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推荐项目公示
近日,文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共有298项入选第四批国家非遗名录推荐名单,其中新入选151项,扩展项147项。我市共有两项目榜上有名,分别是天台县申报的《刘阮传说》新入选民间文学项,三门县申报的三门祭冬被列为农历二十四节气民俗中的一项,入选扩展项目。
刘阮传说
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刘阮传说》,是继《济公传说》之后,又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台州民间文学。它讲述了刘晨、阮肇两人入桃源采药遇仙、结缘成亲、回乡送别、重返桃园、修炼得道、悬壶济世、为民造福等一系列传奇故事。
“《刘阮传说》在汉代就在天台一带民间口耳相传,后经文人记述而流传更广。唐代以后,民间口头文学与各类俗文艺的改编相互融合,成为戏曲、曲艺、绘画、雕刻等文艺形式的题材,使这一传说影响更加广泛。”台州市非遗中心主任李秋宇说。
李秋宇告诉记者,《刘阮传说》之所以能够入选国家级非遗,与它的内容丰富性、故事多样性和流传范围广等有密切的关系。
“《刘阮传说》丰富了我国民间艺术的宝库,故事的神奇和浪漫色彩浓厚,人物生动丰满。”李秋宇说,它的故事以人仙的爱情为主线,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而且故事的传奇性与自然景物相互映衬,天台山的神山秀水孕育了这一优美传说,使传说更富有生命力。
三门祭冬
传达尊老爱老的道德理念
“农历二十四节气,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在世界文化民俗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李秋宇说,像清明、夏至等都是大家熟知的节气,以此来开展活动的也非常频繁,而三门冬祭则是在冬至举行隆重而庄严的拜冬祭祖民俗活动。
此次,三门冬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自文化部于2006年启动国家级非遗名录以来,三门县第一次入选该项名录评选推荐名单。
李秋宇介绍说,三门祭冬历史悠久,民间流传“冬至大如年”,“清明吃苦燕,冬至吃甜圆”之说。目前规模最大、形态最完整、传承最完好的其中之一便是亭旁镇杨家村的杨氏,祭冬拜祖已流传了700余年。
“三门聚族而居的特征,使这一民俗得以正常传承,并一直沿袭至今。三门祭冬目前依然是三门县各村落极其重要的祭祀和庆贺性节日。”李秋宇说,“通过三门祭冬,人们深切地表达了对天地、自然,与祖先的感恩之情,传达尊祖聚族的人伦大义,凸显崇尚祖德、尊老爱老的道德理念,实现聚族睦亲和谐相处的根本目的。”
国家级非遗名录
入选难度在增大
从2003年开始,台州就着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先后公布了五批共29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各县市区也相应地公布了县级名录。在整个浙江省,台州入选国家级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亦位居前列。
“台州有山地、海洋、平原等多种地域形态,多样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地方文化。”李秋宇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10大类,每一类台州都有相对应的非遗项目,这在省内都是不多见的。
李秋宇介绍说,此次台州两个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相对于前三批,这一批在申报名额上有所限制,每个省只能申报30个项目。”李秋宇说,而且随着各个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难度也在进一步增大。
据了解,十年来我市一直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队伍建设,命名了一批民间艺术家、民间艺术之乡、民间艺术特色队伍等。并且积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宣传和展示工作。目前,台州已建成黄岩翻簧竹雕艺术馆、椒江吴子熊玻雕艺术馆等代表性场馆,以此提高市民对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同时,积极参加各级非遗展示活动,组织台州非遗项目的国内外表演展出,建立文化遗产网站,出版研究性书籍等,取得了较好宣传效果。
原标题: 三门祭冬和天台刘阮传说入选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