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人作品
台州籍艺术家专访系列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3月28日讯(记者赵静 罗亚妮) 蔡建人,台州路桥人,笔名蔡瀚逸,现任台州市路桥区政协主任科员,台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是台州市路桥区首届、二届、三届、四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台州市书画院特邀研究员,其作品11件在国家级书法展中入展及获奖,80余件在省级书法展中入展及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内书画院、博物馆收藏,刻于多处碑林,其小传编入《世界名人录》(香港版)、《当代书法家传记》、《中国文化报——艺术人生》、《浙江省古今名人录》等。
蔡先生墨海遨游近五十栽,四体皆工,碑帖兼容,尤精行草书和隶书,对《张黑女墓志》、《石门颂》、《张迁碑》,颜真卿、米芾、王铎行书,孙过庭《书谱》、二王行草等用功最勤,他的魏碑中和而凝敛,元气内蓄,自成苍劲古朴之风貌,他的隶书古拙自然,宽博灵动,浑厚凝重,他的行草书虚实相生,大开大合,风骨内涵。
采访蔡先生,是一个阳光和煦的上午,蔡先生性格随和,气质儒雅,谈及学书的启蒙、风格的转变、书法与涵养、书品与人品的关系、子承父业的女儿,语气和缓,娓娓道来。
墨海沉潜绘人生
蔡先生幼年受父亲爱收藏字画的熏染,酷好翰墨。“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多娱乐,我一有空闲就混迹在老街的旧书摊中,一次偶然翻出本字帖,也不记得是何名字,只记得里头的字很美,就买回家试着临摹着玩,没想到后来竟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候是13岁吧。”
蔡先生笑着回忆,“初中时学校有书法课,老师会把学生作业里写得好的字圈出来,一张12个字我一般能得8、9个圈。同桌的男孩懒得写,每次都叫我代写,我给他写柳体,自己写颜体。有一次老师给他圈了10个圈,我只有9个,他还很得意地拿过来跟我炫耀。他高兴,我其实更高兴,不都是我写的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学习资料匮乏,字帖更是稀缺,只好东奔西跑四处去借,一次偶然从朋友处看到褚遂良的《倪宽赞》、米芾的《墨迹三种》及王羲之的《圣教序》,蔡先生如获至宝,不忍释卷。“字帖都是借的,一两个星期就得还,这么短的时间就算不吃不睡也来不及临摹。我就想出个办法,把字帖上的每个字都先一丝不苟地勾摹在白纸上,往往也要花上十几天的时间,一本字帖就被我完全‘拷贝’下来了,这之后就可以慢慢临摹学习了。”蔡先生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手稿,一本米芾的《尺牍》,黄皮的封面破碎了一个大角,内页的纸张已然泛黄,是用钢笔勾的,看着一页页精细的勾勒,笔者依稀可见蔡先生昔日对书法的挚爱。
蔡先生经历过文革,1976年到1978年期间,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街上随处可见大幅标语。蔡先生字写得好,总有人来找他写宣传语。“是那种一个字一米见方的大字”。说起练大字,蔡先生说;“那个年代宣纸和墨水用不起,一个大字下来墨水就要费掉二两。所以我特意找人做了几支刷墙的棕榈刷,刷子是方的,我让人改做成圆的。平时就趁着午休,爬到屋顶平台上,顶着酷暑,以地作纸、以水代墨练起字来。”
提及周沧米和陈振濂两位老师,蔡先生的语气显得颇为谦恭和感激,“刚开始学书的七八年,我走了不少弯路,直到1978年,有幸朋友带我到周沧米教授家里,周老师又为我引荐了陈振濂教授。两位恩师的指点令我豁然开朗,之后许多年,我回过头来,开始扎根传统,一点一滴夯实书法基础。”
1982年,蔡先生参加了黄岩县的书法比赛,拔得头筹,初尝成果,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和信心,此后更是一心扑在书法上。1990年,蔡先生弃医从艺调到黄岩市博物馆,负责筹建陈叔亮书画馆。1988年加入浙江省书协,1992年加入中国书协,先后斩获国家级及省级无数奖项,书法成绩斐然。
