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呼吁对师德失范行为更有效、更及时的管控,特别是加紧清理教育界“小圈子”文化和“老好人”主义对失德行为的滋养。
清除漠视道德的
小圈子文化
四川美院的知名副教授王小箭,在与两名女生进餐的过程中,不知何故,有些情不自禁,动嘴强吻了两名年岁相殊的女学生。其情其景被发至网络后,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变成了著名的“强吻男”,引发批评。
作为一名“久经考验”的老同志,非要亲吻年轻的女同志,特别是在大家都在吃饭的时候,这自然给人“添堵”。事件曝光之初,王小箭同志态度坚决,拒不认错,并创造性地将其解释为一种“连说带哄”的教学风格。院方处分后,他又很快服软认错。不过,随后他又抛出“老男人不在意那破事”的言论,实在令人怀疑其认错的诚意。
老教授强吻小女生,无论如何都不合礼仪,更不合一位教师的基本道德风范。但奇怪的是,王小箭本人对舆论批评表现出的大不以为然。难道在艺术界混久了,道德观念也前卫化了?更为离谱的是,王的一些同行、朋友乃至学生,也纷纷出列,为其打抱不平。这一现象提示,一些名人之所以言行怪诞,背离社会道德,一定程度上恐怕跟其所处的“小圈子”文化漠视社会道德的大氛围不无关系。
说王小箭失范于师德,不离谱。而“强吻”事件之所以能形成舆论效应,也和近期师德失范事件接连发生有关。科技部刚刚通报巡视整改情况,共有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万元,其中2人被判刑,4人被批捕。这些人中间不乏响当当的名教授。而就在“强吻”事件火热传播的同时,全国多个地方继续曝出教师性侵学生、虐待儿童的事件。这些事件,有的已经涉及犯罪,但存在着师德失范的共同特征。
我们并不能就此断定,教师群体的道德危机严重于其他群体。显然,资讯发达社会,更易传播师德失范案例。而少数教师失德,拖累了教师群体的集体声誉。但即便如此,仍需认识到,教师失德,对社会负面影响要远高于其他群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社会公认的法则,也是教师群体职业荣誉感的根源。有人说,在这个社会,教师和医生,是两大不可失德的职业群体,这话不无道理。从教师群体看,一方面,社会存在将教师树立为社会道德标杆的自然心理。某一个教师道德败坏的个案,很可能让无数人产生世风日下的悲观,进而对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引导。
另一方面,公民在最重要的青少年时期,教师具有巨大影响力。我们很难期望,一个道德败坏的老师,能给他所接触的学生带来多大的正面人格和道德影响。反过来,鼓励学生“为人民币加油”的老师,侮辱那些挣不到钱的学生的老师,跟学生索要教师节礼金的老师,很可能还没教多少知识给学生,却已经在学生心灵中种下拜金势利、寡廉鲜耻的种子。假如说自然界的森林,相当于地球的肺,不断净化浑浊空气,那么师德就相当于社会道德的肺,不断净化道德的空气。
由此,有必要呼吁对师德失范行为更有效、更及时的管控,特别是加紧清理教育界“小圈子”文化和“老好人”主义对失德行为的滋养。当前,对师德状况的管控,教育部刚刚划出了对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的“红七条”,并建立了问责机制。这很有必要。但也应该看到,很多师德失范行为,实际上不闹到动静太大,很多校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便成为新闻事件,往往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公正处理。比如此前北大历史系毕业生博士论文造假,即便已是如此证据确凿,数月已过,相关方处理意见仍未见下文。而厦大博导诱奸女学生之事,即便闹得沸沸扬扬,至今校方仍无一个权威说法。这说明,面对师德失范,从教育界本身,并未形成足够重视的大氛围,亦无足够可用的制度器具加以管控。
原标题: 清除漠视道德的小圈子文化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