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时政 正文
全省宣传文化系统专题读书会观点综述
2014年08月19日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作出了科学概括。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央专门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凝聚共识,在行动上养成自觉,在培育上形成合力,在落实上完善机制,在宣传上贴近群众,也需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新的部署与推进。8月6日至7日,全省宣传文化系统专题读书会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深入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思想上凝聚共识

  胡坚(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十八大以来,他在公开场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论述达15次以上,尤其是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和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的讲话,被理论界认为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最全面最系统的论述。初步归纳,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重点阐述了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根基和本源、实现路径和方法、支撑和保障等四大方面。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知是前提,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注重针对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作出科学正确的解答。

  怎样看待“价值观建设自发论”。一段时间以来,在互联网上盛行这样一种观点:“西方国家并没有一个由执政党主动提出和建构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应该是社会发展自然形成的”。这种观点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事实。任何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都不会从天而降、自发生成,它需要有人提出、有人创造、有人践行。在当前国内外背景下,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所以,我们自觉提出核心价值观,是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思想发展规律的,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能照抄传统、也不能照搬西方”。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留下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完全可以沿用,不必重建价值观;也有人认为,西方价值体系成熟并具有普世性,可以“拿来主义”。这些观点也值得商榷。一方面,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精神血脉,必须积极继承,但随着生活环境、社会结构、经济条件的巨大变迁,许多思想观念、道德要求已与现实生活不相适应,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对区域文化产生强烈冲击,各国需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来倡导适合本国实际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和资本主义价值观,实现了两重超越性。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三个层面进行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个层面是国家应该追求什么,第二个层面是社会应该追求什么,第三个层面是公民个人应该追求什么。通过三个层次的相互联系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规范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

  怎样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习总书记指出:“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落细,就是要从细节入手,在理念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的针对性上做足功夫。落小,就是要从具体行为入手,创新传播方式、丰富教育载体、办实各类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涵养真善美。落实是根本,要切实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龚吟怡(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凝聚共识,强化定力,要有担当意识、使命意识。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担当意识。“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自觉增强担当意识,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常抓不懈。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定期组织回头看,分析存在问题,推广成功经验,在总结和继承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积极拓展内容、创新载体、打造特色,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凝聚力。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使命意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价值观的培育具体而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较之于经济发展等短期内能见成效的“显绩”而言,价值观培育成效的体现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只能算是“潜绩”。这就更加迫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自觉增强使命意识,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魄力和气度,“一茬接着一茬干”,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小成为大成、化量变为质变,引导人们不断地积累和养成符合我们期待的正确价值观,以良好的社会风貌谱就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新篇。

  陈越强(嘉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打造以规立德、以文养德、以评树德、以德育人的德治建设体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以规立德。着力规范公民道德,弘扬社会正气。深入实施《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道德教育、道德评议、道德引导、道德治理、道德宣传为抓手,开展道德领域专项教育和治理,规范公民道德,弘扬社会正气。以诚信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注重以文养德。充分发挥文化的教化作用,运用各种形式生动形象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精彩感人的艺术形式、易于传播的文艺作品、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进行宣传教育,使“24个字”真正潜移默化、扎根人心。

  倡导以评树德。典型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通过树立亲近可学的身边典型,示范带动形成群众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好氛围、好环境。以“最美”精神为核心,在各行业中选树标杆,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凡人善举”,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深化以德育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突出青少年这个重点,大力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真正成为青少年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

  行动上养成自觉

  吕建楚(浙江广电集团总编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广播电视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要更好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就必须牢牢把握“融合融入”的总体要求,努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做到善作善成、久久为功。

  着力提升宣传实效性。重点做好三个结合:一是与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加强主题策划,形成特色和热点,营造声势和热潮。二是与集团“五大品牌”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打造品牌活动、品牌主持人,使之成为高地和窗口。三是与健全“走转改”机制结合起来,创作更多“带着露珠”、“冒着热气”、反映核心价值观的新闻作品,增强舆论引导力。

  着力强化导向全覆盖。把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体现到广播电视宣传全过程,严格导向管理和播出审核,始终做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把价值观教育作为新进员工的“入门课”、采编人员的“必修课”、党员干部的“终身课”,更加自觉地成为主流价值导向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

  着力打造文化新标杆。立足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研发推出一批原创文化节目,重点培育《中华好故事》、《人文深呼吸》等人文节目,创新打造《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中国好舞蹈》等综艺节目,抓紧创制《一代天骄》等影视节目和百部“最美浙江人”微广播剧等,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核心价值观。

