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省文化厅近日公布2014至2016年度“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我市共有7地获此殊荣。
据了解,“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实行动态管理,3年评审一次,申报对象为符合申报条件的县(市、区)、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对之前已命名的“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进行重新审核、命名。
本次评选全省共60个单位入围,我市7地上榜,分别为:椒江前所街道(台州刺绣)和葭沚街道(送大暑船)、玉环县(摄影)和坎门街道(鳌龙鱼灯舞)、仙居(花灯)和朱溪镇(朱溪灯舞)、三门花桥镇(花桥龙灯)。
其中,椒江葭沚街道(送大暑船)、仙居(花灯)和朱溪镇(朱溪灯舞)曾被命名2011至2013年度“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此次上榜的台州刺绣起源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抽绣、拉绣、雕绣、镶贴等刺绣针法,逐步形成了独特风格,以独有的“雕平绣”而称誉海外。送大暑船是椒江葭沚一带的民间习俗。为保一方平安,遂决定在大暑节集体供奉五圣,并用渔船将供品沿江送至椒江口外,为五圣享用,以表虔诚之心。
玉环县申报的坎门鳌龙鱼灯舞源自民间的群体性的舞蹈艺术,参舞者借凭鳌龙鱼虾造型的彩灯道具和形象直观的舞蹈语言,表达渔民征服海洋的意志与丰收祈求,以其独特的海鲜气息流传至今,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此外,玉环的摄影历史较悠久,早在清代末期民国初年就有人从事“照相”。此后,玉环摄影历经了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广泛的社会基础。
仙居县申报的朱溪灯舞,是以动物造型为主体,配以户外、广场等活动场所进行动态表演的一种民间艺术灯舞,是仙居传统民间表演艺术之一。另外一项仙居针刺无骨花灯,整个花灯不用一根骨架,只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张黏贴接合,再盖上全用绣花针刺出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经13道精细工序制作而成。
三门县申报的花桥龙灯始于南宋建炎年间,活动一直传承至今,并在当代焕发光彩,深受广大民众欢迎。2007年,被分别列入台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及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
原标题: 我市7地获“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