“笔成冢,墨成池。学书法是一辈子的功夫活。曾有媒体朋友问我,书法的学习过程枯燥单一,你是如何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的。我觉得奇怪,怎么会枯燥乏味呢,我根本不需要坚持,因为我根本停不下来。临帖写字于我而言,就像小孩子玩游戏、看电视一样快活。一天不拿毛笔,我就手痒心痒浑身不自在。”
书法应该大器晚成
“评判一幅字的优劣,一看传统功力、线质墨色之变化,二看气韵神采、谋篇布局之精妙,三看意趣审美、情感抒发之境界。”
“因此,书法是文以载道的,书为心画,‘书品’和‘人品’相统一,书法艺术最终展现是书家的人格、修养和情操,‘草圣’林散之的草书瘦劲飘逸,雅韵文秀,积学厚,涵养富,是文学修养滋养了他的书之气、韵、意,笔墨语言的层次就高了。”因而,蔡先生平日格外注重笔外功夫的修炼。“在我眼里,写书法是很纯粹的事,仅仅因为热爱,我也从人生的许多甘苦体会中,让自己的心沉潜平和,从容简单,顺其自然之道才是书法之道。”观蔡先生写字,大开大合,沉着痛快,大气磅礴;观其书作,豁达洒脱,方正醇厚,正如其人。
谈起对学书技法的理解,蔡先生说:“书法和写字最大的区别是,书法的墨是鲜活的、灵动的,“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是很具象的审美。因此读帖,我不仅从字的形体结构上读,更从字的笔意、线条、方位、布白上读,读它如何起笔、落笔、呼应、转合,读它线条枯湿浓淡的变化。”
“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书法是黑白世界,讲究‘知白守黑’,不但有墨的地方是书法,留白之处也是书法,这种矛盾与统一是非常值得玩味的,因此我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白墨斋’,正是这样的用意。”
最后,蔡先生又对书法的大器晚成作了自己的理解,“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大多书家到了六七十岁,方才是黄金时代,太早了,传统功力及人生阅历尚未达到,而六七十岁的年纪,人的精力尚好,传统功夫也到了一定火候,加之人生的甘苦体悟,才能创造出更好更有内涵的作品。像历代书坛大师,他们真正的传世作品都是到晚年才出来的。”
“因此,我现在还不想太早把自己钉死在一个框框里,像林散之治艺,志在与古人争一地位,一生奋斗,标尺都放在这一高度。今人也应努力更上一层楼,不断创造出自身更多的可能性。”因此,蔡先生说:“学书法一定要‘师古人’、‘师造化’,没有任何一个学书法的人敢说只写自己,不写传统。书法的深厚内涵,便是穷尽人的一生,也无法穷其探索。书法的创新是非常困难的,勤奋加才气方能自成一体。”现在,在书法之路上遇到瓶颈无法突破时,蔡先生笑着说自己有两招,一招就是多读帖、多悟帖,另一招就是出去旅游,在名山大川、天地自然中开启体悟。
父女两代人的水墨人生
蔡先生堪称台州书法艺术名家,在中国书法艺术这块田地上默默耕耘了大半辈子,挥毫不辍,而其女蔡劼璟作为书法艺术界的年轻一代,女承父业,亦取得了骄人成绩。
说到女儿,蔡先生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女儿已在全国各类书法大赛中获金、银奖几十次,其中高一时就荣获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浙江仅有7件作品上榜,她的魏碑作品便在其列,在大学时作品入展中国书协“全国第九届国展”,并获教育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书法大赛”一等奖等。蔡先生笑说,“我35岁加入中国书协,我女儿比我厉害,21岁就加入了,不少人还专程过来要她的字。”
“现在很多家长要孩子今天学画画,明天学舞蹈,后天学写字,这不可取,每样最多学到点皮毛。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初我对女儿的好奇若不坚持引导,就培养不出真正的爱好,没有入门肯定不能领会,入了门道后才会发现其中的奥妙啊。”
记者问先生“书法之于您的意义”,蔡先生说,“书法对我来说,是一生的至爱。我这一生的工作、生活是不可能离开书法了。”
原标题: 蔡建人专访:书法应该大器晚成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