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 jili casino Login register.GOGOJILI legit,Gogojili login APP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民生 正文
《抢“调解”》系列报道之老杨的“化解大法”
2013年12月09日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原标题:“金牌调解员”老杨的“化解大法”

  5年,1800多起民间纠纷,360余起上访事件,一个拥有106个行政村的大镇,近半数越级上访案件被化解。

  对于一个基层调解员而言,这几乎是一个奇迹。

  但三门县亭旁镇的首席调解员杨加华做到了。

  更为难得的是,在一米多高、百万余字的卷宗记录里,每一个案子他都一一化解。每次向我们道来,他都如数家珍。

  5年前,老杨就已是个资产近千万的商人,但想着要为家乡的百姓做点事,却甘愿回乡当了一个月薪千余元的基层调解员。

  5年来,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老杨潜心摸索“修炼”,愣是从“外行”成了“行家”,成了远近闻名的调解“高手”,他在调解中有着超乎同行的“功力”。自从老杨有了特殊的“魔力”后,亭旁便流传了一句口头禅“有事找加华”。亭旁的老百姓也喜欢亲切地叫他——老杨。

  采访那些天,在与老杨共处的几周,记者亲身体验了老杨调解的艺术,如果用一个“江湖术语”来形容他的“功夫”,那么最贴切的招术就是“化解大法”。

  正是有了它,老杨在调解的“江湖”里如鱼得水。

  今天,我们就从老杨调解的几千宗案例里挑选几例,让大伙瞧瞧,老杨“化解大法”的各种“计谋”。

  A

  独自劝退24名进京访户

  纠纷类别:集体资产承包调解难度:★★★★★化解计谋:反客为主

  这是一起牵涉到1000多人利益的集体上访案件。

  十几年前,亭旁镇南溪村村两委将村里264.5亩养殖塘承包出去。在合同到期后,村两委又与养殖户签订补充合同,按照原合同每亩的租金,延长承包期。

  而在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问题出现了。

  他们认为,当年养殖塘每亩的租金远不止这个价,如果按照补充合同执行,南溪村村集体收入少了两百多万元。

  这笔钱,点燃了南溪村群众上访的导火索。之后,南溪村村委会主任梅掌淩带着几十户村民多次到县政府、市政府上访。

  去年春节刚过,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梅掌淩和村民们商量,决定组成24人的“信访团”进京上访。

  怎么办?这么多人进京上访,可不是一件小事!老杨担心了一宿,终于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早,在老杨的努力下,亭旁镇政府领导和村民代表坐下来进行了协商。

  这次协商是带着火药味的,情绪激动的村民拍桌子、砸杯子。

  老杨不动声色,他把每个村民代表的意见都听了一遍,发现村民们反映的主要有三大问题。

  一是,村民们认定补充合同从未经过公示,不具有法律效用;二是,村民们怀疑上一届村两委部分成员从中得到了好处;三是,村民们发现问题后,认为有关部门不够重视,对他们采用一味的“安抚”,没有帮他们解决好这个问题。

  摸清情况后,老杨使出了一招“反客为主”,让被动的场面转为主动。

  老杨第一件做的事就是表态,他向所有村民保证:“这件事今天之内就会有结果。”

  这话,顿时让闹哄哄的会场瞬间安静下来,大家都想看看老杨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在一天之内把事情搞定。

  抓牢主动权后,老杨忙开了。

  一天之内,他一连跑了十几个部门,把补充合同是否公示过、上一届村两委有没有违法违规等问题摸了个一清二楚。随后,他立即向村民公布了自己调查的所有结果。

  村民们心中的几个疙瘩解开了,事情处理起来也简单多了,在老杨的协调下,初步解决方案被制定出来:养殖户增加塘租款补偿给南溪村(其中部分补偿资金由亭旁镇政府以项目补助形式支付)。同时,镇政府领导作出承诺,补偿款会逐步打进村集体的账户。

  一场“纠纷”就这样终于得以化解。

  很多人事后才知道,在开会前,梅掌淩的手里已经攥着24张去北京的火车票,准备两天后出发。会后,梅掌淩把火车票全数交到了老杨手里,老杨呢,拿着厚厚一叠车票赶到火车站退了票,并垫付了全部手续费。

