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身运动成为一种热潮。图为市民参加我市首个全民健身周活动(资料照片)。记者牟永选摄
9月29日上午6时许,家住黄岩东城街道的章敏君来到黄岩永宁公园西边一块空地,和邻居们打起羽毛球。
“10年前,这里可是一块荒地,杂草遍地,后来有关部门将其开发,种上草坪、摆上休闲椅,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章敏君说。眼下,晚上一有空,她还会来到这里跳跳排舞、广场舞。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市民更幸福、城市更包容、社会更温暖。近十年来,我市各地紧紧围绕百姓需求,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市民物质生活逐渐变得富有,卫生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文化富民向基层群众延伸。
据市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5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634元。而2003年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36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359元(统计口径稍微有些不同,但也有可比性)。
百姓钱包越来越鼓
最近几天,市民张南飞正在对黄岩西城街道西江社区的一幢房子进行装修,准备年底搬过去住。
“这将是我们家第二次搬家,届时每个人会拥有近60平方米的面积。”张南飞说。近几年,有关部门不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他家的住宿条件也渐渐变好。10年前,他一家三口还挤在面积不到7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现在好了,不仅人均面积大大增加,而且连上厕所排队等尴尬问题也解决了。
近年来,我市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据统计,截至2013年末,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4.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达55.5平方米,相比2003年,分别增长60.6%和15.7%。
与此同时,市民的钱包也渐渐鼓了。201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5219.72亿元,比2008年末的2371.70亿元,增加2848.01亿元;比2003年末的1074.03亿元,增加4145.69亿元。
市民手中有了充裕的钱,自然会加大消费力度。2013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9.27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90.25亿元,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6.71亿元,与10年前的221.58亿元、31.86亿元相比,分别增长482%和360%。
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则继续增加。2013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洗衣机、空调器、彩色电视机、家用电脑拥有量分别为99台、205台、201台、118台,分别比2003年增加2台、101台、31台和71台。每百户农村居民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家用电脑拥有量分别达77台、97台、93台、59台,比10年前分别增加37台、47台、78台和51台。
社会保障更加给力
5月初,家住路桥桐屿街道的张芬芳被查出患有胃癌,后在浙江肿瘤医院等医院共花去医疗费近4万多元,现在累计报销医药费7000多元。张芬芳说,这多亏了路桥推出的新农合制度。
新农合,是一项由政府组织指导,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自2003年底首先在路桥区和其他县(市、区)各2个乡镇开展试点以来,目前全市农民参合接近100%。
为有效解决市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2013年,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3096家,床位达20072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53人,比2003年的1097家、11350张、3.22人,分别增加1999家、8722张、2.31人。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户厕普及率则从2003年的86.3%、66.1%提高到2013年的92.31%和92.79%。
社会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2013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1万人、122.32万人、219.15万人、76.94万人和89.53万人,分别比2003年增加104.58万人、92.72万人、200.14万人、64.59万人和57.46万人。为保障困难人员生活,低保资金投入也逐渐增加,2003年全市共投入3220万元,56751人受益,2013年共投入21227万元,60252人受益。
人人共享品质生活
“今天周六,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九峰公园玩。”2000年6月3日,黄岩区女孩王佳文在日记里写道,那年她11岁。而今年的国庆长假,她计划要带父母去日本旅游。
假日休闲的选择多样化,发生在王佳文身上的变化,不过是我市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03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6126元,相较十年前,皆增长了10倍多。去年,我市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22212元,农村居民的这一支出也有11426元。
2009年,台州火车站正式投入使用。南来北往的动车组,大大缩短了台州与周边城市的距离。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不仅为台州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更使得旅游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很多有车一族,选择在台州城郊的景点或农家小院里过周末。
休闲已经融入了台州市民的日常生活。黄岩亚历山大健身房,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晚上来此挥洒汗水;椒江的新华书店,每逢节假日便坐满了如痴如醉的阅读者;东南亚海岛游成为台州市民出境游的首选路线,中国旅行社台州分公司的人员告诉记者,传统的低价团受到冷落,舒适感成为首要因素。据统计,2013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493.37亿元,比10年前增加406.66亿元。
路桥区阳光单车协会,由自行车骑行爱好者自发结成,2011年成立之初有成员100多人,现如今已扩大了一倍。网名为“单影”的负责人介绍,该协会每周会组织两次夜骑活动,大家在骑行中锻炼身体,在骑行中见识美景,在骑行中结交好友。“骑单车是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加入我们的队伍。”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9月13日上午,椒江广场社区“邻居节”百家宴热闹开席。社区居民各显身手,煎、炸、烹、炒,数十道精美家常菜摆满菜桌,吸引着各方来客。社区主任阮敏秀说,这项活动对弘扬邻里和睦、融洽邻里关系有很大帮助。
文化活动进社区、综艺节目下乡……眼下,公共文化服务正成为一项备受城乡百姓欢迎的“民生工程”,也折射出百姓富足的精神现状和对幸福生活的殷切希望。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提供百姓精神食粮。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图书馆、文化馆各10家,分布在各个县(市、区)。其中,台州市图书馆藏书量占全市图书馆总藏书量近1/6,约46万册,每年人流量达100万。
每周,台州市图书馆都会针对不同人群,举办各类活动:童萌汇、计算机培训班、读书会等。“通过给孩子讲故事、跳舞等互动方式,让我更加明白家长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赵俊英说,自己是童萌汇的一名志愿者,这份工作不仅充实了业余生活,也让自己变得更有耐心和爱心。
如今的台州,城乡差距正一步步消弭。融进浓浓乡土味的“文化礼堂”,在广袤的田野上崛起,为农村百姓“种植文化”,打造精神家园。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建成文化礼堂181家,完成省重点文化礼堂建设任务数的163.1%。各村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传统文化资源,力求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在仙居县田市镇水阁村文化礼堂里,一片欢歌笑语。“我们老年人戏曲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乡亲们都很开心。”水阁村老年人协会会长张达土满脸都是笑。
在建设文化礼堂的同时,全市各地还大力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扎根乡村的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培养农村文化能人。
63岁的评书爱好者胡从德,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乡村大使”,像这样的“大使”在黄岩区有268位。这些“大使”不仅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经济文化一清二楚,还能用“顺口溜”、“三句半”等乡土文艺形式,将乡土文化悠悠送进百姓心田,富足百姓精神生活。
原标题: 奔走在幸福路上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