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历史长河看,20年的跨度不算长,但对于台州开放型经济来说,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撤地设市的20年来,“台州制造”挺直腰杆“走出去”,大中小外贸企业“遍地开花。”
今天讲述的是一个老外贸人“二十年磨一剑”的故事,跟着他的脚步,让我们重走台州开放型经济20年来的发展之路。
【我的20年故事】
让“台州制造”走进世界每一个角落
罗昌国浙江绿田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8月中旬的台州,几场雨后,天气有了些许凉意。在路桥横街镇的绿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罗昌国。说起和外贸的不解之缘,这家大型出口型企业的掌舵人笑言,这是一段很长的故事。
时针拨回到20年前。1994年,罗昌国还在小打小闹地从事进口贸易,虽说是“进口贸易”,事实上他只是个二手销售商,和外商之间还隔着个代理商。
罗昌国发现,当时台州做进口贸易的企业不多,而做出口的更少,这让他隐隐生出来个念头:“台州机电类产品价廉物美,在国内外很有优势。为什么不自己搞实业,再卖给老外呢?”
闻“金”而动,对于这个嗅觉灵敏的商人来说是个本能。2000年,带着满腔激情,罗昌国开始创业。几十名员工、几台旧机器,几间租来的旧厂房,2002年,他的公司成立,生产发电机和柱塞泵(清洗机的前身),主要面向国外市场。
对外贸易 2013年,全市自营进出口总额为218.78亿美元,与1993年相比,年均增长28.4%,高出全省平均增速7.1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 2013年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比1993年年均增长15.5%。外资的引进有力地推动了台州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带动了台州企业创新提升。
境外投资 截至2013年末,全市累计境外投资项目数为478个,中方累计投资额为5.77亿美元;累计对外经济合作项目数为16个;台州企业已在5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投资业务。
作为这一行的新手,最初的这段路并不好走,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没有订单。这也不奇怪,十几年前,台州对外贸易市场刚刚起步,大部分外商甚至不知道台州在哪。如今不少响当当的台州进出口公司,在那会儿只能算是作坊。当时的外贸渠道非常有限,而广交会则成为大伙“突出重围”的阵地。
在罗昌国的回忆里,自己和广交会第一次产生交集是在2002年。为了赴会,罗昌国事前做了不少准备工作:没有经验,他去天台做外贸的前辈那里“学艺”;语言不通,就把稍微懂点英文的亲戚捎上;没有摊位,他也有自己的考量,大不了在外面发传单,把客人拉到酒店里再谈生意。
没想到,在广交会上一转悠,罗昌国有了意外惊喜:一位台州老乡表示愿意借出一小块摊位给他。摊位有了,罗昌国摆几个简单的架子,把展品放上去就算布完展了。
一支笔、一个计算器、一口蹩脚的英语,在租借的小摊位里,罗昌国赚到了在广交会上的第一桶金。
对于罗昌国的公司来说,2003年是一个真正的转折点。那一年,适逢全国缺电严重,对于主产发电机的“绿田”来说,这是个难得的机遇。发电机在国内畅销,公司因此站稳了脚跟。
谈到过去的20年,罗昌国说,台州对外贸易是一路高歌猛进,然而近年来,大环境却不很乐观,“未来台州的出口制造企业还是要找好自身定位,继续走品牌路线”。
“撤地设市20年来,台州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台州的开放型经济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张曦告诉记者,20年来,台州的开放型经济像是踩上了风火轮,在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境外投资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不过,张曦认为,撤地设市20年,台州的外贸虽处高速发展中却不无缺憾,“首先,进出口极不平衡,贸易顺差大的情况也未根本改变。其次,贸易结构还是不合理,其中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一直远远低于全国、全省水平,是我市外贸的一条‘短腿’。”
他还指出,在台州的开放型经济中,高新技术出口比重仍然偏低,自主品牌缺乏,各外贸企业低小散、核心竞争力仍然缺乏,这已然成为我市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张曦看来,对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台州经济来说,外贸强,则经济强;外贸弱,则经济弱。因此,弥补发展中的缺憾,找准发展的突破口,千方百计保外贸增长势在必行。
【数说20年】
【业界声音】
外贸强,则经济强;外贸弱,则经济弱
张曦 台州市商务局副局长
原标题: 20年:“台州制造”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