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8月8日通车,椒江二桥已经顺利运营4个多月。这段时间里,椒江二桥双向共通过车辆近280万辆次,平均每天的车流量约为2.1万辆次。
为保障椒江大桥运营安全,9月20日起,椒江大桥及南北接线实施全封闭施工,椒江二桥成了许多市民过江的首选。期间,椒江二桥车流量明显增加,双向平均日车流量更是达到2.8万辆次。这段时间里,各部门对过江车辆进行了有效的疏导,收费站尽可能开足车道,联合各执法部门加强收费区域秩序维护,确保通行有序。
12月15日晚高峰时期,家住杜桥的李建开车从椒江二桥经过。“椒江二桥是双向六车道,即使在上下班高峰时期,车辆也基本能顺畅行驶,现在每天回家都不用耗费太长时间,比从椒江大桥过快很多。”
椒江区接棒建设椒江二桥
椒江二桥及接线工程既是省重点工程,也是台州迄今为止承建的最大单体工程。
2005年,市交通局开始为椒江二桥的立项审批奔走。经过3年的努力,椒江二桥终于得到省里立项。
立项后,紧接着就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椒江二桥建设指挥部究竟是由市里组织实施,还是椒江区组织实施。
“指挥部由哪里成立,一时间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椒江区交通管理局局长、椒江二桥常务副总指挥赵鸣说,前期椒江二桥项目的提出、可行性研究是市交通局在筹划实施,直到后期将椒江大桥实业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工程业主之后,椒江区才参与项目立项审批,但牵头的仍是市交通局。
“椒江区无论从人力、财力、技术等方面跟市里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赵鸣说,但椒江也有优势。工程政策处理方面一直是椒江区政府在做,且椒江二桥也是椒江区的交通工程,主要服务于椒江两岸人民。
最后,市委、市政府权衡利弊,决定由椒江区成立指挥部组织实施工程建设。自此,这项大工程就由椒江区接棒建设。
指挥部的“一小四大”
椒江区交通局成立的指挥部缺少大型桥梁建设经验,人才、技术也匮乏,压力很大。但在历时4年的建设过程中,指挥部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力求做到最好。
在概括指挥部的特点时,赵鸣用了“一小四大”这个新词,即小指挥、大设计、大施工、大监理、大咨询。
“我们选用了国内一流企业同济大学桥梁院的设计,设计力量达到一流水准。”赵鸣说,指挥部的目标是要“造一座最好的桥”,而施工力量、监理力量是大桥成败的关键,坚持提高招标门槛,施工企业的资质、业绩都很重要。
为更好地建造斜拉索结构的椒江二桥,指挥部领导先后到舟山金塘大桥、杭州湾大桥、青岛海湾大桥等地学习相关经验。
“指挥部还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智囊团。”赵鸣说,椒江二桥指挥部除了配有4名高级工程师和1名工程师,还长期聘任全国一流的专家和咨询单位,依托他们的集体智慧,及时解决工程设计、施工中的重大疑难问题。
同时,指挥部还尽力调动椒江区有相关经验的人才参与建设。高级工程师洪丽娟就得到过赵鸣的多次举荐,2009年2月,她上任椒江二桥的指挥部副总指挥。“她长期工作在施工一线,还曾参与椒江大桥、台金高速灵江大桥的建设,管理经验丰富,这样的人才要争取。”
追求工程质量一丝不苟
椒江二桥主墩桩基深达130至140米,并嵌岩3至5米,技术难度居全国前列,这也是最大的施工难点。由于椒江北岸地质岩层倾斜面倾角度极大,如何确保钻孔的垂直度成了椒江二桥桩基施工的最大难度控制。
“我们从未碰到过这样的地质结构,只有不断试验,寻找解决办法。”洪丽娟说,最终指挥部研究制订出一套完善措施:往地下浇注与岩层强度一致的混凝土,补齐短板,使得岩石倾斜度一致,再加重钻杆。
因为这一问题,工期足足误了一个月。“干工程是容不得半点骄傲和马虎的,我们要造的是高品质的百年放心工程。”洪丽娟说。
在建设过程中,最难的要数钢套箱的设计安装。钢套箱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基桩,减少船只碰撞基桩所造成的损害。然而,每个钢套箱净重850吨,30根基桩每根要一次性套进这个大家伙,并且要严丝合缝,做到各个部位精确无比,这并不容易。
由于主桥的梁部是钢混叠合梁,每个梁的单体重量达到420吨,按照原计划安装工艺需要跨越两个台风期,如何解决抗风问题也是椒江二桥建设者们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指挥部带领技术团队成立了课题组,改单节段吊装为双节段吊装,有效缩短了工期,避开了一个台风期。此吊装工艺也成为国内、甚至国际桥梁建设史上的一个首创,为沿海地区同类大跨度桥梁解决抗风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原标题: 椒江二桥通车4个月运营顺畅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