  B

  狗咬鸡案,匠心巧断

  纠纷类别:赔偿追责调解难度:★★★★★化解计谋:攻心计

  这是一起有些“鸡犬不宁”的“无厘头”案。

  2009年10月28日,亭旁镇亭溪小区村民何某发现,自家养鸡场30多只鸡被咬死了。他赶到时,在附近看到了邻居梅某家的狗。

  何某赶紧找到梅某,要为自己死去的鸡“讨”个说法,但梅某一口否认,拒绝赔偿。

  鸡没法指认“凶手”,狗也无法“自辩”,而除了何某外,没有任何一个目击者。

  更让人纠结的是,亭溪小区里居民们养的狗总共有十多只。

  如此“无厘头”的案子,让百余个看热闹的村民都觉得离奇,甚至有人当场打赌,这肯定会成为一个“无头案”。

  尽管损失金额并不大,但双方都觉得自己有理,谁都不肯让步。

  双方都想到了找老杨来评评理,可当老杨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经过后,也犯了难,这么“离奇”的案件,他也没有遇到过。

  怎么办?既然案子已经接了下来,要是无功而返,别人会认为自己办事不力,以后有什么想调解的也不会找自己了。更重要的是,现场聚集了这么多民众,这件小事万一处理不好,也有可能会酿成大事。

  老杨琢磨了一阵,突然有了主意,他的妙招就是:“攻心计”。

  当着众人的面,老杨提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当场把狗打死,看看狗的胃,如果狗的胃里有鸡毛或者鸡肉,何某不赔狗的损失,梅某则要赔偿何某鸡的损失;反之,何某赔偿梅某狗的损失。

  其实,老杨对这个办法也不敢打包票,不过从现场的情况看,老杨觉得梅某的狗有重大的“作案嫌疑”,因此他可能心虚,如果真的发现有鸡毛或者鸡肉,梅某会得不偿失,这个办法可能让他“就范”。

  果然,这个办法一说出来,梅某马上表示愿意接受和解,为养鸡场的损失买单。

  就这样,邻里的鸡狗之争在老杨的“攻心”下轻而易举地化解了,现场百余围观村民也为老杨的这个办法高声叫好。

  C

  “策反”律师,帮忙调解

  纠纷类别:死亡赔偿调解难度:★★★★化解计谋:暗度陈仓

  这是一起从宁波“回归”亭旁的一起死亡赔偿纠纷。

  2011年7月,亭旁百亩头村村民邵某在宁波一工地坠亡,工地承包人是下叶村村民叶某。

  意外发生后,邵某家属就民事赔偿金额和叶某开始了一场“拉锯战”,几经宁波当地公安部门调解都未果。

  最后,双方都决定到回亭旁老家,找杨加华试试。

  不过,让叶某没想到的是,邵某的家属还从当地请了一名资深律师当“参谋”。

  那一天上午,双方都来到了亭旁镇政府里的“加华调解室”,他们最大的矛盾是在民事赔偿方面无法达成一致。

  这个案子,老杨调解了3个多小时愣是没有拿下来。老杨考虑的主要是两种选择,第一是按照宁波当地的赔偿标准来办这件案子,就算赔偿金算得再准,对方根本拿不出来,最后这件案子只能变成“死案”。第二是走司法途径,到时候即使法院判决了,对方变“老赖”,另一方也拿不到赔偿。

  “两种办法都不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杨加华通过“察言观色”,发现原来邵某家属都是看律师的眼色行事的,调解要成功,关键看律师。

  老杨想了想,决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把家属安排在调解室里继续协商,自己则“偷偷”把律师请到了办公室。

  老杨按照宁波和三门的意外死亡赔偿标准和律师好好算了一笔账,并把叶某的实际经济收入告诉了他。商谈了个把小时后,律师认定老杨说得很在理,他不但松了口,还返回到调解室帮老杨做起了双方的工作。

  老杨的办法奏效了,这起死亡赔偿纠纷就这样被顺利调解。

  D

  建房超高,劝和老访户

  纠纷类别:邻里纠纷调解难度:★★★★★化解计谋:釜底抽薪

  在农村,因为相邻房子超高的纠纷为数不少,如果仅仅依照法律法规办,这样的纠纷可能不一定解决好的,很多时候,调解这类纠纷,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化解邻里矛盾。

