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死大考”,能否重拾公众信心?
婴幼儿奶粉“最严”审查即将收官
对于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而言,被称为“史上最严奶粉新规”的换证审核目前已经进入了收官阶段。5月31日大限将至,将有哪些乳企拿到新证?“生死大考”又究竟考了哪些内容?整改投入会否导致奶粉集体涨价?
看不懂的“配方”和不靠谱的“奶源”是重点改变对象
《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中要求,5月31日之前完成对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换证审查和再审核。
16日,上海市食药监局公布,多美滋、晨冠、花冠、纽贝滋等上海4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顺利通过了此次的换证审查,4家企业提前进行了整改和改造,总投入超过1亿元。
重要的改变之一就是配方的减少。此前新规曾规定,企业不得使用相同的原料、辅料构成的同一种配方,生产不同产品名称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以前奶粉企业常常以配方升级作为借口,大幅涨价。”上海市民任先生说,而是否真的有升级,消费者很难发现。例如,自己就曾买到过一个品牌的两种产品,一个名为“双益组合”,一个名为“双益益生元”,听起来拗口,感觉上区别不大,价格却并不一样。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消费者常遇到同一品牌奶粉,不同城市价格不同,而配方和营养成分却没有本质区别。“企业有时会玩噱头,只对配方进行微调,就设置不同价位的销售策略,销往不同地区。”
上海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顾振华说,此次配方的精简,是专门组织了营养专家,对上海生产企业每一个配方逐一审核,不合理的或者成份功能相近的一律不予报备。其中3家企业原有300余种配方,现在分别减少至21、33、33种,产品配方和功能基本合理,另1家企业只有4种配方。
自控奶源也一直是奶粉生产企业的“短板”。此次细则中要求企业应当具备自建自控奶源,成为不少企业难以通过审查的“绊脚石”。
“大企业或拥有自控奶源,或长期稳定合作伙伴。”乳业专家宋亮说,审查后门槛提高,奶源不合格会被踢出去。但风险仍然存在,环境异常带来的疫情增加、或不明新有害物质出现,都有可能带来奶源质量下降,国家还需加强对新物种、新疫情等的研究和预防。
流程监管更为严格,企业必须将视频录像保存6个月以上
顾振华说,目前已经要求企业在仓库、脱包、投料、灌装等重点环节或场所安装视频摄像头,通过互联网实施远程实时监控。同时要求企业将视频录像保存6个月以上,以备执法人员在现场监督检查时可随时调取录像查看。
记者16日在上海食药监局的监管系统中看到,只需点击企业和车间名称,就会传回车间工人的实时操作镜头,方便监管部门随时抽检监督。
宋亮也说,大企业很早就已经达到了GMP的管理要求,小企业通过工厂改造,目前也达到要求。但问题在于通过审查后,小企业的GMP体系能否持续达标。“小企业即便是硬件跟上了,管理能否跟上?未来能否保证?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需要长期跟踪。”
此次细则中,对于追溯体系的建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企业做到使消费者能够从企业网站查询到产品标签、外包装、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等信息。
“目前,我们要求上海的生产企业还能实现所购买产品的原料产地及检验情况、以及该产品的销售地域或销售门店等的查询。”顾振华说。
细心的消费者可能发现,购买5月1日之后生产的多美滋、晨冠等品牌奶粉时,奶罐上多了一个扫描二维码的标志。记者17日也随机选择了四罐奶粉进行扫描,随后或跳转到输入批次的页面,或直接出现检测报告,就可以直接看到奶粉的原料来源、检测报告、成品检测报道以及销售领域或门店。
“从理想状态看,我们希望能追溯到最上游。”宋亮说,例如只要一扫描,奶源来自于哪个牧场、哪头牛,甚至这头牛的姓名和健康状态都能显示。但目前大部分企业想要实现还是比较困难的,能不能有效达到预期目的尚存疑问。
安全保险制度尚属空白,整改暂不会引发涨价
婴幼儿奶粉一直属于高风险品种,一旦出现问题,所导致的负面效应是巨大的。然而,消费者面对大型企业,不仅维权艰难,维权的成本也比较高。
顾振华说,此次审查后,已经在上海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全面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如果出现问题,消费者可以进行索赔,单个案例甚至可能赔偿40万元。
但这一制度目前在全国尚未大范围推广。宋亮说,乳制品的食品安全相关保险制度仍处于比较空白的阶段,目前尚未完善,消费者只能和企业艰难索赔,还有待补齐诸多空白。
对于此次生死大考,不少企业都进行了车间改造、硬件升级、系统重造,投入很大,不少消费者担忧,这会否带来婴幼儿奶粉的又一轮集体涨价?
16日,记者向多美滋、晨冠、花冠、纽贝滋等4家乳品生产企业负责人求证均被告知,将通过内部管理消化成本,或通过争取市场份额降低运营成本,这些成本不会被转嫁给消费者,近期内均不会涨价。
宋亮也预计价格不会上涨,整体来说反而可能进入下行通道。一是目前市场上奶粉供应非常充足,高于需求增长,生产产能也快速提高,甚至可能出现过剩;二是提价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会让品牌涨价有所忌惮;三是一二线城市趋于饱和,一线品牌深入三四线城市,会推出新品,走低端价格。
整改或是升级,严控或是淘汰,一切新规的指向都希望能提高消费者对国内奶粉的信心。然而,信心的崩塌只需片刻,但重建却需一砖一瓦。“公共信心最终能否恢复,评判者是老百姓。”宋亮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