  着力抢占网络话语权。按照“效果好、管得住”的要求,加快新兴媒体建设的进度,下力气加强广电“红色网军”的培育建设,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动核心价值观宣传向新媒体延伸覆盖,不断提升网络影响力和话语权。

  臧军(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优秀文学作品犹如心灵鸡汤,给人慰藉润泽。要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应有作用,须做好“六个强”——

  强导向,坚持文学的正确方向。文学工作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积极引导作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笔下的故事和形象融为一体,通过作品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承载社会理想、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

  强队伍,提升作家的综合素质。强化德艺双馨、以德为先的行业标准,引导作家坚守文学精神,注重社会效益,始终把思想道德修养作为立身和创作之本,将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品格、向上的审美情趣内生于心,外化于作品。

  强阵地,营造创作的良好氛围。建设阵地、搭建平台、创新载体,让更多的作家在宽松包容、积极向上、担当责任的社会环境中创作文学作品。组织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学活动,让作家在活动中受到感染,激发灵感,潜心创作。

  强生活,重视作品的人民立场。作家只有走出个人小生活,深入人民群众大生活,走出书斋贴近现实接地气,才能使人们产生共鸣,获得启迪和力量。

  强传播,扩大作品的社会影响。积极运用纸质出版、网络、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传播手段,把文学作品与新兴传媒、影视动漫等对接联动,让优秀的文学作品走向世界。

  强创新,推进网络文学引导工程。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团结引导网络作家自觉坚守“四个底线”(作家责任、文学品格、道德风尚和法律法规底线)。

  陈建波(丽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在精神,推动在顶层,落脚在基层。在工作实践中,要着力解决好主体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要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层宣传部门的主体工作来抓,切实担负起重要职责,更加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这项工作。从方法途径上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宣传部门的重要职责。从基层宣传部门工作的现状上看,核心价值观工作是基层整合工作的有力抓手。作为基层宣传部门,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里,关键是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

  培育上形成合力

  龚吟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密结合浙江实际,把握认知认同、入脑入心、制度固本三大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创新、全民参与三个原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要避免“孤军奋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宣传文化系统一条战线的任务,更不是宣传部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取得成效。因此,要着力健全面向全民的常态机制,切实增强合力。

  要注重“协同作战”。坚持多管齐下,充分调动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实现齐抓共管,形成“大合唱”的局面。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其长,又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确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凝聚党心、民心的工程形成最强声势、最大合力。

  忻海平(舟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常、长上下功夫,做到有阵地有队伍,合力抓长期抓。

  培育和弘扬新区正能量,阵地建设是基础。加强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建设,加强对各类报告会、学习会、讲座论坛的管理,组织多层次的报告会、演讲会,把新区建设的愿景和路径讲清楚、讲生动、讲透彻,讲到干部群众的心坎里。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设专题专栏,文艺作品以“新区梦”为主题,讲述新区好故事,传递新区好声音,传播新区正能量。

  按照“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定位和要求,继续深化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使其成为基层弘扬新区正能量的核心阵地。要加强宣传文化系统队伍建设,合理设置机构,配足配强人员。加强对各级理论中心组成员、各级讲师团(宣讲团)成员、新闻发言人、网评员、乡土人才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充分挖掘和调动他们的潜力和作用,激发全体市民追逐新区美好梦想的信心和动力。

  落实上完善机制

  翁卫军(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在完善机制方面,杭州市3年多的实践证明,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关键。

  结合“我们的节日”,激活浓郁的乡土情结。坚持把主题实践活动与“我们的节日”结合起来,培育富有现代内涵的节日文化。

  融入“我们的文化”,唤醒植根内心的修养。充分挖掘杭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杭州市民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贴近“我们的生活”,追求润物无声的渗透。立足于城市生活,运用生活语言、生活符号、生活仪式等,影响公众生活方式。如挖掘利用运河学习长廊、组织“春风行动”等。

  倡导“我们的最美”,形成价值理念的共鸣。继续开展十大道德模范评选和“雷锋广场”活动,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树立光荣墙(光荣榜)。通过系列举措,让最美由盆景变风景,由风景变风尚。

  出台“我们的制度”,强化奖励惩戒的导向。把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体现到政策法规制度中,细化为市民文明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则等具体行为准则,建立健全见义勇为表彰、救治绿色通道、经济困难帮扶等一系列机制。

