省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实施县之一,天台又承担了茶叶新特品种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优质茶机械化采摘、名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和茶类降血脂与抗氧化系列健康食品产业化等五大项目课题的研究。
在此过程中,天台充分利用在浙国字号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科技人才优势,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为我所用的专家团队,着重对茶叶的种植、采摘、生产等环节进行研究和攻关,并进行示范推广,极大增强了茶科技的活力。
茶行业的行家们都知道,茶叶从鲜叶制作成干叶,要经过摊放、杀青、摊凉、揉捻、初烘、理调、整形、复烘、提香等多道工序的加工。用手工炒,容易发生夹生、发黑、变焦的情况。而采用连续化自动化的茶叶生产线,不仅能提高制茶效率,茶叶品质也更趋稳定,成色稳定。浙江天一茶叶就是全市首个采用连续化自行化茶叶加工生产线的企业。
走进天一公司,偌大的加工车间内大型机械运行环环相扣,电磁内热杀青机、摊凉平台、连续揉捻机、连续理条机、燃油烘干机和温湿控摊青设备等依次排开。
鲜叶在这头放入机器并铺开,再到那头烘干装袋,只需五六个人,彻底颠覆了原先茶叶加工厂的概念。用一个词语概况,就是“现代化”。
公司负责人陈帮营介绍,这套设备是投资了200多万元,县里给了资金补助,“它在省内乃至全国都算是最先进的。”
“原来的制茶摊青要一个晚上,等自然风吹过后才能做,现在全部机械化操作,上午采收的茶,下午开始加工,不多时就能做好。”陈帮营说,如果将这套设备开足马力,一天24小时满负荷运转,那么一天就能炒出一千斤干茶,人员减少一半,产出量反倒大了许多。
“不过,光快肯定不行,这套设备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模仿人的手工制茶法,按照天台山云雾茶传统工艺的加工要求,制作出品质稳定的茶叶。”陈帮营说,像天一茶厂制作的毛峰如果是用手工炒制,稍不留意,茶芽上的峰尖就会弄断,茶叶就上不了档次,而机械化地转、压、推等动作的方向、力度、快慢都比较稳定,因此才能保证毛峰的特有品质。
陈正明是横岭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天台最早响应肥药双控的茶人之一。
在陈正明的茶园,十多盏太阳能杀虫灯安装在各个片区,同时配置了一种简单有用的黄色粘虫板设施。“这个粘虫板一年要换好几万片,粘的害虫数量可想而知。”自从用了这样杀虫组合后,陈正明就没再用过农药。
据了解,天台自2012年开始大力实施肥药双控,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绿色防控技术,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加强防治的生态化管理,有效控制和降低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作为天台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茶叶产业已成为这一政策的第一批实施主体。
在位于泳溪乡的大志茶业千亩精品园基地,漫山茶园中,几人一组抬着剃刀般的采茶机来回走动。短短的数小时,十多亩茶园就完成了鲜叶的采摘。
公司负责人徐雷说,为有效解决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提高鲜叶采摘效率,公司从2012年开始就引入了名优茶机采项目试验。“该项目是我省茶产业提升转化工程的一个重点课题,目前公司已为该项目配备了20多台这样的设施,全是日本进口的。”
像大志茶业公司这样引入机采项目的公司,正在天台陆续增多。该县林特局工作人员介绍,茶叶的机械化采摘是现代大面积茶园管理的必然趋势,尤其在名优茶机采上,是缓解劳动力问题的主要途径。“对于这项技术,天台已多次组织企业到省内外参观学习,技术的成熟应用和推广,必将给茶园生产管理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拓展产业延伸
打造一张天台茶叶旅游名片
今年3月28日,正是春意盎然、茶芽萌动季节,来自四川省青川县政府考察团一行共10余人,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白堃元研究员的带领下,不远千里来到天台县参观考察天台黄茶产业。
考察团一行首先来到“九遮公司”的寒山逸品茶楼,工作人员为客人泡制了上好的天台山云雾茶请他们品尝,一杯香高清远的云雾茶让客人久久回味。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着云雾茶,一边认真倾听白堃元老师讲解天台山茶文化历史。
乡乡有茶田,村村有茶农。目前,天台全县涉茶人员达6万多人,茶园面积10.3万亩,全县9万余亩茶园全部分布在海拔500至1000米范围的山地上。28家茶叶加工经营企业星罗棋布,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达7家,茶叶专业合作社89家。全县茶叶年总产量达到2426吨,总产值达2.69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约四分之一多。
千百年来,茶香四溢的天台山吸引了无数远道而来的宾朋好友。
从三国时期的葛玄到陆羽《茶经》里转载的虞洪,从李白到苏轼,古时文人墨客的游记又成了今人崇古探源、寻访茶事的胜地:国清寺的千秋祖庭、茶风远播;万年寺的寻根问祖、荣西足迹;华顶山的韩日茶祖、葛仙茗圃;石梁的佛天雨露、罗汉供茶;赤诚山的洞穴清幽、品茗修身;紫凝山的紫凝十七水、破竹煮细茶;琼台仙谷的琼台细品茶、金庭洞天共问道;苍山顶的千顷茶海、如滴如沥,等等。
据统计,近十多年来,先后有20余个日本茶叶界和茶道界代表团来天台山访问与考察,或寻根问祖,或交流切磋茶艺。
特别是第七届国际无我茶会在天台举行,来自韩国、新加坡、意大利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组织的129位茶友组团参加,进一步提高了浙江茶叶与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了天台山茶旅知名度。
2012年,天台县举办了“中国天台山茶文化寻根探源国际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35位资深茶文化专家学者,与会整理汇编了20多篇11万字的天台山茶文化研究论文集。这些成果的问世,进一步确立了天台山茶叶作为“江南茶祖、韩日茶源”的历史地位。
期间,天台又开发出“罗汉供茶”、“清静祥和”、“茶禅一味”、“茶入民间”、“台山古韵”等茶艺表演。国内外游人在领略清幽别致的天台山水风光的同时,又能体会到内涵丰富、独特的天台山茶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天台茶文化旅游每年接待的中外游客已近30万人次。“凭借深厚的茶文化资源,天台正全力发展茶旅游,目前已开辟有葛仙茗圃、苍山茶海等茶文化旅游线路,每年前来赏茶、采茶、炒茶、品茶的游客络绎不绝。可以称得上是‘茶产业蓬勃发展,茶旅游欣欣向荣’。”天台县县长杨胜杰说。
原标题: 科技兴茶市 亮出新名片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