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许海峰收藏的两种“花钱”。
□记者 蒋韵 文/摄
几千年来,虽说“钱”的形制、样式、品种形形色色,用途却是大同小异,当然主要功能还是流通和交易。不过在古钱界,“花钱”算得是一朵奇葩,虽然也称之为“钱”,形状也像钱,却不能当钱使用。“花钱”是古人用来表达祝福、辟邪等愿望,或佩戴、把玩用的一种民俗钱。
近日,记者采访临海古钱币收藏家许海峰,让他带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花钱”之美。
“花钱”不能花,收藏有意义
许海峰今年53岁,是临海收藏协会的一员。对于收藏这件事,用“胃如饕餮”来形容许海峰再合适不过,铜镜、瓷器、玉器、家具等,他都有所涉猎。不过,要说到收藏最多的,那肯定是古钱币。
30多年前,机缘巧合下,许海峰收藏了第一枚银元,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如今他收藏的古币已有几千枚,不乏各代的精品之作,其中,“花钱”是他的最爱。
“‘花钱’源于汉唐,盛行于明清,在早期是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许海峰介绍,“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属于钱币中的非正用品,不用于市场流通,与现在的纪念币类似。
说起“花钱”,许海峰打开了话匣子,“这枚是吉语钱,钱上铸的吉语比如福禄寿禧、龟鹤齐寿等都是寄托老百姓美好愿望的;这枚是生肖钱,一面为十二地支,另一面铸有所属生肖动物;这枚是辟邪钱,古人认为佩戴它能够压服并驱除那些邪神、鬼祟……”
他介绍,“花钱”种类繁多,用途也是各不相同,诸如开炉、镇库、馈赠、配饰等都要铸钱;按材质来分,“花钱”以铜为主,而金、银、玉、铁、木等做成的也都有;在工艺上,又分浙炉、苏炉、赣炉等。
许海峰一边说,一边摆弄“花钱”。问起收藏“花钱”的初衷,他笑言,原因无他,只是觉得它很好看。一有时间,许海峰总会四处“淘宝”,多年收藏下来,他也是战果颇丰,“具体收藏了多少枚“花钱”没统计过,单种类来算就有100多种了”。
每一种“花钱”都有一个故事
在许海峰看来,“花钱”之美,美在其形态,更美在其背后的民俗和文化。虽然“花钱”在货币流通史上无足轻重,但对民俗研究来说,它是弥足珍贵的研究史料。
许海峰向记者展示了几枚他比较珍爱的“花钱”古币。
记者看到,其中有一枚异形“花钱”,形状类似于葫芦,正面写着“春至人间花弄色”,背面是花朵和枝蔓的纹饰。
“‘春至人间花弄色’一词来源于元代王实甫所著的《西厢记》,应该说,这是一枚取材于古代爱情的‘花钱’。”许海峰介绍,它反映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
“这几枚是‘山鬼’,属于辟邪类的‘花钱’,在‘花钱’中是比较典型的。”许海峰介绍,山鬼即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到正神之列,所以也被称为山鬼。自古以来,山鬼都是以正义、高大的形象存在,铸有山鬼纹饰、铭文的各种器物也多被人们赋予护佑和辟邪的作用,其中的“山鬼花钱”,因其小巧轻便、易于佩戴,成为人们最青睐的一种配饰。
许海峰说,“山鬼”从唐朝一直到民国,都有出品。由于数量多,收藏界一直有“山鬼无精品”一说,不过,他并不认同这个说法。
“‘花钱’珍不珍贵,得看它是否满足珍与美的标准。”他告诉记者,他收藏的“山鬼”中,其中一枚是宋代的铜质“山鬼”,形大而厚重,因为年代久远存世量极少,另一枚是银质“山鬼”,厚4厘米左右,中间镂空,钱文精美,工艺精湛,“这两枚‘花钱’非常罕见,至少我现在为止还没有见过一样的,而且品相完好,可以说是‘山鬼’中的精品。”
花钱买“花钱”,莫花冤枉钱
“花钱”种类广泛,文体、图案不拘一格且工艺复杂精美,近年来逐渐受到钱币收藏者的青睐。各类“花钱”在市场上价格频频唱高,成为古钱界的一匹黑马。
许海峰说,普通“花钱”成交踊跃,价格稳中有升,千元左右的为多,几百元的已经很难寻觅,有些珍品价格就更是有市无价,一枚拍出几十万元也不稀奇。
哪里有高价哪里就有造假,当“花钱”的价值不断显现的时候,“花钱”市场上鱼目混珠的事情就多了。那么,该如何鉴别呢?
许海峰介绍,一要看工艺和铸造方法,不符合当时铸造工艺的“花钱”可能是假的;二要看材质,明朝嘉靖以前铜钱的材质都是青铜,因含少量锡或铅,锈色发青白或红,之后才有了黄铜,如果发现有明朝嘉靖以前的黄铜材质的钱币,可能是假的;三是看包浆,老“花钱”流传多年,表面会有一层密实的黑色或褐色包裹物,造假的包浆则比较松,易剥落。
原标题: 神秘的“花钱”,你知道吗?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