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灭垃圾河,清除黑臭河,犹如一阵猛烈的风吹过,在短时间内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水环境的改善,最终有赖于河道长效保洁机制的形成以及相关监管手段的完善。
“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地从管理制度、监管机制、组织机构、资金保障等入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河道保洁长效机制,可谓亮点纷呈。
临海大田首推“河长加警长”治水模式
今年1月份,临海市大田街道就开始实施“河长制”。根据河道的性质分别确定街道级、村级河长,对辖区内38个行政村145个河段进行包干,确定每条河的责任领导和责任人。
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田街道创新河道管理模式,率先实施“河长制”加“警长制”。街道“五水共治”办公室副主任陈云华介绍,除了每条河流都设立“河长”,其中5条主要河道还设立了“警长”,协助“河长”开展各项工作。
“河道警长制”是大田派出所为服务“五水共治”行动而量身定制的,包括重拳打击涉水违法污染犯罪、开展治水联动处置、加大河道巡防等工作。
今年上半年,有一村民向大田港河道警长徐永军举报称,一家机械公司涉嫌偷排污水。徐永军立即带领民警前去查看,发现该机械公司涉嫌直接将污水排放至大田港。当晚,该机械公司法定代表人被行政拘留。
举报人对于这次事情的解决表示很满意。他说,以前发现有企业偷排污水,都不知道要跟谁举报,但自从有了“警长”、“河长”,发现河面保洁不到位、企业偷排污水,打个电话就能找到“责任人”。
自从实行“河长制”加“警长制”的治水管理模式后,大田“五水共治”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老百姓一旦发现问题,一看立在河边的责任牌,就知道要找谁反映了。
路桥横街利用手机定位助力“五水共治”
为巩固“歼灭垃圾河”整治行动成果,路桥区横街镇通过信息化管理,采用GPS定位调度系统,实时监控和调度保洁人员,力促河道长效保洁。
横街镇党委副书记林媛媛介绍,横街共有镇级以上河道13条,配备了15名专职河道保洁员,但只有1名河道保洁专职监督员。一开始,保洁员常常出现偷懒的情况,如果光靠监督员管理,效率并不高。
那么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呢?该镇想到了利用GPS技术。他们和电信部门沟通,搭建了河道保洁信息化管理和数字化定位系统。
“这个系统不仅可以即时查询保洁员的作业路线、分布情况,还能帮助及时调配保洁员赶到需要马上清理的指定地点。”林媛媛说,监督员负责每天在这些河道之间巡逻,随时抽查保洁员的工作情况,并及时向监控中心反馈河道的卫生情况,调配附近的保洁人员前往清理。
杨华森是一名河道保洁员,刚开始他还存在侥幸心理,听说有检查,就突击一下,清理得仔细一点。“现在,就算没有定位,大家工作也都很仔细,连角落也不放过。”
目前,横街镇GPS定位调度系统已运行8个多月,不但在弥补原来管理工作中的盲区上十分有效,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力、财力的支出。现在我市其他乡镇,也相继采用了这种管理模式。
仙居418个村将“五水共治”纳入村规民约
今年3月,仙居县双庙乡上王村召开村民代表议事会,将“村民自家的垃圾自己清理,门前屋后的暗沟定期清理,保证不积污水。生活污水要纳入管道。保持清洁,节约用水”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
据了解,为让“五水共治”变成村民的自觉行动,使村级河道得到长效保洁,仙居县依托村民自治,率先探索把以农村治污为突破口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写入村规民约,倡导村民自己包清、包运门前屋后的生活污水和卫生垃圾。
据了解,该县418个行政村(社区)均已完成村规民约的修订。同时,建立“家庭治污责任田”制度,组织村民开展“挣工分”式的投工投劳,确定每户义务工作量,真正变“要我治水”为“我要治水”。
“五水共治”行动开展后,上料村村民王植斌和其他村民一起清理沟渠,投工投劳搞绿化。“以前村里环境很糟,水脏沟臭,村民都认为公共卫生不是自己的事情,也没人管。自从有了村规民约,每个村民都成了治水志愿者。”他指着屋前清澈弯曲的沟渠说,村里环境整洁了,“天蓝蓝,水碧碧,人养生,鸟休息”。
仙居县“五水共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小明表示,把“五水共治”纳入村规民约,让老百姓成为治水的主体,共同参与到治水行动中去,从而逐步改变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等陋习,河道也得到了长效保洁。
原标题: 河道长效保洁与监管机制初步形成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