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年马上就到,尽管26岁的黄静(音)还是单身,但她早已经在朋友之间交换起红包。”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年根儿关注此事,源于中国的一股全民热潮——抢红包。
“外行”在看热闹之余也看出了门道。文章称,按照传统,已婚人士才发红包,如今这一饱含祝福象征的行为仍在继续。不过,最近的新潮玩法也让这一传统产生了旋风式变化:通过智能手机交换电子红包。
英国广播公司将这种变迁归因于现代社会转型,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在中国,以往过年挨家挨户拜年是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如今象征传统的春节也经历了剧烈的变化。”
“红”极一时祝福新方式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向“老外”普及说,红色信封里放入现金,这在中国就叫做红包,作为一种运气和祝福的象征,一般是已婚人士在农历新年发给父母、未婚人士以及孩子。外媒报道中,Red packets(红色包)及Red envelopes(红色信封)成了红包的对外注解。
报道称,科技让这一老传统发生变化,一些互联网公司被认为是其幕后推手。
文章指出,一些互联网公司在其在线聊天软件中,允许其用户通过其支付系统发送以及接收电子红包。而数据显示,仅仅在这一服务风行的24小时内,就有1800万元人民币进行在线转入转出。
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说,在中国,现如今用社交网络或软件发红包、抢红包成了朋友们之间传递祝福的新方式。2014年的数据显示,从除夕到大年初一,参与手机网络抢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000多个。
《经济学人》追溯说,从2014年春节至今,中国互联网上一个火爆的话题就是抢红包。一时间,每个网络用户都忙着刷屏,抢到1元的红包也贴上截屏向好友炫耀。
年味上“线”
串联陌生网民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注意到,中国社交软件大多增加了“抢红包”的应用内容,而这种新形式的红包带来的是便利——可以发给很多人,也可以单独发送给指定好友,同时还可以附上新年祝福。新加坡《联合早报》则注意到,随着网络红包的兴起,发、收红包已经不再局限于长辈和小辈间,更多地活跃在同龄人间,甚至在社交软件上的一条“接龙红包”,就能串联起互不相识的网民们。
对于“全民抢红包”热潮的掀起,报道认为,这变成了中国的全民娱乐,渐渐地成为中国人拜年、问候的一种方式。
而在韩国NAVER新闻网的解读中,劲头十足、俨然成为一种潮流的抢红包,已经慢慢地影响着中国人庆祝农历新年的习俗和方式。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甚至宣布,中国的传统红包习俗进入“数字化时代”。
评论称,抢红包的用户更多的是熟识的亲人、朋友和同事。在这样的氛围里抢红包,气氛更热烈,亲朋好友间的感情也更容易热起来。
CNN也看到以往受诟病的问题出现转变,抢红包让很多中国人的“荷包负担”减轻不少。报道称,对于年轻一族和未婚一族来说,春节收红包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随着中国在线交易和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发展,传统习俗悄然让位给了发展的新形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电子形式发送红包。
报道认为,如今的中国人日益钟情网上交易和电子商务模式,传统在与便捷的较量中退居次要位置。
送的是“福”
“发酵”出年味
围观“全民抢红包”的现象给中国传统习俗注入了全新活力的同时,外媒也探讨起中国有着怎样的红包迷恋,让抢红包一到年底就红极一时。
美国《侨报》发表分析文章称,在中国,赠送红包之所以能够“发酵”出年味,完全是由于这一传统习俗附加着一种特殊的文化仪式感。文章称,中国民间相传,红包最早起源于家家户户过年时放置于门口的一块红砖,以祈求新年好运。由此可见,红包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美好希望。如今,亲朋好友过年时以这种最新的方式互赠红包,送出的是对更融洽的关系和更幸福的生活愿景,年味则在这种愿景的催化下愈发浓郁。
对此,英国广播公司网站称,在中国,以往过年挨家挨户拜年是许多人儿时的记忆,现代社会转型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象征传统的春节也经历了剧烈的变化。
中国的红包在不少外媒的眼中,都已然成了年长辈分和年幼辈分间的祝愿。路透社援引经济学家史蒂夫·王的话称,随着人们在网上交易更加方便,进而渐渐扩大了用户基础,这种新兴的抢红包方式影响了老传统,让人们打破了以往的观念,这是创造性理念的一个很好的例证。不过,给红包的传统在中国始终是一种祝福的姿态。
-[外媒声音]
中国的幸运红包迎来数字时代。
——英国广播公司
微信为中国春节推出在线红包软件。
——法新社
中国2000万个微信红包装满亲朋好友的口袋。
——雅虎财经
中国互联网的红包服务引发商家“战争”。
——韩联社
“数额小的可以低至1元,所以也不会感到‘割肉’。抢红包让人如同痴迷游戏一样上瘾。”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
原标题: 外媒关注网上抢红包现象挨家挨户拜年习俗面临变化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