  在亭旁坝头村,村民王某某就为了这样一起纠纷,上访了3年。

  事情回到2010年,由于火车站建设需要,坝头村十户村民被重新安置。按照农村的风俗,邻里建房需要等样齐高。

  可让王某某没想到的是,邻居王某家的房子屋顶建得比其他人家的高出80厘米。在王某某和其他村民看来,王某是仗着家族兴旺,要“高人一筹”。王某某认为,邻居家的超高屋顶影响了自家的风水,他要求村干部立刻将高出的部分拆除。

  在一次强制拆除过程中,面对200多人的执法队伍,王某组织了家族中六七十个人暴力抗法。一时间,拆除超高建筑的事遇到了阻力。

  于是,在三年时间内,王某某先后十几次到市信访局上访,又连着五次到省信访局上访,这个案子也成为当时三门县、台州市主要领导督办的上访案子。

  后来,老杨接手了这个案子。

  通过仔细调查和梳理,老杨提出了3个解决方案。然而,两家人依然持续对抗,3年来,他们双方为此事耗费了巨资和精力。

  “其实从心里来说,双方都不愿意继续闹。”杨加华琢磨着,矛盾焦点早就摸准了,要把这把火“灭”了,光靠嘴说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釜底抽薪”。

  对于王某某而言,烧火的“柴”就是邻房的超高,只要高度一样,这火也烧不起来了。

  而对王某而言,他心里的“柴”就是王某某家也有违建的地方。

  在老杨的提议下,亭旁镇组织人员将王某家高出的80厘米屋顶拆除,也让王某某对自家违建进行拆除。

  拆违当天,老杨特意赶到王某在宁波的家,将消息告知了王某的亲属,并成功“策动”他们一起劝说王某。王某被老杨的诚意所打动,表示愿意接受这一事实。

  就这样,这起纠缠了3年,曾经是三门县、台州市主要领导督办的上访案子,被老杨用简单实用的办法化解,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

  E

  寡妇改嫁,一波三折

  纠纷类别:家庭纠纷调解难度:★★★★化解计谋:各个击破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在杨加华这儿,“清官”断不了的家务事,他这个“老娘舅”却可以一一化解。

  2009年,亭旁镇刘家村村民林秀英,因丈夫去世而改嫁,其婆家对她有了看法,把她当做了外人。

  林秀英的丈夫去世前,婆家已经将财产进行了划分。在她改嫁后,林秀英和原婆家人对双方林地界线上的一棵梨树产生了争执。

  在林秀英看来,按照农村习惯,梨树生长更茂盛的一边在自家的林地里,这棵梨树显然归自己所有。不过林秀英的原婆家人认为,她这么一个外人,根本没资格来争梨树。

  双方为此多次发生争吵,不久,林秀英跟随现任丈夫去宁波生活,原婆家人趁机将这梨树砍掉了。

  知道这个事情后,林秀英决定不再和原婆家人往来,并且没有对老人尽到赡养义务。在原婆婆去世后,也没有负担丧葬费。

  两家人的矛盾越闹越大,林秀英回老家的时候,其前夫的兄弟还打了她。

  这么一起看似简单的赡养纠纷却牵涉到土地纠纷、民事纠纷,处理起来很是棘手。要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很难理顺。

  老杨想了个办法,案子分开处理,打人归打人、赡养归赡养,各个击破。

  不过,在调解前,双方都想请老杨吃个饭,看能不能帮自己一方说说话。

  老杨拒绝了,他心里知道,要是没有“公心”,什么矛盾都调解不成。

  在厘清双方各自的过错后,老杨把相关法律条文一一告诉了他们,并请来了双方家中有威望的老者一起协助自己讲道理。

  很快,“各个击破”的调解法起了作用。林秀英同意负担一部分丧葬费用,而前夫的兄弟也赔偿给她3000多元医药费,至于因为梨树导致的地界纠纷,在老杨的建议下,双方在原有的界线下搬了块岩石做新界线,并承诺不再发生纠纷。

 

来源: 台州商报  作者: 陈国炎 许 峰 李 攀  编辑: 罗亚妮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