  用好“我们的媒体”,营造崇德向善的氛围。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把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主题宣传和舆论监督中,积极有效地集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胡菁菁(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要以弘扬“最美”精神、发挥“最美”效应为着力点,强化宣传教育,注重实践养成,完善机制保障,努力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政府层面,要健全“好人有好报”机制。针对社会上一些曾经做过善事的好人生活遇到困难,却无法得到及时救助和帮扶的情况,党委、政府要在加强组织协调、整合各方资源上下功夫,着力推动关爱帮扶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建立长效关爱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社会层面,要搭建“好人有好报”平台。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道德讲堂、道德榜、好人榜等阵地作用,通过广泛宣扬好人好事,在全社会树立崇德向善的导向;发挥民间道德力量,规范民间设奖,引导社会自觉评好人、学好人;发挥文艺的熏陶教化功能,编写编排好人文艺作品,扩大好人事迹影响力;强化社会生活礼遇,在就业、就学、就医、商业贷款、劳动保障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增强好人们的荣誉感。

  在单位层面,要形成“好人有好报”导向。各单位加强对好人员工的精神激励,在用人导向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予以培养和使用,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

  陈建波:宣传部门要积极探索完善管用的机制,加强考核指导力度,使培育和践行工作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推进领导责任具体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体现到各个领域,推动党委、政府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细化、具体化。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要建立健全能体现和反映核心价值观的法律制度和公民道德行为准则,使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借助于法律法规的力量,不断增强其在思想上的影响力、在实践中的执行力。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要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机制建设,以监督、评价机制的刚性要求,加强日常督查和定期考核,推动工作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

  张燕(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坚持从实处着力,知行合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制度刚性。

  以实打实的制度建立“硬约束”。要切实把“三个倡导”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治理之中,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

  以实在的激励形成“好人有好报”的正向效应。通过把各类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整合起来,加快构建省、市、县最高荣誉体系,从制度层面对典型评选、帮扶礼遇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给“最美人物”以崇高的政治嘉奖和精神荣誉,向全社会清晰地传递“好人好报”的价值信号。

  以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要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牌实践活动,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郑新浦(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加强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框架模式,构建一整套运行有效的制度机制、政策法规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要深入研究如何建立健全保障核心价值观有效落实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章,建立更具刚性的社会征信体系,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中,融入到家庭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规范中去,使广大公众真正成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主体。

  要深入研究如何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各类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去,落实到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生命力,从而强化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遵循,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共识。

  要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奖惩机制建设,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为,对遵守和奉行国家大德、社会公德和个人私德的楷模,如何采取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并加以宣传推广;研究如何在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征信体系中建立一定的惩戒和禁入等机制,真正体现好人得到褒奖激励,坏人得到惩戒处罚。

  宣传上贴近群众

  黄明辉(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既要把“三个倡导”24个字讲全面、讲清楚,又要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契合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更显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更易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从群众所熟悉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提炼宣讲主题,把宣讲融入到群众的文化心理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脉和重要思想源泉。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地的历史文化提炼宣讲主题,往往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只要我们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按照时代的要求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就能激活历史文化传统的生命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宣讲,把宣讲融入到群众的生产活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说教,它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如“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主题,本身就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反映了群众的需求,将两者结合起来讲,生动而不枯燥,具体而不抽象。

  结合身边的凡人善举开展宣讲,把宣讲融入到群众的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中。近年来我省“最美现象”大量涌现,这些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都应该成为宣讲的主题。这样的典型可信可亲可学。宣讲活动只有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才能找到源头活水。

  龚吟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擅长“讲故事”,更好地运用群众听得进、听得懂、喜欢听的宣传方式和途径,强调对等互动,讲求宣传技巧,构筑起全方位、广覆盖、立体化的宣传教育网络,进一步提升宣传工作的吸引力。要用活“新媒体”,运用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广播剧等形式,更加贴近受众的接受习惯,真正让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要打好“组合拳”,强化新闻媒体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强化理论宣传的学理支撑和导向带动作用,强化文艺宣传育人化人的熏陶感染作用,强化社会宣传覆盖广、接地气的传统优势,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社会环境。

  张伟斌(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就要落地生根,充分体现实践特色。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生活。要使之融入民众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之中,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形成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环境;将公民人格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培育富有现代公民人格精神的新青年;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城区、文明社区的先锋示范作用,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价值观的践行;聚合新闻、出版和文艺战线工作者的合力,借助大众传媒营造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良好氛围,弘扬主旋律,共促新风尚。

  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方面大有作为。现实迫切需要理论引导、价值导航。我们要加强学习、加强理论研究,多出有价值、接地气的研究成果,努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省落地生根提供理论服务。不仅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更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一方面,向基层群众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主动为基层服务;另一方面,向基层群众学习,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砥砺严谨学风,弘扬优良作风。

原标题: 全省宣传文化系统专题读书会观点综述

标签: 读书会 价值观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金子琳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