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好的冷空气如约而至,只是强度较弱,加上空气湿度小,降水难以形成规模,只有浙西北和沿海部分地区下了点小阵雨。于是,杭州的空气质量指数走出了一条抛物线——
早晨6点AQI是117,轻度污染;中午11点,AQI达到200,中度污染中的最高值;随后逐渐减弱为轻度污染;到傍晚6点,AQI只有45了,空气质量已是优。
这一天的变化都是冷空气带来的。
昨天凌晨,冷空气先遣部队慢慢靠近我省,先遣部队来的时候,风不大,但却把北方的雾霾都带来了。昨天中午11点,浙北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杭州的AQI指数一度到达200,为中度污染中的最高值。之后,空气质量一直徘徊在轻度污染。
而下午时,冷空气主体离我省越来越近,冷空气所带来的气场是强大的,它会把城市上空的雾霾全都吹散。尤其是昨天傍晚起,在冷空气影响下,杭州的西北风有4~5级,阵风6~7级。这么大级别的风,把雾霾吹到更南的地方去了。到昨天下午16时,雾霾主体吹到绍兴,绍兴AQI超200,达到重度污染。
接下来的冬季,这样的情况将会时有发生。
为什么雾霾最爱出现在秋冬季?
秋冬季的雾霾是怎么形成的?
记者采访了省气象局和杭州市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为你独家解读秋冬季雾霾的成因。
雾和霾,差别究竟在哪里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习惯于“雾霾”一起读,好像它们两个是一对孪生兄弟。
从视觉上,雾和霾都会让能见度变差,看起来白茫茫一片。但从污染角度,雾和霾差别很大,霾相当于空气污染,雾不等于空气污染。
雾是很多小液滴组成的,它的微观成分为水;
霾是大气中的尘粒、盐粒、烟粒等等固体的颗粒物组成,它的颗粒物非常小,比组成雾的小液滴还小,其中就包含那些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也就是常说的PM2.5。(见图1)
秋冬季,为何重雾霾高发
雾和霾原本都是自然现象,但如今人为因素构成了不可忽视的诱因。构成霾的元凶PM2.5,主要来自工业污染、汽车尾气、冬季取暖等等人为活动。也就是说,我们生活的周围,污染物其实一直存在着,只是浓度高低的问题而已。
秋季雾霾高发,就是污染物堆积在一起,无法有效扩散,浓度越来越高,视线越来越差。
为什么秋冬季污染物容易堆积形成霾呢,而春夏季要相对好一些?从气象条件来说,主要是少雨和空气流动性差。
下雨,可以有效冲刷污染物、洗净空气。可是到了秋冬季,我国雨就下得少了。
因为我国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从海洋来的偏南风温暖、湿润,而且夏季太阳辐射强烈,近地面空气不断受热而上升,上层的冷空气下沉,两者相遇很容易下雨。
秋冬季,从西伯利亚来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加之太阳辐射弱,空气不易形成剧烈对流,因而很少下雨。这样,秋冬季的天气就变得少雨又空气干燥,粉尘就很容易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
秋冬季风小,一般只有冷空气来了才会有西北风。无数次的实践证明,冷空气来临前反而空气质量会非常差。
逆温层,和雾霾是什么关系
空气流动活跃是吹散雾霾的利器。但是秋冬季空气流动不活跃,一团空气时常慵懒地趴在一个地方不动。这都是逆温层惹的祸。
在正常情况下,近地面的大气中,当高度越高时,气温是越低的,这个我们平时很容易感受到,比如一般山上的气温会比山下冷。因为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大气保温较差。
但有时候,大气垂直运动中,也会出现在一定的大气层范围内,高度越高、气温也越高的“逆温层”。(见图2)
逆温层往往出现在傍晚。夜晚没有了阳光照射,地面无法吸收热量,反而要放出热量,这种辐射冷却使得近地面空气迅速降温,而离地较远的空气虽然也在降温,却降得比较慢,由此形成了逆温层。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夏季雾霾少,而冬季雾霾容易高发的现象。冬天太阳辐射弱,地面散发的热气少,热气上升的高度就低,逆温层距离短,空气就堆在那里动不了。
逆温层一形成,完蛋了,轻的暖空气在上面,重的冷空气在下面,这个结构很稳定。于是暖空气就像一个盖子一样盖在城市上空,如果没有对流又没有大风,污染物全都被堵在城市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了雾霾。
住得高,也躲不开雾霾
央视十套《原来如此》栏目之前做过一个雾霾实验,当时记者搭乘直升飞机,在一个雾霾天实测长沙雾霾的高度。实验结果如上表:
这个结果表明:高度在300米以内,PM2.5浓度没有太大变化,超过300米后,数值有了明显降低,达到了良的级别。但即使在3000米高度,PM2.5数值仍然没有下降到0。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住得高就能躲开雾霾”的说法不成立。按照实验结果,要想通过住得高彻底避开雾霾,算一算至少要住到1000层以上的摩天大楼。
原标题: 冷空气带来雾霾又吹散雾霾 雾霾季,大风是把双刃剑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