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关于退烧药副作用的消息,家长们一旦听说,都特别紧张。
最近,在朋友圈里,又开始流转一则消息:转自浙一ICU医生的呼吁,已经连续5个孩子因为服用尼美舒利退热颗粒去世。
尼美舒利是种什么药?使用的话会产生致死的严重副作用吗?真有5个孩子因服用该药过世?昨天,记者对这一传言进行了多方求证。
网传5个孩子因服用尼美舒利死亡
流传在朋友圈的这则消息具体内容是:“转自浙一ICU医生的呼吁:小孩发热不要用尼美舒利颗粒退热治疗,商品名瑞芝清,工作以来已经遇见五例这样的病人,发生瑞氏综合征,四个抢救无效死亡!昨夜又一个小天使离开,希望告诉有宝宝的朋友们,此药已禁止十二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再别到私人药店诊所听那些蹩脚医生的。”
这一消息让许多家有儿女的人唏嘘不已,也通过转发希望别的家长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不过,事实到底如何?
昨天,记者向消息里提到的浙大一院求证,结果ICU、儿科、急诊室均称未收到过这样的小患儿。浙大一院儿科主任梁黎教授说:“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如果有病情危重的小患儿,我们医院会多学科会诊,至今为止没有接诊过一例这样的孩子。”
会不会是别的医院接诊的呢?记者随后向杭州几家医院打听了一圈,结果发现不但没有这样的小患儿,连尼美舒利这种药医院都很少见到。
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表示,尼美舒利这种药医院里没有,而且已经好几年没用这个药了。其余几家综合性医院表示,这种药医院里很少进货了,因为临床上很偶然才会用这个药。
求证流言在全国有多个版本
记者随后发现,这则消息不但是谣言,而且是在全国各地流传的一则谣言,有多地版本。
通过网络搜索发现,从7月底开始这一谣言就以各种形式在全国各地传播开来。
消息的内容没有任何变化,都称小孩发热吃了尼美舒利颗粒退热治疗,导致死亡。唯一的区别是,发出这一呼吁的人的身份在不断变化:有的称“转自儿童医院ICU医生”,有的是“转自协和医院ICU医生”,有的是“转自南京儿童医院ICU医生”等。
最有意思的是一名为“王晓燕”的医生,陆续以“郑州市中医院”、“温州市中医院”、“厦门市中医院”、“佛山市中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等不同医院医生的身份,从7月底到8月10日,发出同样的呼吁。
很明显,这是一个被精心炮制的流言,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在看到这样有名有姓的流言后,出于温馨提醒的考虑,陆续转发,从而导致流言越传越广。
专家尼美舒利早已退出儿科用药范围
虽然这是一个流言,不过关于尼美舒利这个药,顺便也可以给大家科普一下,以免下次再被这些貌似权威的说法给蒙蔽了。
“尼美舒利早在2011年,就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令禁止给12岁以下儿童使用了。”浙江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吕良忠说,该药不光是儿童医院,连成人医院也很少用。
吕主任介绍,其实尼美舒利真正的临床用途是一种抗炎药,虽然也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但因为会带来肝肾损害,很少在临床上使用。
“早些年,退热的药很多,除了尼美舒利,还有安乃近等,这些药退热很快,但是副作用也比较多。”浙大一院儿科主任梁黎教授说,在2011年明确尼美舒利的副作用后,浙江省儿科已经不再选用该药了,不过,部分外地省份还会选用,因为该药退热快。
如果不慎使用了尼美舒利,会不会导致瑞氏综合征,进而死亡呢?梁教授说:“目前,医学界明确的是使用阿司匹林和瑞氏综合征有一定关联,虽然尼美舒利和阿司匹林一样是解热镇痛的,但是否有直接关联,还没有医学研究证明。”
所谓瑞氏综合征,是一种肝脑脂肪变性综合征,会出现严重的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至今为止,还没有找到该病的真正原因。所以,把尼美舒利和瑞氏综合征直接挂钩也是没有依据的。
梁黎和吕良忠两位专家,都一致向家有儿女的人推荐目前广泛使用的经典儿童退烧药,即“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但是提醒家长也一定要按说明书的推荐剂量使用,不能超量和长时间使用。
正确看待儿童发热
孩子发热,家长都很着急,特别是药物的选用上,更是存在一些盲区,浙大一院儿科主任梁黎教授给家长朋友们支招,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如果孩子发热了,首先要注意体温,一旦达到39度以上,就要吃退热药,不要等升到40多度了,才意识到要用药。
其次,不要太纠结于38度的体温,因为这个温度,是孩子自身免疫力在发挥作用的表现,抗病毒抗细菌的能力都在提高,所以不要因为温度没有马上降下来,就很焦虑。
再次,要找到发热的诱因,并在专业医生帮助下对症治疗,而不是仅仅靠退热药。比如有的孩子是因为咽喉发炎导致高热,有的孩子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发热,找到原因对症治疗,体温自然会下来。
最后,要注意家庭护理,当体温过高的时候,除了吃退热药,也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办法,比如用冷毛巾敷额头、多喝水,目的是防止过高的体温损害神经。
原标题: 5名孩子因发热服用尼美舒利死亡?记者核实发现这纯属谣言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