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杨善福坐在医院附近的公园里。
《好支书累倒工地负重伤千余名村民捐款表敬意》后续
再过几天,好支书杨善福就可以出院了。受伤后,他的恢复状况就一直牵动着潘岙杨村村民的心,每天到天台县人民医院探望的人接连不断。而躺在病床上,杨善福也牵挂着村里的事。他说,巴不得早一点起来,回去把村综合大楼建好——
手记
几次与杨善福接触下来,记者被他的实诚和善良所感动。
人们常说“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我认为,每个人的善良都是有原因的。这种原因或许有几分天生,但绝大多数与他成长环境有关。人都是感情动物,对人对事,有了感情才会有牵挂,有了牵挂才会有付出。
与杨善福的聊天中,他提到“家乡观念”一词。他说,自己是一个家乡观念很重的人,所以总想着自己的村子能变得好。在潘岙杨村采访,田间地头,沿路遇到的人一提起杨善福,都说“好”。为什么这么多人念他的好呢?他在年轻时候,就是个热心肠,村里很多人家都受过他的帮助。农村的生活很简单,乡邻间你帮帮我,我帮帮你。杨善福自幼贫困,早早分担家庭的重担,也受了村里长辈的关爱照顾,正是在这种“帮来帮去”的环境中长大。他在村支书任上做的这些好事善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家乡的报答,对乡亲的报答。
愿天下所有善良的人都有福。
村民都念叨着杨善福的好
近日,记者第二次来到潘岙杨村。
八九位老人正坐在公交车站牌处乘凉。大家说,现在每天仍然有小工来工地干活,但主要的活儿要等杨善福回来,大伙才知道怎么做下去。
一聊起杨善福,一位78岁的老人开口就赞:“很少能遇到这么好的人了。”边上的老人也纷纷接话茬,原来,村里的公交车站牌也是杨善福修建的。
潘岙杨村地处偏远,每天来往班车只有六七趟。过去村民们都在祠堂里等车。2008年老祠堂失火,杨善福见大伙儿只能露天等车,也没个地方坐,就自掏腰包,花了4800元建了公交车站牌。
村委杨爱飞带记者来到正在建设的村综合楼前。综合楼大门前有四级大理石阶梯。杨爱飞介绍,这四级阶梯村里原本打算花3000元浇水泥,但杨善福觉得用大理石更牢固,也更美观,硬是自己掏了1万多元钱,铺上了大理石。
家住村综合楼附近的老人王金凤看到《台州晚报》上杨善福卧病在床的照片,对记者说:“他受伤了我们心里很难过。照片上看起来挺精神,他现在能坐起来了吗?”
杨善福也急着想回村里
躺在病床上的杨善福,也放不下自己的牵挂。
杨善福住院后,村干部去医院探望他。不料杨善福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怎么办?医生说至少要住院一个月,一个月都不能回村里干活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关注潘岙杨村,他说自己心里既十分感动,又倍感压力。
由于右手包扎着纱布,杨善福平时挂针都在左手背上,针扎多了实在不能再扎,这几天改为口服用药。他笑笑说,现在感觉也不怎么疼,就想着早点回村继续搞综合楼。他帮村里申请了5万元的居家养老项目,正好在综合楼里头,9月份就要验收。
杨善福的小学时代就是在村里的祠堂里度过的。潘岙杨村的老祠堂在当地小有名气,据说是当年祖辈倾尽物力、财力,花费13年时间建成的。小时候在祠堂外头乘凉,杨善福从老人们口中听了“百花娘子”、“小岩门”等传说,至今记忆犹新。就在前几年,杨善福托堂兄杨善听写了一本《潘岙杨风物传奇》,印刷了2000册,宣传村里的旅游和文化的建设。
就是抱着对儿时村庄的这份深深挂念,杨善福从上海回乡当村支书后,多次自掏腰包,带着村民兴建村综合大楼,在里步溪上建新桥。
桥建好后,村民们很高兴,一起给桥取名字。有人说叫善福桥,也有人说叫享福桥,诸如此类,都想要把杨善福的名字带进去。杨善福最后起了“黎华桥”。他说,黎是黎明,是天快要亮的意思,希望潘岙杨村越来越好。
杨善福说,自己的想法很简单,“要么不当村干部,当了的话,就要做出点事情来,留给下一代。”
杨善福的潘岙杨村未来图景
在潘岙杨村综合大楼的施工场地,记者看到,一楼居家养老的房间已基本完工,今后大堂还将搭起戏台子,让村民们有个看戏的地方。
据与杨善福共事多年的余启平介绍,每年清明前后,是村里主要的茶叶交易时期,杨善福打算在综合大楼里设茶叶交易市场和加工厂。
杨善福设想,综合大楼应该是集村民的居家养老、休闲娱乐、茶叶交易、乡村旅游以及文化礼堂为一体,既让村里人有个闲来可聚的地方、带动村里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又能把村庄的文化流传下去,让更多人了解潘岙杨村。
与杨善福聊天过程中,他谈及最多的,还是怎样把村子的未来建设得更好。比如他在上海开店时,附近有一座桥,他觉得很好看,回乡后在“黎华桥”的建造上,他的一些想法就来自那座桥。
原标题: 情到真处是牵挂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